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危机与美学传统的建构——略论卢卡契总体性美学的现代性反思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在人们热中于谈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当下语境,谈论卢卡契似乎不合时宜。如果有人称“卢卡契是当代世界最有影响最有争议的伟大思想家之一”,那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因为这道出了一个基本的学术真像。但要继续探讨卢卡契其实,则属多此一举。其实,在当代西方追求,正是为了克服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人性分裂危机,重建社会、人生的完整性。这一现代性批判精神贯穿于卢卡契一生的美学探索之中,并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整个西方当代美学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二、    克服物化社会的危机:呼唤历史主体意识的觉醒
 
   卢卡契生活的时二十世纪头二十年,是资本主义由垄断资本主义向跨国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当时,各国内部的社会危机以及各国之间的民族危机在加剧,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而匈牙利的民主革命则很快失败。这时的卢卡契从黑格尔哲学转向了马克思主义,试图反思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解决途径。思考的结果是推出了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在这部著作中,卢卡契深刻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物化危机,提出了倍受瞩目的“历史主体意识”理论或阶级意识理论,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及其克服的独特思考。该书也因而在西方美学史上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美学价值。
《物化与阶级意识》一书由8篇论文组成。从直接原因来看,这些论文写于卢卡契本人参与了的匈牙利革命危机之后,旨在总结革命失败原因、寻找新的革命出路,因而表现出激进浪漫的马克思主义倾向。但是从深层次来说,该书深刻地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文化危机,卢卡契将它们概括为“物化”的危机,精辟地提出了克服“物化”危机的历史主体哲学,包括总体性、辨证法与主体性等深刻内容。其中《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与《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两篇最具学术价值,前者主要质疑了批判了科学实证主义哲学(同时质疑了自然辩证法);后者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造成的社会全面异化(卢卡契表述为“物化”)。
卢卡契的“物化”理论主要得益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同时,也吸取了齐美尔与韦伯的现代性理论。
卢卡契首先依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以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生产分工与专门化、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等理论的分析,阐述其物化理论。他从对商品关系的剖析出发,深刻指出:商品交换的世界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物化不仅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而且是囊括一切方面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结构的问题。那么,“物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物化一词的本义,就是在头脑中使某种抽象的东西呈现为一物。他引证马克思的话说:“可见,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9]综合卢卡契的分析和论述,物化具体表现为现代资本主义人与人的关系彻底表现为商品关系,人创造的商品成为某种异于人的客观的东西而与人相对立,物的个别的物性转化为某种可计算的交换价值。生产者的个性化的劳动转化为某种可交换的抽象劳动。完整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流水线上的一个个机械的局部行为。生产者个人不再体现为整个劳动过程的主人,而被分别结合到某一机械系统中去,而变得孤立化原子化。人变得一无所有,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物成了主宰,人成了奴隶。等等。总之,现代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非人化。
此外,卢卡契的物化理论也受到齐美尔的货币哲学和韦伯的社会学的影响。卢卡契吸取了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研究所阐述的异化理论,吸取了韦伯的现代性社学学研究的合理化理论,用于对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具体而深入的剖析,具体的论述从略。
卢卡契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物化现象的分析,是当代学术同类研究的先知。众所周知,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获取利润的本性使资本主义迅速从手工工场走向机器大生产,不断地细化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现代资本主义大机械生产这种精确化、专门化,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一方面表现为人的总体人格的分裂。因为这种数字化和专门化必然一直扩展到工人的心灵中,资本家为了促使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