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欲爱与圣爱的融合(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损伤。尽管如此,人并没有完全丧失上帝的形象。人在隐约之中仍然渴望回到上帝。人对上帝的爱,人向上升腾以便达到上帝的渴求,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上帝的。人之所以是不自足的存在,总处在渴求的状态,是因为人是受造之物;之所以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事物能使人真正获得幸福,是因为人是上帝所造的,身上带着上帝的形象。柏拉图式的欲爱产生于人的被造性。人藉着他的理性和良知能够认识到上帝的存在和他的某些属性。人在堕落后仍然渴望幸福。这是因为上帝把幸福的观念印在了人的心灵中。
爱作为一种欲求总是指向未来。我们在欲求的时候,目标指向的是能使我们幸福的事物。而要渴求幸福,我们必须对幸福有一种知识。在产生欲求的冲动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所欲求的对象。“从欲望的角度看,这种知识指向过去,‘幸福生活’的观念正是从其中产生,这样人才能渴求它,并将它投射到未来。”33)这种知识保留在人的记忆里。它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存在于一切经验之先。可见欲望虽然指向未来,但它的根源却在过去。人在对未来的盼望中,事实上是在寻找自己的本源。 这个本源就是他的创造者上帝。所以渴慕幸福,寻求上帝的欲爱,在根子处仍是出于上帝本身。欲爱与神的圣爱并不冲突。
然而,堕落之后的人虽然由于身上残留的上帝形象的作用仍然渴望着上帝,但是这种渴望已经模糊不清了。人通过自己的理性和良心,通过哲学的寻求,至多也只能像柏拉图主义者那样,认识到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一切真理的源泉,是真正幸福的赐予者,他自身已经无力选择并回到上帝。人只有藉着上帝的恩典才能重新恢复上帝的形象,回到上帝的爱中。
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认为人的灵魂本身具有神性,而前者则否认这一点。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人灵魂的理性部分是改变人的处境的源泉。普洛提诺深信,理性的灵魂是神圣的。灵魂真正的善就是专注于理性的原则,通过对自身的净化,成为神。“奥古斯丁虽然也坚持传统的秩序论和幸福论,但是他却明白,人的灵魂自身——不是外部的什么东西——才是无序的真正根源;因此,人不能在自身中实现秩序达到幸福。”34)柏拉图主义者认为理性的灵魂直接分有理念世界的至善,这在奥古斯丁看来是一种骄傲(superbia)。奥古斯丁自己早期对灵魂的看法也带着浓厚的柏拉图主义色彩,但是随着他对《圣经》的进一步了解,他越来越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这种观点是把原始的创造秩序和现在的状况混淆了。人在堕落之后处在罪的状态,创造的秩序就被破坏了。人的意志在堕落中被骄傲所败坏之后,人便不再像在原始的自然秩序之中那样本然地爱上帝。人的理性尽管能够部分地认识到原始秩序中所残存的善,但是人已经无力通过自己来实现这种善了。堕落之后的人处于与上帝隔绝的状态,陷入有限的事物之中,不再自然地寻求至善。他自身身上没有“纯爱”的能力,他若要获得“纯爱”的能力,必须藉着上帝的恩典。
其实,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没有什么事物的存在可以离开神的恩典。上帝出于爱而创造了这个和谐有序的世界。人渴望幸福,渴望回到永恒的秩序之中,乃是因为人是上帝所造,属于这个秩序。这是上帝创造的恩典。人堕落之后,需要上帝赦免他的罪并赐给他新的生命,他才能重新获得服从永恒法则,回归永恒秩序的能力。这需要救贖的恩典。为此,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人。
上帝就是爱。他在创世之处如此,到人堕落之后仍然如此。“上帝的爱永远不会改变,但是,对人来说,它已经不再是现存的实在;因为他被罪所捆绑,或陷在骄傲中,或陷在绝望中。”35)基督降卑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向世人显明上帝的爱。奥古斯丁说,“上帝爱我们的最耀眼的证明就是他差遣他的独生爱子来为我们死。”36)他差遣他的爱子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他是多么地爱我们,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我们对于他是多么地宝贵。37)我们既确信上帝是如此爱我们,就不至于陷在绝望中而不敢仰望上帝。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上帝是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爱了我们。我们原本是不配的,上帝对我们的爱完全是出于他的恩典。
上帝通过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上的受难向我们显明了他的大爱。上帝以无与伦比的爱呼唤着我们,邀请着我们以同样的爱来他和我们的邻人。不仅与此,他又赐给我们圣灵,藉着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中。38)奥古斯丁的“浇灌”说直接来源于保罗的《罗马书》:“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5)。“当上帝在基督中把自身赐给我们的时候,他同时赐给了我们爱的对象和爱的力量。我们爱的对象是他自身,但是爱也是他自身,他藉着圣灵住在我们的心里。既便我们爱上帝的事实也完全是上帝的恩典。”39)上帝藉着圣灵把爱的能力赐给信他的人,其实圣灵本身就是上帝的爱。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中说:“从上帝而来的圣灵,在被赐给圣灵的人心中,点燃他们对上帝和对邻人的爱,他自己本身就是爱。”40)我们对上帝的爱和对邻人的爱因此也完全是上帝的恩赐。
奥古斯丁早期思想的中心是围绕上帝的永恒秩序和自然的法则展开的,到了中晚期,他越来越把恩典论放在核心的位置。但是,奥古斯丁始终没有抛弃他的秩序论。事实上,秩序论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而恩典论则更多是从救贖的角度来看待人的拯救。二者的侧重不同,但始终是关联着的。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上帝的意志就是维持着创造的自然秩序的永恒法则。”41)在原始的创造秩序之中,人完全地服从于永恒的法则。但是,在人犯罪之后,自然的秩序就受到了破坏。上帝为了恢复人身上的上帝形象,设立了耶稣基督作为人的挽回祭,并赐给他们自己的圣灵,使他们成为新造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恩典。“恩典被赐予个人,为的是他们能够按照律法的要求而行,这样他们便能得到永恒生命的赏赐。”42)这里的律法仍然是奥古斯丁所说的永恒法则。并不是说,有了恩典,律法就被废弃了。相反,恩典是为了成全律法。 “上帝的恩典把律法重新刻在人的心上,为了使律法能够在爱神和爱邻舍,即在真正的爱中得以实现。”43)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在永恒的秩序中,人作为上帝的造物,总是渴慕着他的创造者上帝。这种渴慕是一种宇宙性的爱,是缺乏者自下而上地寻求充满者的欲爱。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看,奥古斯丁秩序论中的爱具有突出的柏拉图主义特征。但是,奥古斯丁并不仅仅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他还是个基督徒。在上帝的光照之下,他看见了自己是个罪人。他不再相信人的灵魂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回到上帝。他从上帝的启示中看到,若不藉着上帝救贖的恩典和圣灵的工作,人只能在罪中灭亡。从救贖论的角度来看,爱是上帝的恩赐。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受难把他对人类的爱表明出来,又藉着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人们的心里。这种自上而下、屈尊俯就的爱,是上帝的圣爱。堕落的人是不可能拥有这种爱的。但是,人若是蒙了上帝的恩典,领受了上帝所赐予的爱,成为新造的人,就有了爱上帝和爱邻舍的能力。这种在上帝的救贖恩典中所领受的爱,是圣爱。
欲爱和圣爱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并不冲突。欲爱作为人在本体结构上对上帝的渴求,驱动着奥古斯丁去寻求上帝。可以说,柏拉图式的欲爱把奥古斯丁引到了基督的面前。欲爱对于他成了接受上帝恩典(圣爱)的预备。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奥古斯丁并不认为欲爱自身能够完成人的拯救。欲爱自身若被作为一种拯救的方式,它注定是虚妄的。人
爱作为一种欲求总是指向未来。我们在欲求的时候,目标指向的是能使我们幸福的事物。而要渴求幸福,我们必须对幸福有一种知识。在产生欲求的冲动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所欲求的对象。“从欲望的角度看,这种知识指向过去,‘幸福生活’的观念正是从其中产生,这样人才能渴求它,并将它投射到未来。”33)这种知识保留在人的记忆里。它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存在于一切经验之先。可见欲望虽然指向未来,但它的根源却在过去。人在对未来的盼望中,事实上是在寻找自己的本源。 这个本源就是他的创造者上帝。所以渴慕幸福,寻求上帝的欲爱,在根子处仍是出于上帝本身。欲爱与神的圣爱并不冲突。
然而,堕落之后的人虽然由于身上残留的上帝形象的作用仍然渴望着上帝,但是这种渴望已经模糊不清了。人通过自己的理性和良心,通过哲学的寻求,至多也只能像柏拉图主义者那样,认识到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一切真理的源泉,是真正幸福的赐予者,他自身已经无力选择并回到上帝。人只有藉着上帝的恩典才能重新恢复上帝的形象,回到上帝的爱中。
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认为人的灵魂本身具有神性,而前者则否认这一点。新柏拉图主义者认为,人灵魂的理性部分是改变人的处境的源泉。普洛提诺深信,理性的灵魂是神圣的。灵魂真正的善就是专注于理性的原则,通过对自身的净化,成为神。“奥古斯丁虽然也坚持传统的秩序论和幸福论,但是他却明白,人的灵魂自身——不是外部的什么东西——才是无序的真正根源;因此,人不能在自身中实现秩序达到幸福。”34)柏拉图主义者认为理性的灵魂直接分有理念世界的至善,这在奥古斯丁看来是一种骄傲(superbia)。奥古斯丁自己早期对灵魂的看法也带着浓厚的柏拉图主义色彩,但是随着他对《圣经》的进一步了解,他越来越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这种观点是把原始的创造秩序和现在的状况混淆了。人在堕落之后处在罪的状态,创造的秩序就被破坏了。人的意志在堕落中被骄傲所败坏之后,人便不再像在原始的自然秩序之中那样本然地爱上帝。人的理性尽管能够部分地认识到原始秩序中所残存的善,但是人已经无力通过自己来实现这种善了。堕落之后的人处于与上帝隔绝的状态,陷入有限的事物之中,不再自然地寻求至善。他自身身上没有“纯爱”的能力,他若要获得“纯爱”的能力,必须藉着上帝的恩典。
其实,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没有什么事物的存在可以离开神的恩典。上帝出于爱而创造了这个和谐有序的世界。人渴望幸福,渴望回到永恒的秩序之中,乃是因为人是上帝所造,属于这个秩序。这是上帝创造的恩典。人堕落之后,需要上帝赦免他的罪并赐给他新的生命,他才能重新获得服从永恒法则,回归永恒秩序的能力。这需要救贖的恩典。为此,上帝差遣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人。
上帝就是爱。他在创世之处如此,到人堕落之后仍然如此。“上帝的爱永远不会改变,但是,对人来说,它已经不再是现存的实在;因为他被罪所捆绑,或陷在骄傲中,或陷在绝望中。”35)基督降卑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向世人显明上帝的爱。奥古斯丁说,“上帝爱我们的最耀眼的证明就是他差遣他的独生爱子来为我们死。”36)他差遣他的爱子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他是多么地爱我们,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我们对于他是多么地宝贵。37)我们既确信上帝是如此爱我们,就不至于陷在绝望中而不敢仰望上帝。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上帝是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爱了我们。我们原本是不配的,上帝对我们的爱完全是出于他的恩典。
上帝通过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上的受难向我们显明了他的大爱。上帝以无与伦比的爱呼唤着我们,邀请着我们以同样的爱来他和我们的邻人。不仅与此,他又赐给我们圣灵,藉着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中。38)奥古斯丁的“浇灌”说直接来源于保罗的《罗马书》:“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5:5)。“当上帝在基督中把自身赐给我们的时候,他同时赐给了我们爱的对象和爱的力量。我们爱的对象是他自身,但是爱也是他自身,他藉着圣灵住在我们的心里。既便我们爱上帝的事实也完全是上帝的恩典。”39)上帝藉着圣灵把爱的能力赐给信他的人,其实圣灵本身就是上帝的爱。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中说:“从上帝而来的圣灵,在被赐给圣灵的人心中,点燃他们对上帝和对邻人的爱,他自己本身就是爱。”40)我们对上帝的爱和对邻人的爱因此也完全是上帝的恩赐。
奥古斯丁早期思想的中心是围绕上帝的永恒秩序和自然的法则展开的,到了中晚期,他越来越把恩典论放在核心的位置。但是,奥古斯丁始终没有抛弃他的秩序论。事实上,秩序论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而恩典论则更多是从救贖的角度来看待人的拯救。二者的侧重不同,但始终是关联着的。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上帝的意志就是维持着创造的自然秩序的永恒法则。”41)在原始的创造秩序之中,人完全地服从于永恒的法则。但是,在人犯罪之后,自然的秩序就受到了破坏。上帝为了恢复人身上的上帝形象,设立了耶稣基督作为人的挽回祭,并赐给他们自己的圣灵,使他们成为新造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恩典。“恩典被赐予个人,为的是他们能够按照律法的要求而行,这样他们便能得到永恒生命的赏赐。”42)这里的律法仍然是奥古斯丁所说的永恒法则。并不是说,有了恩典,律法就被废弃了。相反,恩典是为了成全律法。 “上帝的恩典把律法重新刻在人的心上,为了使律法能够在爱神和爱邻舍,即在真正的爱中得以实现。”43)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在永恒的秩序中,人作为上帝的造物,总是渴慕着他的创造者上帝。这种渴慕是一种宇宙性的爱,是缺乏者自下而上地寻求充满者的欲爱。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看,奥古斯丁秩序论中的爱具有突出的柏拉图主义特征。但是,奥古斯丁并不仅仅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他还是个基督徒。在上帝的光照之下,他看见了自己是个罪人。他不再相信人的灵魂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回到上帝。他从上帝的启示中看到,若不藉着上帝救贖的恩典和圣灵的工作,人只能在罪中灭亡。从救贖论的角度来看,爱是上帝的恩赐。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受难把他对人类的爱表明出来,又藉着圣灵把他的爱浇灌在人们的心里。这种自上而下、屈尊俯就的爱,是上帝的圣爱。堕落的人是不可能拥有这种爱的。但是,人若是蒙了上帝的恩典,领受了上帝所赐予的爱,成为新造的人,就有了爱上帝和爱邻舍的能力。这种在上帝的救贖恩典中所领受的爱,是圣爱。
欲爱和圣爱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并不冲突。欲爱作为人在本体结构上对上帝的渴求,驱动着奥古斯丁去寻求上帝。可以说,柏拉图式的欲爱把奥古斯丁引到了基督的面前。欲爱对于他成了接受上帝恩典(圣爱)的预备。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奥古斯丁并不认为欲爱自身能够完成人的拯救。欲爱自身若被作为一种拯救的方式,它注定是虚妄的。人
上一篇:哈贝马斯:出位之思
下一篇: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