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上)(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求止焉,非所以全神明也。灵也者,心之本体也,性之德也,百体之会也。彻动静,通物我,亘古今,无时乎弗灵,无时乎或问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皆自率是灵以通百体,勿使间于欲焉已矣。其功虽不同,其灵未尝不一也。吾率吾灵而发之于目焉,自辨乎色而不引乎色,所以全明也;发之于耳焉,自辨乎声而不蔽乎声,所以全聪也;发之于口焉,自辨乎味而不爽乎味,所以全嗜也;发之于思虑焉,万物万应,不动声臭而其灵常寂,大者立而百体通,所以全神明也。是之谓天成,是之谓致知之学。

注:1、《王门宗旨》第22条。

2、《圣学宗传》第2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无。

23、

问:“心体多往来起伏,何如?”先生曰:“只是未信良知。良知时止时行,此体常寂,有何往来起伏?”

注:1、《王门宗旨》第23条。

2、《圣学宗传》第13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37条。

24、

(丁行)问:“每念觉处,常疑未是真体,才见得,又恐不能保守。”曰:“你见明目者视色,还自疑非真否?又怕此明不能保守否?”

注:1、《王门宗旨》第24条。

2、《圣学宗传》第14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38条。文同《王门宗旨》。

7、括号内为《王门宗旨》有而《圣学宗传》无。

25、

问:“操则存。心有出入,如何操得?”曰:“只这一操字,几千百年说不明矣。识得出入无时是心,操之之功,始有下落。操如操舟之操。操舟之妙在舵。舵不是死操得。操军必要坐作进退如法,操国柄必要运转得天下,今要操心,却只把持一个死寂,如何谓之操?”

注:1、《王门宗旨》第25条。

2、《圣学宗传》第15条。

3、《理学宗传》第6条。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第5条。意思与此条相同,然文字繁复,或误将龙溪语作绪山语。

6、《钱绪山遗文抄》第39条。

7、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卷55收此条。

8、《王门宗旨》中原作“识得出入无时是心操,操之之功,始有下落”,《圣学宗传》与《明名臣言行录》均作“识得出入无时是心,操之之功,始有下落”可证《王门宗旨》中“识得出入无时是心操”句末之“操”字为衍字。

26、

问:“心常觉凝滞,未能神触神应,何如?”曰:“学者不为胜心习气障蔽,则为知见缠缚,如何得神?今日工夫只将胜心习气知见等项一齐除却,便得良知精明,神触神应。百姓与生人同,何待求能?”

注:1、《王门宗旨》第26条。

2、《圣学宗传》无。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40条。

27、

问:“学问须要超脱。”曰:“汝之所谓超脱,只是心不挂事,却遇事便不耐心。我说超脱异于是。目不累色,便是目之超脱;耳不累声,便是耳之超脱;心不累事(《圣学宗传》作“私”),便是心之超脱,非是离却事物,(守个空寂)以为超脱也。”

注:1、《王门宗旨》第27条。

2、《圣学宗传》第16条。

3、《理学宗传》第7条。

4、《明儒学案》无。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41条。文同《王门宗旨》。

7、括号内为《王门宗旨》有而《圣学宗传》、《理学宗传》无。

28、

问:“学问在人情物理上做,能于人情无拂,便是功夫否?”曰:“只求不拂良知,于人情自然通得。若只求不拂人情,便是狥人忘己。”

注:1、《王门宗旨》第28条。

2、《圣学宗传》第17条。

3、《理学宗传》无。

4、《明儒学案》第10条仅录后半句,作“只求不拂良知,于人情自然通得。若只求不拂人情,便是狥人忘己。”

5、《证心录》无。

6、《钱绪山遗文抄》第42条。



注释:

[1]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9〈江右王门学案四·主事何善山先生廷仁〉(北京:中华书局,1985),页453。“钱王”即指绪山与龙溪,“何黄”是指何廷仁(字性之,号善山,1486-1551)、黄弘纲(字正之,号洛村,1492-1561)。

[2] 关于绪山整理阳明文献的贡献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参见钟彩钧:〈钱绪山及其整理阳明文献的贡献〉,《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八卷第三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8年9月,页69-89。钱明在其所撰〈阳明全书成书经过考〉一文中则强调了绪山整理阳明文献时未能尽“善”尽“全”,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页1632-1648。

[3] 参见沈懋学:《郊居遗稿》卷八〈答徐鲁源〉。

[4] 参见刘宗周:〈钱绪山先生要语序〉,《刘宗周全集》第三册下(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6),页697-699。按:王金如所编《钱绪山要语》或许即《余姚志》卷35〈经籍〉所载之《钱绪山要语》一编。

[5] 参见宇野哲人、安冈正笃监修,荒木见悟、冈田武彦、山下龙二、山井涌编:《阳明学大系》(东京:明德出版社,1973)第五卷《阳明门下》(上),页423-430。

[6] 对于《明儒学案》不足以作为研究明代儒学最终的文献依据,钱穆先生亦曾指出:“余少年读黄梨洲《明儒学案》,爱其网罗详备,条理明晰,认为有明一代之学术史,无过此矣。中年以后,颇亦涉猎各家原集,乃时憾黄氏取舍之未当,并于每一家之学术渊源,及其独特精神所在,指点未臻确切。乃复时参以门户之见、意气之争。”“故其(梨洲)晚年所为学案,亦仅可为治明代儒学者之一必要参考书而止。”见〈读刘蕺山集〉,《钱宾四先生全集》(21),《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台北:联经出版公司,页351,页365。

[7] 以往学者多以康熙十五年为成书时间,但由于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序》中明谓“书成丙辰(十五年)之后”,故如今学者大都以康熙十五年为上限。至于具体时间,则仍有不同说法。如吴光认为书成在康熙十七至十八年间(吴光:〈黄宗羲遗着考〉,《黄宗羲全集》第八册,附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页1005)。陈祖武则认为完稿于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间(陈祖武:《中国学案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页129)。

[8]《王门宗旨》卷首序后署:“万历己酉冬吉同郡后学周汝登顿首撰。”按:《王门宗旨》十四卷为海门编辑、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校订。完整的刻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卷一至卷七为〈王阳明先生语录钞〉,卷八为〈王心斋先生语录钞〉,卷九为〈徐曰仁先生语录钞〉,卷十为〈钱绪山先生语录钞〉,卷十一为〈龙溪王先生语录钞〉,卷十二至十四为〈云门录〉及〈从吾道人语录〉。国内有万历余懋孳刻本,然缺十二至十四卷。

[9] 陶望龄《歇庵集》卷三〈圣学宗传序〉云:“今以功利之俗学,架训诂之肤词,而欲阐纬圣真,弥纶大道,不亦远乎?是以四蔽未祛,一尊奚定?此海门周子《圣学宗传》所由作也。……是编成于万历乙巳冬十月年,杀青寿梓,王子世韬晜弟实有其费,功亦伟云。”

[10] 夏峰〈理学宗传叙〉末署曰:“康熙五年清明前三日容城后学孙奇逢谨撰”。张沐所作〈理学宗传序〉末亦署曰:“康熙五年岁次丙午仲夏二十一日辛丑后学蓍台张沐序”。

[11] 按:顺治十五年(1658)为戊戌年,前一个戊戌年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时焦竑尚未出生,故由《证心录》书前“序”可断定是书刊刻总当在顺治十五年之后。

[12] 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明儒学案》卷首。

[13] 关于该问题的详细检讨,参见彭国翔:“周海门的学派归属与《明儒学案》相关问题之检讨”,《清华学报》(台湾),新三十一卷第三期,页339-37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