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扬弃与工人阶级有产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工人阶级有产化、即由无产向有产的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工人阶级没有生产资料所有权,除了借以进行劳动的赤手空拳,他们一无所有,所以被称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工人阶级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最初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的劳动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企业利润的分配,因而可能有所节余以购买股票、债券或本企业的产权,这就意味着获得了生产资料所有权。所谓有产化的“产”,指的不是用于消费的生活资料,而是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有产化的“化”,表明这是一个过程,指的是工人阶级取得生产资料所有权、即产权的过程。所以,“工人阶级有产化”也可叫做“工人阶级产权化”。工人阶级取得生产资料所有权,同时也就有了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的权利,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不再是被雇佣者,这个阶级从此便不再是无产阶级而是有产阶级了。所谓“共同富裕”,只有在实现工人阶级有产化之后才有可能。下面我试就与这个转化过程有关的几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一)资本扬弃
工人阶级有产化是资本扬弃不断深化的结果。资本既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工具,同时也是现代生产发展的杠杆。但资本的这两重性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在生产中的杠杆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剥削工具的职能则不断淡化。马克思把这种现象叫做资本扬弃。资本扬弃的最终结果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合而为一,剥削消灭了,阶级的分野不再存在,劳动由雇佣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工人阶级完成了有产化过程而成为有产者。这就是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有产化、产权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扬弃的过程既反映了工人阶级有产化的过程,也体现着资本主义和平转入社会主义的过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刚完成资本积累未久,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使他把思考研究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上,从而作出“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的判断,和“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工人阶级专政”的结论。但他通过对股份公司的分析,敏锐地捕捉到资本扬弃的经济现象,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转变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他认为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股份公司,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点”、“过渡形式”。他指出:股份公司“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页)“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点”,(同上第495-496页)“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同上第498页)“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同上第494页)马克思当时没有指出“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的具体过程,因为他那个时代的经济实践还没有提供这样的客观存在。但我们循着马克思所提供的线索,从资本扬弃的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便可以看出“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的历史进程。
资本扬弃的第一种形式,是由私人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资本的形式”的股份资本。马克思在谈到股份公司时说:“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同上第493页)这就是说,资本家手里的私人资本一旦联合起来,组成股份公司,资本的性质就起了变化。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资本,而是“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的私人资本。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由资本家私人占有转化为“联合的资本家”共同占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性质由私人企业转化为社会企业。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最初形式。
资本扬弃的第二种形式,是由具有“社会资本的形式”的资本,转化为真正的社会资本。马克思在上述关于社会资本的论述里,特别用括号说明,所谓社会资本,就是“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使得股份公司仅仅依靠具有社会资本形式的资本已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广大劳动者在日常生活需求之外,还能有一定的积蓄,可以转化为投入企业的资本。于是,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出现了。这种“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是名副其实的社会资本,是目前资本主义世界最主要的资本形式。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资本总量中,大部分已经是为公众所有的社会资本。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于机构投资者的社会资本,如各种基金会、养老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等;一是分散在自由股民手里的社会资本。有关资料显示,早在八十年代末期,美、英、日等国的上市公司股权中,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就已经超过半数。美国公民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者约在60%以上,达1。34亿人。
资本扬弃的第三种形式是职工持股。社会资本尽管来自广泛的社会公众,而且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但对于每个企业的劳动者来说,这种资本形式依然是外加于他们的异己力量,他们的劳动仍然没有脱离为别人劳动的雇佣性质。职工持股就不同了,资本扬弃的这一形式使资本起了质的变化。由于劳动者持有本企业的产权,它意味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结合。这种资本形式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方兴未艾。有些国家还通过法律形式,保证职工取得企业产权。据戴高乐在《希望回忆录》中记载,法国政府早在1959年就颁布法令,规定企业须在总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款项,或者是在本企业建立工人参加资本和利润再投资的管理制度,或者是另外组织一个公司,使工程师、工人、职员都成为这个公司的成员和股东。美国在1974年通过《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为职工持股提供法律依据。据美国全国职工持股中心统计,到1998年,美国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约有一万四千多家,持股职工达三千多万。瑞典在1984年开始实施《雇员投资基金法》,要求雇主按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作本企业职工的投资基金。在英国,1987年在撒切尔夫人推动下通过2号财政法,按照这一法令,企业利润中须有一部分直接分配给职工。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四种资本形式:私人资本,具有社会资本形式的股份资本,社会资本,职工持有的资本。后三种资本形式基本上都是在股份公司的范围内实现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四种资本形式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递进式的消长过程。资本扬弃的每一种形式都是前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表现出劳动者同资本所有权的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劳动者逐步取得产权的进程。
资本扬弃导致资本形式的变化,实际上也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变化,即所有制的变革。这个变革的趋势表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资本扬弃,正在日益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离开原有的轨道,向社会主义逼近。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始进行的历程。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资本和职工持股是现阶段工人阶级有产化所藉以表现的最主要的形式。职工所持资本的主要来源,是他们除了领取工资以外,还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据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1997年第1期上发表的《知识型企业家的崛起》一文介绍:“现在美国的工作场所大致已有四分之三采
(一)资本扬弃
工人阶级有产化是资本扬弃不断深化的结果。资本既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工具,同时也是现代生产发展的杠杆。但资本的这两重性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在生产中的杠杆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剥削工具的职能则不断淡化。马克思把这种现象叫做资本扬弃。资本扬弃的最终结果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合而为一,剥削消灭了,阶级的分野不再存在,劳动由雇佣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工人阶级完成了有产化过程而成为有产者。这就是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人阶级有产化、产权化,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扬弃的过程既反映了工人阶级有产化的过程,也体现着资本主义和平转入社会主义的过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刚完成资本积累未久,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使他把思考研究的主要着眼点放在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上,从而作出“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的判断,和“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工人阶级专政”的结论。但他通过对股份公司的分析,敏锐地捕捉到资本扬弃的经济现象,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转变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他认为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股份公司,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点”、“过渡形式”。他指出:股份公司“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93页)“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点”,(同上第495-496页)“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同上第498页)“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同上第494页)马克思当时没有指出“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的具体过程,因为他那个时代的经济实践还没有提供这样的客观存在。但我们循着马克思所提供的线索,从资本扬弃的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便可以看出“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的历史进程。
资本扬弃的第一种形式,是由私人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资本的形式”的股份资本。马克思在谈到股份公司时说:“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同上第493页)这就是说,资本家手里的私人资本一旦联合起来,组成股份公司,资本的性质就起了变化。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资本,而是“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的私人资本。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由资本家私人占有转化为“联合的资本家”共同占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性质由私人企业转化为社会企业。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最初形式。
资本扬弃的第二种形式,是由具有“社会资本的形式”的资本,转化为真正的社会资本。马克思在上述关于社会资本的论述里,特别用括号说明,所谓社会资本,就是“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使得股份公司仅仅依靠具有社会资本形式的资本已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广大劳动者在日常生活需求之外,还能有一定的积蓄,可以转化为投入企业的资本。于是,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出现了。这种“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是名副其实的社会资本,是目前资本主义世界最主要的资本形式。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资本总量中,大部分已经是为公众所有的社会资本。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于机构投资者的社会资本,如各种基金会、养老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等;一是分散在自由股民手里的社会资本。有关资料显示,早在八十年代末期,美、英、日等国的上市公司股权中,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就已经超过半数。美国公民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者约在60%以上,达1。34亿人。
资本扬弃的第三种形式是职工持股。社会资本尽管来自广泛的社会公众,而且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但对于每个企业的劳动者来说,这种资本形式依然是外加于他们的异己力量,他们的劳动仍然没有脱离为别人劳动的雇佣性质。职工持股就不同了,资本扬弃的这一形式使资本起了质的变化。由于劳动者持有本企业的产权,它意味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结合。这种资本形式目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方兴未艾。有些国家还通过法律形式,保证职工取得企业产权。据戴高乐在《希望回忆录》中记载,法国政府早在1959年就颁布法令,规定企业须在总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款项,或者是在本企业建立工人参加资本和利润再投资的管理制度,或者是另外组织一个公司,使工程师、工人、职员都成为这个公司的成员和股东。美国在1974年通过《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为职工持股提供法律依据。据美国全国职工持股中心统计,到1998年,美国实行职工持股的企业约有一万四千多家,持股职工达三千多万。瑞典在1984年开始实施《雇员投资基金法》,要求雇主按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作本企业职工的投资基金。在英国,1987年在撒切尔夫人推动下通过2号财政法,按照这一法令,企业利润中须有一部分直接分配给职工。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四种资本形式:私人资本,具有社会资本形式的股份资本,社会资本,职工持有的资本。后三种资本形式基本上都是在股份公司的范围内实现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四种资本形式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递进式的消长过程。资本扬弃的每一种形式都是前一种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这个过程表现出劳动者同资本所有权的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劳动者逐步取得产权的进程。
资本扬弃导致资本形式的变化,实际上也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变化,即所有制的变革。这个变革的趋势表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资本扬弃,正在日益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离开原有的轨道,向社会主义逼近。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的历史进程,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始进行的历程。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资本和职工持股是现阶段工人阶级有产化所藉以表现的最主要的形式。职工所持资本的主要来源,是他们除了领取工资以外,还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据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1997年第1期上发表的《知识型企业家的崛起》一文介绍:“现在美国的工作场所大致已有四分之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