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焦虑与新世纪中国文化输出(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二)    历史理性问题

       历史理性强调人类将按照一个永恒不变的终极的目标去发展,有些人把这个终极目标称为乌托邦。在二十世纪的历史理性中出现了三次重大问题:第一次是纳粹法西斯。希特勒上台后将德意志工人党改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注意这些关键词:“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希特勒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何以成为一个首脑,而引起一个民族——诞生了康德、黑格尔、歌德、马克思的民族,一个具有思辨精神和深邃思想的民族,陷入了全民疯狂的状态。应该说,纳粹如果没有理念、没有终极的乌托邦蛊惑人心的效果,这些都是不可以实现的。这种极端乌托邦式的疯狂可以从《辛德勒的名单》中看到:纳粹军官漫不经心地拿起一支枪就可以随意朝人瞄准射击,这修改并玷污了人类的尊严——杀人不需要理由,杀人只是一种游戏而已。可以想象,为了某个独裁所谓的乌托邦思想或一种极端观念,可以去杀另一个人,甚至虐杀成千上万的人。可以说这是历史理性中最大的错误,而在这个集体性的错误中,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加入了纳粹,在纳粹失败后他也没有忏悔。世界一流的哲学家应该为此好好反省,因为这种极端的历史理性足以使人类走向毁灭。

       如果是纳粹法西斯在历史理性中以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名义和观念去杀人的话,苏联独裁主义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和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中,可以看到那么多令人痛心疾首、惨不忍睹的杀戮流放的无数悲剧。如果说这些事实一个在德国,一个在前苏联,都远离我们身边,那么,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文革的专制主义。八亿人只唱八个样板戏,穿着一样的制服,拿着同一本小红书。所有的思想都必须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面上。思想、观念、行为和生存方式都完全统一,人丧失了正当的自由创造性。四人帮打的旗号是“把革命进行到底”,是“不忘记阶级斗争”。把一切都建立在一个敌我立场斗争和虚假的乌托邦之中,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悲剧。这些都可以说是历史理性中的极端方面。

       (三)  人文理性的匮乏

       如果说,科学技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美好的生活,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那么历史理性让人们走向统一集中,同时也为二十世纪的专制提供了众多途径和理由。因此,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都同样需要反省。在现代性中最为关键的的“理性”出了问题,科技理性、历史理性都出了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理性来自我修复呢?在我看来,那就是“人文理性”!

       九十年代出现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是人文理性的一个方面,最高的人文理性我认为是康德的“人是目的”和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人”,应该为了人这个目的服务,人是这个世界意义关注的中心。只有用人文理性来规约修复工具理性和历史理性,才能使现代性中的理性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那么,现代性文化与现代性文学艺术,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一般而言,现代性是一种反抗了神性以后的世俗化倾向。世俗化使得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一个平面上互相对话。因此可以简单地归纳一下,如果说现代性在文学中的表述可以称作现代主义的话,那么,前边是传统,传统中相当一部分可以和现实主义相关联合拍,它的后边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基本上相连。


二    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文化艺术分析

 

       现在可以得到一个谱系,即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在文学中就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下面可以简单地做一比较。

       第一,文学的精神模式。

       精神模式在现实主义那里是理想,现实主义文学在文革时达到极端,就是“红光亮、高大全”。而文学作品同样如此,是一种典型模式。现代主义重视的是深度模式,艾略特的《荒原》强调的是“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平面模式”,既不是属于典型、理想状态,也不是属于深度和象征,而是平面。什么叫平面?就是在现象之后没有本质,表面之后没有深度,正是这一点使得西方很多艺术家非常着迷。哲学家加缪曾经被朋友邀请去看画展,结果他走进展厅后发现一无所有,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惶惑,必须表现出自己在深邃地思考。但是另外一个艺术家就问怎么什么也没有。他用日常经验来谈关于超常经验的艺术问题,旁边人就哈哈大笑,说这才是后现代艺术,就是一无所有。加缪据此在展厅留言本上写到:正因为一无所有才无所不有,完成了一次哲学家关于“完满的空无”的阐释。还有凯奇的《4分33秒》。凯奇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走上台在钢琴前坐下,大家都在灯光下温馨地坐着听他弹琴。等了一分钟没有动静,等到三分钟后,听众十分愤怒。终于到了四分三十三秒时他站起来说:“谢谢各位,刚才我已经成功地演奏了《4分33秒》”。在凯奇看来,音乐是什么呢?音乐不是像体操运动员一样练小肌肉的活动,音乐也不仅仅是弹琴的时候和听众达到心理的、感情的一种共鸣,音乐是一种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的生命过程。《4分33秒》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空无”思想吸收了东方哲学的一些思想,尤其是老子的思想,但也浅化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并非像西方所说的一无所有的虚无,而是可以生万物的“无”,“有”从“无”中生发起来。

       第二,关于文学价值。

       现实主义讲求英雄主义。我们读现实主义作品都能感觉到一种英雄主义思想。但是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反英雄”,像《等待戈多》、《椅子》、《一个人的车站》等,都呈现出人的命运是琢磨不定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现在是谁,所以生活很荒诞。这是现代主义的主题。后现代主义连现代主义哲学的焦虑都抛弃了,他们强调的是代本我立言的“非英雄”或是凡夫俗子。后现代主义被很多的理论家称作是“比矮”。如歌德是一座巍巍高山,屈原、李白也是一座座高峰。当今天的人无法超越这些大山,并且自己也成不了大山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你比我高,因此我肯定比你矮,你总超不过我的矮吧——这就是典型的“比矮”心理。这种心理可能在观念上有某种所谓的新意,但是对人类的进步来说是一次悲剧。因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比矮、比丑、比恶,那我想这个世界几乎就不再有光,而是黑暗,漫漫无尽的黑暗。所以心灵的光可以使人生活得非常具有正义感和人性,而相反没有正义感的人生是丑陋的。后现代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它认识到现代主义中的问题,然而它治疗不了这些问题,只能逃避。

       第三,人与世界的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人与世界的必然性。现代主义强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遇。有戏剧讲一个男人遇到一个女人,感觉很熟悉,一聊感觉是一条街道上的。再多聊一会儿好像还是一个胡同里的,再聊好像还是住在一个房檐儿下面,再聊好像还是在同一间屋子里,原来他们是夫妻。为什么这样写?他无非想说人与人之间是彻底陌生的,人与人心灵之间隔了一堵看不见的墙,要消解这堵墙非常困难。有时尽管看起来是最亲近的人也是同床异梦。这就是西方的荒诞主义的一个根本立足点。正因为他意识到人的荒诞性,就用极端的方式揭示出来。而后现代主义认为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偶然的。所以生命是偶然的,艺术是偶然的,这就造成了今天行为艺术的偶发性。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用了整整四年,另一个画家只画了一天但卖了四年也没有卖掉,就问为什么自己的画不能成为名画。也许反过来试试就知道了。今天的很多人强调偶然性、强调行为艺术。最简单的行为艺术是找一些时装模特,身上画上红颜绿色在地上打滚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