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发展。
苯教是在青藏高原各种苯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宗教。“苯”的最初含义是“反复念诵咒术”的意思。“苯日”是指苯教的“神山”。对远古时期各地的“苯”,后人称为“原始苯”。据有的苯教徒的推算,大约距今四千年前,苯教教祖辛绕米沃且生于大食(今伊朗)的俄莫隆仁地方,他创立了雍仲苯。传说辛绕米沃且是从其母右胁下用雍仲凿穿而出,他是一位具有神通变化的人。他一岁时,就在未普勒结塘述恰辛乘。他曾到达卫藏山南、工布等众多圣地,收伏了许多神怪山灵。辛绕一生弟子很多,以后由他的弟子将苯教从大食传到天竺、汉域、象雄、卫藏、苏毗和弥药等地方。
据藏文史籍记载,在吐蕃雅隆部第一代王聂赤赞普以前,卫藏地方已有了苯教。聂赤赞普(约在公元3世纪中期前后)就是由十二位苯教师拥立为六稗牦牛部之王的。第九代赞普甲赤赞普时,从象雄邀请来琼布布穹金和拉琼金两兄弟到藏地,并带来五部集、十二门等经卷,发展了笨教。
雍仲苯以“ 卐 ”符号为标志。后来这一派建立的寺观称为雍仲寺,早期的苯所建的多是神殿。解放后在阿里地方发现的摩崖岩画上刻有太阳的画和“卐”符号,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太阳和卐符号的崇教。吴均教授《论甘青彩陶纹饰中卐形等符号的演变》说:“卐”这种符号是欧亚各地远古文化中代表万物神灵的一种神秘的标志;甘青彩陶从马家窑文化起,已成熟地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号,其中就有“卐”符号;这种符号源于原始巫教,即苯的一个神秘符号;汉字对“卐”符号读音为“万”,“ 卐”符号不是哪一个地方所独有,表明人类文化的多元化。
《土观宗派源流》载,苯教的祖师辛绕米沃且生于象雄的俄莫隆。一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出生。藏地所传苯教分为三派:(1)“笃苯”意为附体苯;(2)“恰苯”意为“游方苯”,是从象雄传入的;(3)“局苯”意为翻译苯。指这一派的经典是由佛教经典翻译过来的。事实上公元八世纪后,藏传佛教为了在西藏站住脚跟,也先后吸收了一些苯教的教理、神祗和仪轨,成了“苯中有佛,佛中有苯”。对辛绕的评价,《白琉璃》说:“为化象雄苯,变现辛绕身,示十二苯行,说九乘教法,为生开天门,为亡断死门,度生雍仲道。”简要地评述了辛绕的教理思想和实践。
“苯”经过长期的汇集,融合青藏高原各种原始文化,包括有神鬼的宗教文化和非神鬼的人间民俗文化,以及周边文化,逐步形成人为的宗教。其中分为许多小派,带有许多原始苯术的特点。
雅隆部的苯教,从第一代赞普开始一直同“仲”(故事员,可能是讲述氏族部团集团历史的史官)和“德乌”(讲谜语的,一说是歌手)辅助吐蕃的国政,教化人民。在吐蕃早期,赞普设有御前苯师,组织吐蕃“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的盟誓祭祀,宰杀鹿、牛、马等进行血祭。在吐蕃军队里,还有头戴鸟形冠的苯教师,在征战中激励士气。随站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成为当时吐蕃唯一的宗教,势力极盛一世。到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实行“扬佛抑苯”的政策后,苯教徒逐步丧失政治权力。吐蕃崩溃后,苯教又继续趁机得到发展。有的依附藏北、康区和安多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发展为局部地方政教结合的形式。到了元明清后,随着各地土司头人改信萨迦、噶举和格鲁派后,特别是17世纪固始汗灭掉信奉苯教的白利土司和18世纪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后(当地苯教寺庙都改宗格鲁派),苯教的势力大大受到削弱①。
现在部分藏区的群众还有信奉苯教的。如西藏的南木林、谢通门、尼木、丁青、巴青、聂荣、工布江达的部分地方;甘孜州的德格、石渠、丹巴等部分地方;阿坝州的阿坝、松潘、若尔盖和金川的部分地方;以及青海省的玉树、海西的部分地方。木里和冕宁县的部分藏族群众也信奉苯教。在这些地方,念经书的称为“苯波”,不念经书口头传承的称为“温波”。
2、对苯教教祖辛绕与道教老君关系的探索
苯教教祖的出生时间和地点有三种说法:(一)出生在4,000年前的大食(伊朗)俄莫隆仁;(二)出生时间与释迦牟尼同时代,出生地在象雄的俄莫隆仁,现在阿里札达县也确有一个俄莫隆乡;(三)“辛绕”是创造古藏文“达巴天字”的始祖,降生在今阿坝州金川县巴底乡的“琼布”地方,该地有大片平坝叫“卧莫隆仁”,苯教祭坛遗址尚存。此外,有的人说他出生于吐蕃第八代赞普时期。这样就出现了大食、象雄、嘉绒三个均称作“俄莫隆仁”的地方。考证辛绕的出生时间、地点、生平,不是本文的任务。据专家们考证,“俄莫隆仁”是象雄语,意思是“九朵莲花瓣”,这与老君生下来后脚采九朵莲花的传说,极为相似。“老君”从其母右胁下生出;辛绕从其母右胁用雍仲凿穿而出。我联想到道教的祖师有“人老君”与“神老君”之说,苯教的祖师辛绕是否也有“人辛绕”和“神辛绕”之说呢?七世纪佛教传入吐蕃后,苯佛斗争十分激烈。唐朝开国之初,道教处于十分优崇的地位,道教与苯教同时产生于各自地方的原始巫术,互相已有了长期的交流。吐蕃的苯教徒为了同传入的佛教作斗争,为了抬高苯教的地位,把“神老君”的一些神话移到“辛绕”身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出现了“辛绕”与“老君”相似的一些说法。因此可以说“人辛绕”与“人老君”不是一个人,而“神辛绕”和“神老君”的传说,倒有一些相似之处。这正表明后期苯教中有某些道理教文化的影子。
3、对苯教师称“神仙”的探索
正如大家所知,“和尚求佛,道士求仙”的说法已沿习很我。道教又称神仙教,道士是追求成为“神仙”的。苯教把学完苯教经律的苯教师称为“神仙”(帐松),直到现在仍然如此。“神仙”一词不见于早期“原始苯”的称谓,也不见于佛教徒的追求。苯教师称为“帐松”,正是道士求仙的说法。(法)石泰安所著《西藏文明》载:“吐蕃聂赤赞普后,……出现了‘神仙宗教’就是苯教”。这表明当时苯教中出现了一派追求在成为“神仙”的。苯教经书《九乘》的第六乘,是专门讲“神仙乘”的。(英)施耐尔格鲁夫在所著《苯教九乘导论》中说:“苯教徒使用‘仙人’一词是指受过全部戒律的人。这一乘所讲的戒律的整个精神是佛教的,但其中许多纲目甚至某些成条的素材显然不是佛教的。”既然显然不是佛教的,而早期“原始苯”也没有这种说法,这些内容正是当时苯教吸收了道求仙时所讲的“戒条”。苯教的“神仙乘”讲成为“神仙”的“戒条”,正是道教的教理。
《土观宗派源流》指出的“汉语对圣贤称为‘神仙’的‘仙’字,(可能)藏人错讹遂呼为‘辛’的说法,就容易理解了。藏文的“辛”除了诠释为“辛绕”和“辛氏族”外,再未见到有其他单独的字意解释。若将此字与其他字组词,则成了一种仪轨,或从事这种仪轨的有一定地位的人。“辛”同“苯”,既有同义的方面,也有区别。如“度辛”超度亡灵的苯教师;“楚辛”幻术仪轨的苯教师;“色辛”殡葬仪轨的苯教师;“朗辛”祈福仪轨的苯教师。因此可以理解“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是有“神仙”的“仙”的意思,也许就是汉语“仙”的译音。
4、对藏文史籍中“价苯”就是“道士”的探索
噶尔美《苯教史(嘉言至宝)》一书引自《汉玛》说:“永恒苯教的太阳发出光芒。因为(这地方)被知识渊博的导师的光芒所充满,他们就是所谓学术世界的六位导人,即大食学者察托拉海,知识的五个分支,他都精通;拉达克学者阿卓,他精通公开传授的知识;汉地的学者来当芒布,他精通秘传的知识;……”。该书又引用《什续》说:“白乃古、高昌苯徒·白秀札木和“价苯”来当芒布……等,以他们神奇的力量,把南诏、高昌、汉地等……归于吐蕃统治。”这两段话中提到的“汉地学者来当芒布”、“价苯来当芒布”,无疑就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