全球化为中华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国际背景,同时也给中华文化的建构提出了世界化的要求。但归根结底,中华文化的建构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基础是:中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要在下世纪初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决定了中华文化建设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建设的未来属性。
一、初级阶段是中华文化建构的现实基础
中华文化的建构离不开现实的基础,这个现实的基础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突出特点是: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方面发展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走向比较富裕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制定一切政策的依据,因此,中华文化的建构也必须以此为依据,如此才能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华文化体系。就中华文化的核心道德建设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要肯定在分配方面的合理差别,同时要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我们反对的是损人利已、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否定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决不能把平均主义当作我们社会的道德准则。因此,思想道德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来看,中华文化的建构必须适应中国初级阶段的要求,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要求,离开了这个现实的基础,中华文化就不可能有生命力,也就不会它应发挥的作用。
二、中华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中华文化的建构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和人文主义的精神追求。
1.市场经济发育的文化动因
市场经济是现今人类社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最高阶段。根据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行为,在它的背后,必然矗立着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需要沉淀为社会的文化精神的支持和驱动。市场经济产生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并非局限在经济领域,它内蕴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包含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人文指向。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它也带来了社会主义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市场经济自身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对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行一种文化和价值层面的分析和考察,以便在更宽广的人文背景下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它。
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文化力的配合和启动。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宗教观念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动之间的亲和关系。在韦伯看来,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以表现在欧洲改革后面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支撑的,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发展的结果。
总之,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的新教伦理,共同构筑了西方资本主义精神,为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奠定了观念基础。
2.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属性与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
(1)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属性:
市场经济在各国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它们也有共同的属性:第一,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方式。第二,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第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四,高度开放,反对一切地区封锁和行政垄断。第五,资源的产权具有明确的界定。第六,肯定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第七,竞争中各经济主体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第八,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是其核心。第九,经济主体多元化,要求整个市场体系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2)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价值观念
与中国自然经济与半自然经济相适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些价值观念。诸如重农主义、循环观念、恒久意识、变易观念、务实精神、平均主义、中庸之道、安上乐天、君权主义、民本主义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的形成又反过来说明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即它是一个农业居支配地位、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过程周而复始的相对停滞的农业文明。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与自然经济和自然经济决裂,因此它需要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
第一,平等观念。
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为人们的社会交往关系提供了一个客观化的统一尺度,消解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依附关系、奴役关系及种种超越经济的特权,经济主体在等阶交换面前人人平等。这里,平等不是指对物的平等,而是指一种关系,是指机会平等,不是结果平等。
第二,独立的观念。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独立的,主体的价值、尊严、个性和人格是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的。
第三,自由的观念。
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意志自由,可以基于自身利益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市场选择,自由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自由实施自己的经济行为。
第四,能力本位观念。
市场经济不承认任何意义上的长官意志和权威,只承认价值规律基础上的主体能力的差别。能 力本位的精神实质,不是推崇个人利己主义,而是注重发挥个人的能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发展,主要是以人的能力发展为基础的。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而保证效率的最根本方式就是提高和运用人的能力。
第五,主体观念。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关键所在。
正因为市场经济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承认主体的合理合法利益、鼓励主体实现最大利益的追求,它才构成了现代社会进步最深刻的历史基础。
第六,人道主义的公益观念。
公益原则并非平均主义,其实质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公益矛盾的关键是发挥国家的作用,明确国家的职能,宏观调控社会的发展,使市场经济在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气中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七,法治观念。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市场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追求要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另一方面又要求法律的保护,以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主体的自主性、经济活动的契约性、经济的竞争性、经济的国际性、经济裁判和仲裁的必要性等都需要法律进行规范,一个秩序稳定的经济社会才能建立的法制原则在文化人文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的真正确立,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生活健康有序的运行。
3.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追求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是一种互动关系。市场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