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本中,天空实际上是有象征意义的。老凯勃特、伊本、爱碧、彼得和西蒙都曾望过天空,并且都说过“真美”。在此,天空代表着天堂。这一点从剧本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在剧本中,彼得和西蒙曾有过这样一段谈话:
彼得:在西部有金矿,西蒙。
西蒙:(仍旧迷恋于黄昏的落日—茫茫然地)在天上。
彼得:是的—也可以这么说—要是能到达那儿,一定能找yIJ金子的。(兴奋起来了)金子在天上—在西方…...}S}}P196-197)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彼得和西蒙是将西部与天空混同的,原因就是西部和天空都有金子。为什么天空中也有金子呢?可能的解释就是,在此天空有着象征意义,天空象征着天堂。因为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天堂是“黄金的国度”。同时,按照清教的理论,人只有在尘世中获得足够多的财富,才有可能成为“上帝的选民”,从而升人天堂。彼得和西蒙到西部去就是为了寻找金子的,而且相信一定能够找到,这样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上帝的选民”,进而升人天堂。因此,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将天堂与西部混同。这样,伊本和爱碧最后虔诚地望着天空就可以理解为他们都虔诚地信仰了上帝,饭依了宗教。这也可以解释老凯勃特为什么会妒忌他们。在老凯勃特看来,伊本和爱碧是不能进天堂的,因为他们都没有“恩典记号,’(金钱),而自己有。但是,现在,当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也只是又从头开始(金子没了,他不得不重复自己以往的工作)的时候,伊本和爱碧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并且开始了他们的“天路历程”。只不过他们所走的路与凯勃特不同,更像是天主教徒的“天路”。
基督教认为,“圣礼”是耶稣基督亲自制定的礼仪;是为了让上帝与人得以永远借着基督的身体—教会保持一体,而建立的制度,通过举行“圣礼”,可以使信徒得到某种神奇力量—“恩宠”和“保佑”,只要诚心领受,就能获得。另外,“圣礼”还被教会看作是巩固教徒的宗教信仰,以及发展壮大教徒队伍的重要方式。而天主教与新教(包括清教)在“圣礼”方面是有所区别。天主教的圣礼有七个:洗礼、圣体礼(圣餐礼)、坚振礼、告解礼、终缚礼、神品礼、婚配礼。绝大多数的新教只承认前两者,即洗礼和圣体礼。告解礼(Confession忏悔)源于3世纪基督教会内发生信徒退化而改信异教,或对基督教不诚的现象,教会因此规定了“忏悔制度”。举行告解时,信徒单独向神父告明对上帝所犯罪过,并表示忏悔;神父对信徒所告诸罪应指明补赎方法,并为信徒保密〔}7c}-6>>。奥尼尔在他的许多剧作中就是通过人物直接或间接的进行“告解”(忏悔)的方式完成人物的宗教饭依的。如果说在奥尼尔的另一部剧作《无穷的岁月》中,主人公约翰·列文是直接跑向教堂进行“告解”,并完成了宗教的饭依的话。那么,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则采取了象征的方式使伊本和爱碧完成了天主教的板依。如前文所指出的,天空象征着上帝、天堂,在剧尾伊本和爱碧两人虔诚地望向天空,无异于约翰·列文在教堂中的痛彻的忏悔。而他们的补赎方法就是两人共同主动地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另外,奥尼尔之所以选择天主教而批判清教,与他的出身背景及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奥尼尔出生于笃信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家庭,小时候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经为了母亲的毒瘾而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帮助他母亲将毒瘾戒除,但是母亲最终未能戒除毒瘾,这使他彻底失去了对上帝的信心,很早就放弃了宗教信仰。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尼尔从此与宗教绝缘,他也说过自己的剧本更主要的是探讨人与上帝的关系,而这一点在他的中后期的许多剧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外,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世代受英格兰人的迫害,他们被剥夺的几乎只剩下了宗教信仰。移居美国后,他们又遭受英格兰清教徒后裔的无情排挤,与新英格兰火之间的矛盾仍十分尖锐,这在奥尼尔的一些剧作,如《进人黑夜的漫长旅程》、《月照不幸人》等中有所体现。而奥尼尔坚定地站在了爱尔兰人一边。新英格兰地区的移民大多都是清教徒,信奉新教,与爱尔兰的天主教信仰相冲突,在这方面奥尼尔同样也选择了爱尔兰人信奉的天主教,批判了清教。伊本和爱碧与老凯勃特所走的路是不同的,但目的地却是一样的。看到伊本和爱碧一同走上通向天堂的道路,这自然引起了老凯勃特的嫉妒。
由此可见,奥尼尔对宗教的态度不是一味批判的,而是复杂的。虽然奥尼尔在15岁的时候就放弃了宗教信仰,但面对残酷而混乱的社会现实,由于他也提不出什么更好的疗救社会、人类的良方,也就只能寄希望于人们心灵的纯洁,那么宗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他在自己的一部未完成的剧作《最后的征服》中借人物之口说的那样,“我们这次决不再遗忘了,我们如果选择的话,内心中的上帝就十分强大,基督教是庇护我们的力量,恶也就不能畅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