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上)(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无。

15、

(元)问至诚无息。先生曰:“《中庸》言至诚与天地相赔,汝能合下承当否?”对曰:“不能。”曰:“何谓不能?”曰:“吾身渺然与天地参,每思至此,心便惘然,故不敢承当。”先生又顾座中诸友曰:“诸君俱能承当否?”众起对曰:“不能。”先生叹曰:“天地之道,为物不贰。人心至诚,又与天地奚二?”(元)曰:“人能终天地之功,理诚有之,但恐须圣人在天子位。”先生曰:“学者小视其心,自丧其真耳。今且试与诸君言之尔。目尽万物之色,目之明与天地有穷尽否?耳尽万物之声,耳之聪与天地有穷尽否?心思尽天地古今之变,尔之智能与天地古今有穷尽否?人特自间于形体,与天地不相似耳。”(曰:“尧舜三王孔子,皆至诚之圣。尧舜之光,格于上下;三王文命,讫于四海,格天配地,诚有实事。孔子荧荧卒老,无捄于世,虽孔子亦有所不能矣。今一书生,遽言配天配地,恐为徒思,如何?”先生曰:“尧舜三王之政,于今安在?孔子之教,数千年来宛如一日,孔子亦一书生耳。”)元曰:“闻先生之教至此,所患不诚耳(此句在《圣学宗传》为“曰:闻教至此,所患不诚耳”)。至诚功业配天地,此亦理之常耳。”先生曰:“以功业论配天地,是尚以成功而言,未究天人之原也。”曰:“何谓天人之原?”先生曰:“古人说配命合德合明,以此合彼,尚犹二之。其实人与天地一也。吾心灵明为天地主宰,天地无吾心,则地不见其博厚矣,天不见其高明矣,古今不见其悠久矣,而天地亦几乎息矣。诸君自尽求诚之功,又何疑于配天配地乎?”

注:1、《王门宗旨》第15条。

2、《圣学宗传》第5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34条。文同《王门宗旨》。

7、括号内为《王门宗旨》有而《圣学宗传》无。

16、

椿问:“日来功夫,觉只见病痛,不见本体,如何?”曰:“本体有何可见?觉处即是本体。”

注:1、《王门宗旨》第16条。

2、《圣学宗传》无。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35条。

17、

(拱极)问:“良知不假于见闻,故致知之功从不睹不闻而入。但才说不睹不闻,即着不睹不闻之见矣。今不着此见,只念念在良知上精察,使是是非非,无容毫发欺蔽,是否?”先生默而不应。明日又问:“致知之功,须究透全体,不专在一念一事之间,但除却一念一事,又更无全体可透,如何?”先生默而不应。明日又问:“默体良知广大高明,原无妄念可去,才有妄念可去,已是失却广大高明之体矣。今只提醒本体,群妄自消,如何?”先生又默而不应。拱极(《圣学宗传》作“问者”)固请。先生曰:“功夫略见端倪,正好用力,必求此心真信真悟,才着分解,即已浅矣。”

注:1、《王门宗旨》第17条。

2、《圣学宗传》第12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中第17、18、19三条文字,即此条中拱极所问,分别为:(一)、“良知不假于见闻,故致知之功从不睹不闻而入。但才说不睹不闻,即着不睹不闻之见矣。今只念念在良知上精察,使是是非非,无容毫发欺蔽。”(二)、“致知之功,在究透全体,不专在一念一事之间,但除却一念一事,又更无全体可透耳。”(三)、“良知广大高明,原无妄念可去,才有妄念可去,已是失却广大高明之体矣。今只提醒本体,群妄自消。”《明儒学案》作绪山语。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36条。文同《圣学宗传》。

18、

先生讲《易》,至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乃慨然示众曰:“学者功夫,不得伶俐直截,只为一虞字作祟耳。”(曙)问曰:“良知是非从违,何尝不明?但不能一时决断,姑自虞度,此或无害于理否?”曰:“只此一舆,便是致吝之端。良知明时,本是吉之先见,一虞便自吉而向凶矣,诚可惧哉!”

注:1、《王门宗旨》第18条。

2、《圣学宗传》第22条。

3、《理学宗传》第9条,文同《圣学宗传》。

4、《明儒学案》第22条作:“学者工夫,不得伶俐直截,只为一虞字作祟耳。良知是非从违,何尝不明,但不能一时决断,如自虞度曰:‘此或无害于理否?或可苟同于俗否?或可欺人于不知否?或可因循一时以图迁该否?’只此一舆,便是致吝之端。”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无。

7、括号内为《王门宗旨》有而《圣学宗传》无。

8、《圣学宗传》、《理学宗传》中作“乃慨然叹曰”,《王门宗旨》则作“慨然叹曰”。

9、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卷55收此条,文同《圣学宗传》。

19、

吾人与万物混处于天地之中,其能以宰乎天地万物者,非吾心乎?何也?天地万物有声矣,而为之辨其声者谁欤?天地万物有色矣,而为只辨其色者谁欤?天地万物有味也,而为之辨其味者谁欤?天地万物有变化也,而神明其变化者谁欤?是天地万物之声非声也,由吾心听斯有声也;天地万物之色非色也,由吾心视斯有色也;天地万物之味非有味也,由吾心尝斯有味也;天地万物之变化非变化也,由吾心神明之斯有变化也。然则天地也、万物也,非吾心则弗灵矣。吾心之灵毁,则声色味变化不得而见矣。声色味变化不可见,则天地万物亦几乎息矣。故曰人者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也,所以主宰乎天地万物也。

注:1、《王门宗旨》第19条。

2、《圣学宗传》第2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无。

20、

吾心为天地万物之灵者,非吾独能灵之也。吾一人之视,其色若是矣,凡天下之有目者,同是明也。一人之听,其声若是矣,凡天下之有耳者,同是聪也。一人之尝,其味若是矣,凡天下有口者,同是嗜也。一人之思虑,其变化若是矣,凡天下之有心知者,同是神明也。匪(非)徒天下为然也,凡前乎千百世已上,其耳目同,其口同,其心知同,无弗同也。后乎千百世已下,其耳目同,其口同,其心知同,亦无弗同也。然则明非吾之目也,天视之也;聪非吾之耳也,天听之也;嗜非吾之口也,天尝之也;变化非吾之心知也,天神明之也。故目以天视,则尽乎明矣;耳以天听,则竭乎聪矣;口以天尝,则不爽乎嗜矣;思虑以天动,则通乎神明矣。天作之,天成之,不参以人,是之谓天能,是之谓天地万物之灵。

注:1、《王门宗旨》第20条。

2、《圣学宗传》第2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无。

7、括号内为《圣学宗传》中不同于《王门宗旨》字。

21、

吾心为天地万物之灵,惟圣人为能全之。生人之全之也,全夫人之所同也。生人之视色与吾目同矣,而目不能引于色者,率天视也。圣人之听声与吾耳同矣,而耳能不蔽于声者,率天听也。生人之嗜味与吾口同矣,而口能不爽于味者,率天肠也。生人之思虑与吾心知同矣,而心不乱于思虑者,通神明也。吾而目不引于色以全吾明焉,与生人同其视也;吾耳不蔽于声以全吾聪焉,与生人同其听也;吾口不爽于味以全吾嗜焉,与圣人同其尝也;吾心知不乱于思虑以全吾神明焉,与生人同其变化也。故曰圣人可学而至,谓吾心之灵与生人同也。然则非学生人也,能自率吾天也。

注:1、《王门宗旨》第21条。

2、《圣学宗传》第2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无。

22、

吾心之灵与圣人同,圣人能全之,学者求全焉。然则何以为功耶?有要焉。不可以支求也。吾目蔽于色矣,而后求去焉,非所以全明也;吾耳蔽于声矣,而后求克焉,非所以全聪也;吾口爽于味矣,而后求复焉,非所以全嗜也;吾心知乱于思虑矣,而后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