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清史研究在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哈佛大学访问期间,曾对全美各地重要大学中国学机构、资料及其研究状况做了实地考察,并拜见有关学者和专家。现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有关文献、档案和网上资源,对美国清史资料收藏及其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由于美国清史研究相当发达,笔者所能了解到的情况还很有限,故不周之处,望方家指正。
(1)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书和美国哈佛大学、纽因伦地区大学的清史研究
在哈佛大学,收藏清史资料的主要图书馆是哈佛燕京图书馆。截1999年6月的统计,哈佛燕京图书馆(以下简称燕京)书籍的藏量超过947,000册,其中汉文书籍535,000册。50多万册汉文藏书中,20万册是古籍,包括宋、元、明刻本1500余种,20,000余册;清初至乾隆间刻本2,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000余种,约20,000册;抄本(含稿本)l,200种,4,500余册;原版方志3,525种,约35,000册;丛书1,400种,约60,000册。燕京藏书之稿本、抄本的数量与质量,在美国均独占鳌头。不少重要稿本没有刊刻过,如丁日昌的《炮录十卷后编》、《军火杂录》等。燕京的未刻稿本还有如书画家高凤翰《南阜山人诗文类稿》、学者周广业《蓬庐文抄》、清宗室敬微《敬徵日记》。数学家李锐《观妙居日记》、内阁侍读叶名法《宝云阁诗草》与《城南集》、翁方纲《复初斋文集》等。燕京的少数民族历史文献也不少。满文著作中,有《春秋》、《易经》等儒家经典译文,以及《三国》、《聊斋》、《水州、《金瓶梅》等历史、文学方面的著作。藏文著作中,有分别印制于1700年、1732年和1933年的经典文献。蒙文著作中,有1724年印制于北京的若干文献。还有云南纳西族象形文字的手稿598册。这些纳西族的文献均已整理并列书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已于1999年出版,记录了馆藏宋元明三代刻本的详尽信息。续编清代部分的撰写工作也已完成。至此,燕京图书馆清代典籍的整理工作基本完成。
哈佛大学是美国清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清史研究可以追溯到费正清(Fairbank,John
King)。费正清曾于1930年到中国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研究中国历史,1936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中国口岸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设(1842一1854)》,是对清史个案的深人研究。他是外国人中最早利用故宫档案《筹办夷务始末》的学者。为促进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费正清主张通过区域研究加强对中国问题的探讨,并从清史研究人手,确立其现代中国学的研究框架。他与邓嗣禹等学者合作,编撰了清代文献的系列阅读资料。其中,与邓嗣禹合编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1839—1923)》(1954年),强调了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形成了强调西方中心论的“冲击一回应”说。此后,费正清还与美国和世界一些优秀清史专家合作,完成了《剑桥中国史》晚清卷的撰写。
作为哈佛清史研究的重要先行者,费正清培养了一支研究队伍。哈佛历史系和政治系的
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虽然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和中共党史,但在清史研究方面,也成果斐然。他关于严复的研究专著《富强之探索:严复和西方》,至今被国际汉学界视为严复研究的经典之作。他也是美国最早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课的学者。根据哈佛的档案,他在1951年就开设了中国近代思想史课。史华慈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培养的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了美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清史专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在哈佛清史研究的发展史上,弗莱彻(Joseph Jr.Fletcher)教授也是十分关键的学者,他主要研究中国和中亚关系史。弗莱彻是《剑桥中国史》晚清卷的撰写者之一。其中《满人的兴起》、《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中俄关系(1800—1862)》、《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等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发表的论文有《中国西北边界简史》(1979年)、《中国和中亚》(1968年)等。可惜弗莱彻过早去世,哈佛的中亚研究也因此一项不振。哈佛档案馆收藏有他未发表的重要学术手稿。
关于哈佛的清史研究,我们还要特别提到孔飞力(Philip A.Kuhn)和柯文(Paul A.Cohen)两位教授。他们同属于美国第二代中国学家。孔飞力的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华帝国末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军国主义化和社会结构,1796—1864年》(1970年)、《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990年)。前著强调了对地方士绅的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军事化给了名流动员的机会,中国的近代史应该从这时候开始。重视中国内部事件引起社会构造的变化,主张历史发展的原因,应该到中国社会内部去发现。是书显示了当时西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趋势。《叫魂》中,孔飞力试图通过叫魂的案件,透视清王朝的社会控制。此书获美国亚洲协会2002年列文森图书奖。孔飞力还出版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起源》(2002年),最近正在筹备出版他的关于中国移民史的专著,1997年,他在澳大利亚做过题为中国移民问题的学术报告。在孔飞力看来,离开海内外的移民问题研究,很难理解晚清和近代的经济发展。在中国清史和近代史研究方面,柯文的学术影响和孔飞力旗鼓相当。柯文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是韦尔斯学院的历史教授。他撰写的学术专著主要有忡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1963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中国发现历史》,该书对“西方冲击论”提出了批评。这是美国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柯文还出版有《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验和神话的义和团运动》(1997年),获1997年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最近,柯文正进行中国“国耻”观念的研究。柯文对清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十分关注。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学者更关注思想方面的“软”殖民主义研究。比较而言,后现代学者更重理论的研究。柯文是美国中国清史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学术领袖。早年师从费正清和史华慈。1965年,柯文还是年轻学者的时候,史华慈就曾预言过其学术前景,认为柯文已经确切掌握了历史学和一些很困难领域的学术研究手段。他始终注意一些宏观问题,观察问题立意很高。所有这些素质可以见诸他的著作,也将继续见诸于他以后的成果。
关于纽因伦地区的中国学家,还要提到帕米拉·克罗斯列(Pamela K.Crossley)教授。她供职于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茂斯学院历史系,主要进行近代中国和中亚史研究。她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镜》(1999年),该书探讨了清帝国机构和国家观念之间的关系,获得美国亚洲协会2001年度的列文森奖。她的另一部著作《满洲》(1997年)是关于满清创立时期文化史研究的论著。帕米拉参加了由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毕德胜(Willard J.Peterson)教授领衔主编的《剑桥中国史》清史卷即第9卷第6章的编撰,是书已于2002年10月付样出版。达特茂斯学院在美国声望很高,2003年进美国最佳高等学校的前十名。
(2)康乃尔大学、耶鲁大学、哥地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和美国东部清史研究
康乃尔大学的亚洲图书馆是西方世界最早的东亚图书馆之一,其中东亚地区的馆藏主要
是校友华生(Charies W.Wason)捐赠的,资料十分丰富。馆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关中国研究的西文资料,包括几十种报刊资料;一是中国典籍藏书,包括《永乐大典》6册,以及康熙玉努、慈掉书签、敦煌文献等。其他还有相关的手稿本、照片、地图、文献等。由于胡适曾在这里留学,所以还有一部分他的资料,包括所收集的数量可观的清代官方信件。华
由于美国清史研究相当发达,笔者所能了解到的情况还很有限,故不周之处,望方家指正。
(1)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书和美国哈佛大学、纽因伦地区大学的清史研究
在哈佛大学,收藏清史资料的主要图书馆是哈佛燕京图书馆。截1999年6月的统计,哈佛燕京图书馆(以下简称燕京)书籍的藏量超过947,000册,其中汉文书籍535,000册。50多万册汉文藏书中,20万册是古籍,包括宋、元、明刻本1500余种,20,000余册;清初至乾隆间刻本2,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000余种,约20,000册;抄本(含稿本)l,200种,4,500余册;原版方志3,525种,约35,000册;丛书1,400种,约60,000册。燕京藏书之稿本、抄本的数量与质量,在美国均独占鳌头。不少重要稿本没有刊刻过,如丁日昌的《炮录十卷后编》、《军火杂录》等。燕京的未刻稿本还有如书画家高凤翰《南阜山人诗文类稿》、学者周广业《蓬庐文抄》、清宗室敬微《敬徵日记》。数学家李锐《观妙居日记》、内阁侍读叶名法《宝云阁诗草》与《城南集》、翁方纲《复初斋文集》等。燕京的少数民族历史文献也不少。满文著作中,有《春秋》、《易经》等儒家经典译文,以及《三国》、《聊斋》、《水州、《金瓶梅》等历史、文学方面的著作。藏文著作中,有分别印制于1700年、1732年和1933年的经典文献。蒙文著作中,有1724年印制于北京的若干文献。还有云南纳西族象形文字的手稿598册。这些纳西族的文献均已整理并列书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已于1999年出版,记录了馆藏宋元明三代刻本的详尽信息。续编清代部分的撰写工作也已完成。至此,燕京图书馆清代典籍的整理工作基本完成。
哈佛大学是美国清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清史研究可以追溯到费正清(Fairbank,John
King)。费正清曾于1930年到中国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研究中国历史,1936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中国口岸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设(1842一1854)》,是对清史个案的深人研究。他是外国人中最早利用故宫档案《筹办夷务始末》的学者。为促进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费正清主张通过区域研究加强对中国问题的探讨,并从清史研究人手,确立其现代中国学的研究框架。他与邓嗣禹等学者合作,编撰了清代文献的系列阅读资料。其中,与邓嗣禹合编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1839—1923)》(1954年),强调了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形成了强调西方中心论的“冲击一回应”说。此后,费正清还与美国和世界一些优秀清史专家合作,完成了《剑桥中国史》晚清卷的撰写。
作为哈佛清史研究的重要先行者,费正清培养了一支研究队伍。哈佛历史系和政治系的
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虽然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和中共党史,但在清史研究方面,也成果斐然。他关于严复的研究专著《富强之探索:严复和西方》,至今被国际汉学界视为严复研究的经典之作。他也是美国最早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课的学者。根据哈佛的档案,他在1951年就开设了中国近代思想史课。史华慈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培养的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了美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清史专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在哈佛清史研究的发展史上,弗莱彻(Joseph Jr.Fletcher)教授也是十分关键的学者,他主要研究中国和中亚关系史。弗莱彻是《剑桥中国史》晚清卷的撰写者之一。其中《满人的兴起》、《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中俄关系(1800—1862)》、《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等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他发表的论文有《中国西北边界简史》(1979年)、《中国和中亚》(1968年)等。可惜弗莱彻过早去世,哈佛的中亚研究也因此一项不振。哈佛档案馆收藏有他未发表的重要学术手稿。
关于哈佛的清史研究,我们还要特别提到孔飞力(Philip A.Kuhn)和柯文(Paul A.Cohen)两位教授。他们同属于美国第二代中国学家。孔飞力的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华帝国末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军国主义化和社会结构,1796—1864年》(1970年)、《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990年)。前著强调了对地方士绅的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军事化给了名流动员的机会,中国的近代史应该从这时候开始。重视中国内部事件引起社会构造的变化,主张历史发展的原因,应该到中国社会内部去发现。是书显示了当时西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趋势。《叫魂》中,孔飞力试图通过叫魂的案件,透视清王朝的社会控制。此书获美国亚洲协会2002年列文森图书奖。孔飞力还出版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起源》(2002年),最近正在筹备出版他的关于中国移民史的专著,1997年,他在澳大利亚做过题为中国移民问题的学术报告。在孔飞力看来,离开海内外的移民问题研究,很难理解晚清和近代的经济发展。在中国清史和近代史研究方面,柯文的学术影响和孔飞力旗鼓相当。柯文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是韦尔斯学院的历史教授。他撰写的学术专著主要有忡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1963年)、《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1974年)、《在中国发现历史》(1985年)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中国发现历史》,该书对“西方冲击论”提出了批评。这是美国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柯文还出版有《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验和神话的义和团运动》(1997年),获1997年美国历史协会费正清奖。最近,柯文正进行中国“国耻”观念的研究。柯文对清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十分关注。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学者更关注思想方面的“软”殖民主义研究。比较而言,后现代学者更重理论的研究。柯文是美国中国清史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学术领袖。早年师从费正清和史华慈。1965年,柯文还是年轻学者的时候,史华慈就曾预言过其学术前景,认为柯文已经确切掌握了历史学和一些很困难领域的学术研究手段。他始终注意一些宏观问题,观察问题立意很高。所有这些素质可以见诸他的著作,也将继续见诸于他以后的成果。
关于纽因伦地区的中国学家,还要提到帕米拉·克罗斯列(Pamela K.Crossley)教授。她供职于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茂斯学院历史系,主要进行近代中国和中亚史研究。她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镜》(1999年),该书探讨了清帝国机构和国家观念之间的关系,获得美国亚洲协会2001年度的列文森奖。她的另一部著作《满洲》(1997年)是关于满清创立时期文化史研究的论著。帕米拉参加了由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毕德胜(Willard J.Peterson)教授领衔主编的《剑桥中国史》清史卷即第9卷第6章的编撰,是书已于2002年10月付样出版。达特茂斯学院在美国声望很高,2003年进美国最佳高等学校的前十名。
(2)康乃尔大学、耶鲁大学、哥地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和美国东部清史研究
康乃尔大学的亚洲图书馆是西方世界最早的东亚图书馆之一,其中东亚地区的馆藏主要
是校友华生(Charies W.Wason)捐赠的,资料十分丰富。馆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有关中国研究的西文资料,包括几十种报刊资料;一是中国典籍藏书,包括《永乐大典》6册,以及康熙玉努、慈掉书签、敦煌文献等。其他还有相关的手稿本、照片、地图、文献等。由于胡适曾在这里留学,所以还有一部分他的资料,包括所收集的数量可观的清代官方信件。华
上一篇: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