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焦虑与新世纪中国文化输出(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的欧风美雨吹进来,使我们文明僵化的程度减低。到了世纪末他又说:我们应该开门,让中华民族经过一个世纪西学的碰撞整合后的新文明走出国门。这提醒我们文化的发展,有可能到了从鲁迅的“拿来主义”走向新世纪中国文化的“输出主义”的时候了。

 


四    当代中国:从文化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主义

 

       就当代中国而言,问题在于我们怎样输出?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我们如何输出?我们是否具有输出的资本?我提出关于新世纪中国文化“输出主义”的时候,有人认为走向输出主义,中国有这个本钱吗?好像中国是一无所有,落后西方很多,天天说落后就要挨打,居然还要说输出,认为是异想天开。我就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一个村庄很穷,他们产了很多苹果,但是其他的生活品都没有,他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苹果加工好。我不相信中国人就连这最简单的苹果生产都没有,我们还有比苹果更好的思想。我们有诸子百家群星灿烂,可以看到西方包括东亚若干国家,历史上几千年来没有中华民族这样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在当代西方获诺贝尔奖的科技方面相当多的同样是中国人,同时还有20年中国独特的现代化的经验。中国人应该有足够的自信。问题是如何输出。

       中国在现代化中面临着一个前提性的悖论。一方面要面对一个硕大无比的话题——全球化,另方面要强调温馨的生活,那就是私人化。处在私人化与国际化矛盾中的当代学界,充满了焦虑。在语言上我们慢慢变成双语精英。我们今天很多人不是在学汉语,而是在学英语。可是很多人英语没有学好,而汉语文章已经无错不有,甚至不少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几乎十幅中七幅有错别字。泱泱大国的汉字难道就毁于一瞬吗?面对全球化的时候是否汉语会消失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人讨论过。当时很多人认为汉字正是影响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走向全球化的一个绊脚石,因此应该把汉字去掉。但我认为不行。道理何在?其一,中国有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一旦文字拚音化,如我们说:“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代人就再也听不懂了。而只能说简单的汉语:“孔子说:有朋友从远方来了,我们很快乐。”文化的毁损不需要战争也不需要原子弹,只需要三十年,很多中国人将不再认识古汉语,只有一些考古学家和一些古文献专家才可以看古书。再过六十年,我们中国沉积了五千年文明的古籍就被美国几百年的文化同化了。文化的毁损就在一瞬间。其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如果废除汉字,中国将失去文化凝聚力。自从秦始皇“书同文”以来,统一的文字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完整。但当代中国文化界面对一个汉字是否会制约我们现代化的发展问题,不可回避的是,全球化是我们逃离不开的语境,只有面对它,同时不丧失自己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到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统一。

       同时,私人化身体化也值得重视。今天有两种反思形态,一种是制度性的反思,就是中国走向现代性的时候怎样改变制度。制度性的反思,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的一些学者思考得比较多。还有一种是身体性的反思,即思考肉身性、当下性、感觉性等问题,文史哲的学者思考得比较多,还涉及宗教信仰、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等问题。制度性反思和身体性反思是一对矛盾,如何把这些矛盾转化得比较好,是当代中国的重要问题。另外,现代性的关键是一种怀疑精神,怀疑权威、怀疑历史上的一些乌托邦,怀疑科技理性带来的一些神话。但今天人们前所未有地听从权威。如要买音响,就得去找高保真的专家;饮食遵从营养学家;心理上产生疾病障碍则去找心理学家,人们进入一个专家社会。但当我们完全听从别人时,就丧失了自己的思想自由和怀疑精神。

         在我看来,只有认真处理好全球化和私人化、制度性反思和身体性反思、听从感和怀疑感的二律悖反,人们才会达到充分的精神自觉。面对现代性时中国应该重新创造“中国形象”。如果说七十年代是政治文化中国,强调的是政治性,那么九十年代或者是新世纪应该走向知识经济中国,中间的过渡是法制中国。这就意味着中国将不再是仅仅强调一种政治模式,而是强调一种知识境况,将知识分子的作用看得更加重要。我们应意识到:西方工业文明是现代性走向尾声的风向标,今天要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就必须得重视知识价值,才会使国家民族高速度发展。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有一种走向世界的自觉,走向世界以后有隐含着失去文化身份的不安,很多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慢慢地变成了本土主义者,而他们走出国门之前是一个强烈的西化主义者。其实就是走向世界的豪情壮志和失去身份的内在痛苦的一种撕裂。

       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坚定不移地走向现代化,但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地到西方取经,而是把自己民族的好价值发掘出来,即找到普世性领会和理解的国际性共识框架,但是在共识性形式框架内找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内容——经过现代性洗礼的中华民族的新思想精神。“中国形象”的建立,与我们新一代学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制度创新分不开。同时,中国形象的建立与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思想历史工作者以及所有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思想者紧密相关。

       我仍然要强调的是: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张扬人文理性,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自己的路,创造新世纪的“中国形象”。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