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宗教思想 谚语 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
论文摘要: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折射出不同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念。对不同的宗教思想和观念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了解。
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民族文化有重要影响。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其文化也各有其独特之处。民族间文化的差异经常在民族语言中有所折射,尤其折射在蕴涵文化意义的谚语中。因此研究英汉谚语中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英汉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化。
一、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
(一)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为主
佛教于西汉末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对汉民族文化影响甚深。佛教认为人只要弃恶从善,修成正果,就可以成仙成佛。如汉语谚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中,人的生命包括前世、今世和来世。今世生命有限,前世,来世则无穷尽。所以汉语中有谚语:“不修今世修来世。”这“三世轮回”中还包括人畜之间的轮回交替。如果作恶,来世投胎会变成牲畜。佛教还认为人的所作所为能影响到今世和来世。因此有谚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道教的根本理教就是老子之道,即“道”和“德”。“道”和“德”是二义一体的。“要想得道,必须积德。”“道”和“德”都是行动的总准则。道教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柔胜刚,弱胜强”“物极必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儒教由孔子开创,在先秦诸子时代形成。儒教思想包括“忠、孝、仁”,义这些美德;儒教还关心人在世间的位置、人际关系、人性与幸福等,其目的在于调和并统一人世间的各种矛盾。因此,汉语中产生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谚语。如“天下人为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中国人信奉“儒、佛、道”三教。这三教通常互相补充,甚至融为一体,共同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这种三教合一的格局使我们有时难以清楚地判断某种思想的宗教来源。反映在谚语中的宗教文化也一样,有时受一种宗教的影响,有时受三教合一的共同影响。
(二)英语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
英语国家的人大都信奉基督教。《圣经》被基督教尊奉为经典,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旧约全书》是古代犹太人多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汇辑,叙述了世界和人类的“起源”以及法典、教义、格言等。公元前5到2世纪时为僧侣们所编订。《新约全书》是基督教初期的作品,叙述了耶稣的言行和基督教的早期发展情况。基督教信仰上帝,信仰人类始祖原罪和基督救赎等。基督教强调要以爱心与人相处,要尽到对国家、对别人的责任。凭借“信”,教徒才有自由,而自由只有凭借着爱的行动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例如:
Love makes one fit for any work.
That never ends ill which begins in God' s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