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危机与美学传统的建构——略论卢卡契总体性美学的现代性反思(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人们的心理特征结合到专门的理性化生产系统中去,自然会把工人的心理特征也归结为统计学上的可行概念。这样,工人的内在心理存在就被这种合理的机械化过程从人的总体人格中分离出来,并且使这种心理特征与其人格对立,就是说工人完整的人格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人被彻底原子化了。由于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劳动者不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人,反而成为一个生产过程中的部件、一个原子,工人从根本上丧失了主动性。他们依附于机械化系统,再也不是独立的存在。卢卡契说:“在这方面,机械化也把他们变成一些孤立的原子,他们不再直接——有机地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属于一个整体,相反,他们的联系越来越仅仅由他们所结合进去的机械过程的抽象规律来中介。”[10]
不仅如此,卢卡契还进一步深刻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物化现象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社会组织、精神文化以及人的意识的全面物化。诸如:劳动组织管理系统、法律机构的官僚化和形式合理化。人们的心灵、肉体、知识、伦理等等也被物化渗透,屈从于这种物化,亦变为可以交换的“物”。物的价值升值而人的价值贬值。人们的整体意识消失,而代之为具体的、直接的、个别的意识。整体的或综合的思维被孤立的实证的“科学”分析所取代。日常语言和文化活动也被物化所渗透,充满浓厚的商业气息。
在《历史与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契与当时各种新兴哲学展开对话与论辩,指出各种形形色色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几乎都是对物化社会的表证、认同或屈从。除了少数的非理性哲学从价值论上对科学实证主义提出了软弱的内心怀疑之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基本倾向是科学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传统哲学的批判性品格面临着消失或表面化的危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失去了对世界整体作出深刻认识与完整把握的能力。
由于物化现象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担搁的个体人所面临的直接现实性,无产阶级的个体成员也不例外,国际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宿命论和实证主义来说,也同样无法超越这一现实。甚至于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也混淆了自然与历史的区分,忽视了历史辩证法的真谛。无产阶级因而被置于一种消极无为的境地,使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机械对立,理论与实践互相脱离,物化日益加剧,革命流于失败,理想成为泡影。
卢卡契进一步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二律背反理论及其解决途径。指出,康德、席勒等人祈望艺术审美的中介克服二律背反以达到对世界整体把握的方法尽管美妙,但终于避免不了静观的认识论的窠臼,而费希特、黑格尔企图借助于自我意识或世界精神的中介来克服背反取得完整认识的愿望也成为新的“神话”。
那么,如何摆脱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危机呢?卢卡契提出了他的总体性哲学理论,卢卡契指出:“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区别。”[11]
卢卡契认为,克服物化社会危机的出路在于,冲破物化意识的束缚,唤取真正主客体统一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政党)的阶级意识、历史意识、主体意识、辨证意识、总体意识、实践意识以及人道意识或人文观念——后者这些概念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几乎可以互释——从而以巨大的主动性和热情去创造新历史。换言之,对于总体性的渴望,成为革命危机时代的历史动力。因此,该书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激活黑格尔的革命辩证法(尽管具有绝对精神的缺陷),回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辨证运动的“总体性”。在全书的第一篇即《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他明确提出区别是否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标志是否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即便将来马克思的全部个别结论过时了,只要他仍然坚持这种革命的辩证法,那么,他就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契在《历史与阶级意识》1967年新版序言中这样写道:“《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巨大功绩在于,它给那被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的‘科学性’打入冷宫的总体范畴,重新恢复了它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一向占有的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12]
写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契无疑处在激进浪漫的革命情绪之中,该书主观性缺陷因而是明显的。但是,该书的总体性理论却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的反响,成为后者的现代性话语的主要理论资源。
三、克服现代艺术的颓废:倡导“伟大的现实主义”
进入三十年代之后,卢卡契流亡苏联,从激进的政治变革主张退却到潜心于哲学与美学研究。三、四十年代,卢卡契除了出版《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灭》等哲学著作之外,更发表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后者在卢卡契的学术活动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卢卡契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地位,主要也是在这个时候奠定的。综观卢卡契的文学批评的总面貌,有一个鲜明的倾向,即面对20世纪资本主义文学中出现的现代性危机,提出了弘扬“伟大的现实主义”、重建文艺的总体性传统的鲜明主张。
卢卡契步入文坛之时,正是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盛行之际。学生时代的卢卡契除了崇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作家,也醉心于左拉、波德莱尔、梅特林克、王尔德、易卜生、瓦格纳等作家和艺术家——后者曾把他引向了早期的戏剧演出、创作与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相关评论文章。获得博士学位后及赴德国某职期间,也发表了施莱格尔、诺瓦利斯、格奥尔格、荷尔德林、里尔克、霍夫曼、克尔凯郭尔等著名浪漫派与现代派作家的文章,可以这样说,青年卢卡契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转向黑格尔尤其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卢卡契越来越不满足现代主义文学的严重缺陷,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评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其一,现代主义文学完全抛弃历史留下的文学遗传,在创造技巧上追求与故事发展或典型塑造无关的内心描写、心理独白、意识流等手法,热中于剪接、拼贴、间离法、蒙太奇等支离破碎的艺术形式,割断了文学发展的伟大历史传统。其二、现代主义文学孤立地描写人物孤僻怪诞或病态的心理,没有同时写出人物心理得以产生的社会环境,无助于揭示人物形象形成的社会原因,遮蔽了读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本质与物化结构的整体认识。其三,现代主义文学放弃了古典艺术的和谐理想,放弃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表现了对异化社会现实的无奈屈从或软弱抗争。归结为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现代主义文学放弃了文学艺术的人性本质,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意识沆瀣一气。
卢卡奇认为,从根本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基于日常直接的物化意识状态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反映,是现代物化社会的非自觉与非理性的艺术表征,属于资本主义文化病灶的一部分。马按照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组成一个整体”,[13]但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现实充满着混乱不堪的、支离破碎的表象,掩盖着社会深层的统一性或总体性,它在具体个别作家头脑中造成四分五裂的的印象。现代主义文学简单地以现代社会中人的物化处境作为艺术表现的直接对象,无力把握人和现实之间的本质联系,不能深刻揭示物化现实的历史根源。这种消极的行为违背了总体性的辩证原则,也放弃了人道主义理想。
在资本主义物化社会下,日常生活拜物教的假象掩盖了人们的实际关系和生活的真正本质,日常生活的表层现象往往只是现实的一种虚幻的假象。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作家的错误,就在于从个人主观经验出发,以个人直觉代替了客观现实,割断个人心理与社会历史的关联。他们运用各种反传统的怪异新奇的艺术技巧,虽然这种艺术技巧可以发挥眩人耳目甚至标新立异的作用,但是, “这种
不仅如此,卢卡契还进一步深刻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物化现象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社会组织、精神文化以及人的意识的全面物化。诸如:劳动组织管理系统、法律机构的官僚化和形式合理化。人们的心灵、肉体、知识、伦理等等也被物化渗透,屈从于这种物化,亦变为可以交换的“物”。物的价值升值而人的价值贬值。人们的整体意识消失,而代之为具体的、直接的、个别的意识。整体的或综合的思维被孤立的实证的“科学”分析所取代。日常语言和文化活动也被物化所渗透,充满浓厚的商业气息。
在《历史与无产阶级意识》一文中,卢卡契与当时各种新兴哲学展开对话与论辩,指出各种形形色色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几乎都是对物化社会的表证、认同或屈从。除了少数的非理性哲学从价值论上对科学实证主义提出了软弱的内心怀疑之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基本倾向是科学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传统哲学的批判性品格面临着消失或表面化的危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失去了对世界整体作出深刻认识与完整把握的能力。
由于物化现象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担搁的个体人所面临的直接现实性,无产阶级的个体成员也不例外,国际工人运动中出现的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宿命论和实证主义来说,也同样无法超越这一现实。甚至于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也混淆了自然与历史的区分,忽视了历史辩证法的真谛。无产阶级因而被置于一种消极无为的境地,使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机械对立,理论与实践互相脱离,物化日益加剧,革命流于失败,理想成为泡影。
卢卡契进一步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二律背反理论及其解决途径。指出,康德、席勒等人祈望艺术审美的中介克服二律背反以达到对世界整体把握的方法尽管美妙,但终于避免不了静观的认识论的窠臼,而费希特、黑格尔企图借助于自我意识或世界精神的中介来克服背反取得完整认识的愿望也成为新的“神话”。
那么,如何摆脱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危机呢?卢卡契提出了他的总体性哲学理论,卢卡契指出:“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区别。”[11]
卢卡契认为,克服物化社会危机的出路在于,冲破物化意识的束缚,唤取真正主客体统一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通过其先锋队政党)的阶级意识、历史意识、主体意识、辨证意识、总体意识、实践意识以及人道意识或人文观念——后者这些概念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几乎可以互释——从而以巨大的主动性和热情去创造新历史。换言之,对于总体性的渴望,成为革命危机时代的历史动力。因此,该书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观点是,主张激活黑格尔的革命辩证法(尽管具有绝对精神的缺陷),回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辨证运动的“总体性”。在全书的第一篇即《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他明确提出区别是否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标志是否坚持马克思的辩证法。即便将来马克思的全部个别结论过时了,只要他仍然坚持这种革命的辩证法,那么,他就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契在《历史与阶级意识》1967年新版序言中这样写道:“《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巨大功绩在于,它给那被社会民主党机会主义的‘科学性’打入冷宫的总体范畴,重新恢复了它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一向占有的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12]
写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契无疑处在激进浪漫的革命情绪之中,该书主观性缺陷因而是明显的。但是,该书的总体性理论却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的反响,成为后者的现代性话语的主要理论资源。
三、克服现代艺术的颓废:倡导“伟大的现实主义”
进入三十年代之后,卢卡契流亡苏联,从激进的政治变革主张退却到潜心于哲学与美学研究。三、四十年代,卢卡契除了出版《青年黑格尔》、《理性的毁灭》等哲学著作之外,更发表了大量文学评论文章,后者在卢卡契的学术活动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卢卡契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地位,主要也是在这个时候奠定的。综观卢卡契的文学批评的总面貌,有一个鲜明的倾向,即面对20世纪资本主义文学中出现的现代性危机,提出了弘扬“伟大的现实主义”、重建文艺的总体性传统的鲜明主张。
卢卡契步入文坛之时,正是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盛行之际。学生时代的卢卡契除了崇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高尔基等作家,也醉心于左拉、波德莱尔、梅特林克、王尔德、易卜生、瓦格纳等作家和艺术家——后者曾把他引向了早期的戏剧演出、创作与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相关评论文章。获得博士学位后及赴德国某职期间,也发表了施莱格尔、诺瓦利斯、格奥尔格、荷尔德林、里尔克、霍夫曼、克尔凯郭尔等著名浪漫派与现代派作家的文章,可以这样说,青年卢卡契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转向黑格尔尤其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卢卡契越来越不满足现代主义文学的严重缺陷,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评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其一,现代主义文学完全抛弃历史留下的文学遗传,在创造技巧上追求与故事发展或典型塑造无关的内心描写、心理独白、意识流等手法,热中于剪接、拼贴、间离法、蒙太奇等支离破碎的艺术形式,割断了文学发展的伟大历史传统。其二、现代主义文学孤立地描写人物孤僻怪诞或病态的心理,没有同时写出人物心理得以产生的社会环境,无助于揭示人物形象形成的社会原因,遮蔽了读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本质与物化结构的整体认识。其三,现代主义文学放弃了古典艺术的和谐理想,放弃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表现了对异化社会现实的无奈屈从或软弱抗争。归结为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现代主义文学放弃了文学艺术的人性本质,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意识沆瀣一气。
卢卡奇认为,从根本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基于日常直接的物化意识状态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反映,是现代物化社会的非自觉与非理性的艺术表征,属于资本主义文化病灶的一部分。马按照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组成一个整体”,[13]但现代资本主义的物化现实充满着混乱不堪的、支离破碎的表象,掩盖着社会深层的统一性或总体性,它在具体个别作家头脑中造成四分五裂的的印象。现代主义文学简单地以现代社会中人的物化处境作为艺术表现的直接对象,无力把握人和现实之间的本质联系,不能深刻揭示物化现实的历史根源。这种消极的行为违背了总体性的辩证原则,也放弃了人道主义理想。
在资本主义物化社会下,日常生活拜物教的假象掩盖了人们的实际关系和生活的真正本质,日常生活的表层现象往往只是现实的一种虚幻的假象。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作家的错误,就在于从个人主观经验出发,以个人直觉代替了客观现实,割断个人心理与社会历史的关联。他们运用各种反传统的怪异新奇的艺术技巧,虽然这种艺术技巧可以发挥眩人耳目甚至标新立异的作用,但是, “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