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封、洛阳、临安市貌: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宋四公说:“东京百八十里罗城,唤做卧牛城。我们只是草寇,草入牛口,其命不久。”开封城周当然没有一百八十里,但与史料记载的“京城如卧牛”吻合。 小说叙述一些开封府的地名,如宋四公“向金梁桥上四文钱买两只焦酸馅”,据《东京梦华录》卷1《河道》,金梁桥是在汴河上。又说“四人同出顺天、新郑门外僻静酒店”,顺天门是开封外城西偏南第一个城门,确是俗称新郑门。又说赵正“过八角镇,取板桥,到陈留县,沿那汴河行,到日中前後,只见汴河岸上,有个馒头店”,按这些地点的方位,显然是先向西,再往东南,有意兜一个大圈子。赵正与馒头店侯兴夫妇打斗,沿汴河逃跑,“直到顺天新郑门一个浴堂”。若非对开封府地理十分熟悉者,是不易有此叙述。
《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有一段元宵观灯的描写:“行到宣德门前,恰好神宗皇帝正御宣德门楼。圣旨许令万目仰观,金吾卫不得拦阻。楼上设着鳌山,灯光灿烂,香烟馥郁,奏动御乐,箫鼓喧阗。楼下施呈百戏,,供奉御览。看的真是人山人海,挤得缝地都没有了。”参对《东京梦华录》卷6《元宵》等记载,自宋仁宗以降,确有皇帝坐宣德门楼庆祝元宵,观赏城楼下百戏的习俗。但小说记载的错讹,是鳌山不可能结扎在宣德门城上。宣德门多次更名,宋仁宗景祐元年正月,方由正阳门改名宣德门。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说:“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作樊楼。”按开封著名的樊楼後改名丰乐楼,樊楼位于宫城东华门外,而不是在开封西城外的金明池。这大致是南宋话本追忆旧京,有不确之处。周胜仙说:“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作胜仙小娘子。”曹门则是开封里城东门望春门的俗称。
《警世通言》卷29《宿香亭张浩遇莺莺》看来原是一篇宋人所写的文言小说。小说称洛阳为“西都”,李莺莺“迳至河南府讼庭之下,龙图阁待制陈公方据案视事”,都合于宋制。宋时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小说中写道:“西都风俗,每至春时,园圃无大小,皆修莳花木,洒扫亭轩,纵游人玩赏,以此递相夸逞,士庶为常。”按北宋时,洛阳至少是北方最有名的园林城市。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说,“却教郑州奉宁军一个上厅行首,有分做两国夫人”,“闫行首教人去请哥哥闫待诏来”按奉宁军确是宋代郑州的节镇军名,而待诏也是宋时工匠的尊称。《月明和尚度柳翠》中妓女吴红莲也自称“妾乃上厅行首”。“行首”即行头,所谓三百六十行,妓馆也算一行,故美妓可称行首。例如《朱文公文集》卷18《按唐仲友第三状》说:“行首严蕊稍以色称,仲友与之媟狎。”小说又说:“原来南渡时,临安府最盛。只这通和坊这条街,金波桥下,有座花月楼,又东去为熙春楼、南瓦子,又南去为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融和坊,其西为太平坊、巾子巷、狮子巷,这几个去处都是瓦子。”柳翠“住在抱剑营,是个行首窟里。”《武林旧事》卷6《瓦子勾栏》、《酒楼》、《歌馆》也记述此类场所,但《月明和尚度柳翠》记述了各场所的方位。林正秋先生著有《南宋都城临安》,参对此书116页,312页,可知上引记载确是对《武林旧事》和今人研究作了补充。小说称柳翠在“行首窟里”,“学不出好样儿”,“引惹子弟们”,“柳妈妈说他不下,只得随女儿做了行首”,反映了宋代瓦子的某种性质。《警世通言》卷39《福禄寿三星度世》说刘本道“同顾一郎去南瓦子内,寻得卦铺,买些纸墨笔砚,挂了牌儿,拣个吉日,去开卦肆”。这说明瓦子也含有市场之意。
《醒世恒言》卷3《卖油郎独占花魁》讹称女真人为“鞑子”,表明至早已是南宋晚期受蒙古威胁时的作品。“王九妈赚了若干钱钞”,“替做娘的挣得钱钞”。如前所述,“钱钞”两字联用,小说中货币交换使用银,这又是明人有较多加工的痕迹。但小说中莘瑶琴被“破了身子”,“妈儿进房贺喜,行户中都来称贺”,王九妈“要哄他上行”,称妓女接客为“上行”。宋代行户一般是指编入同业组织的商户,将妓院也称“行户”,又可与宋代称美妓为“行首”互证。至于描写莘瑶琴“一对金莲”,南宋缠足之风较北宋稍多,但并不普遍,可能仍属後人加工的情节。小说对临安城一些具体地点的描述,显然非後人随便杜撰,“开油店的朱十老”是在“清波门外”,清波门是临安城西偏南的第二个城门。秦重离开朱十老油店,“在众安桥下赁发一间小小房儿”。据《淳祐临安志》卷7《桥梁》,众安桥是在通西湖的西河上。其方位接近钱塘门,钱塘门是城西偏北第二门。他显然是就便出城,却远至西湖南的昭庆寺卖油。《武林旧事》卷5《湖山胜概》载有“南山昭庆院”。小说叙述秦重是在昭庆寺附近认识了莘瑶琴。秦重盘算,“特为王九妈一家挑这许多路来,不是做生意的勾当。这昭庆寺是顺路”,“只消走钱塘门这一路,那一担油儘勾出脱了”,于是他逢“双日,就走钱塘门这一路,一出钱塘门,先到王九妈家里”。小说中还有临安不少地名,如十景塘、“灵隐、法相、净慈、天竺等寺”,天竺又“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处香火俱盛”。诸如此类,都应是南宋话本的馀痕。
《警世通言》卷6《俞仲举题诗遇上皇》说成都人俞仲举到临安应举,“至贡院前桥下,有个客店”居住,他应举失败,“走出涌金门外西湖边,见座高楼,上面一面大牌,朱红大书‘丰乐楼’,只听得笙簧缭绕,鼓乐喧天”。丰乐楼中的“酒缸、酒提、匙、筯、盏、楪,放在面前,尽是银器”,足见其奢华。关于贡院,《梦粱录》卷15《贡院》称“礼部贡院,在观桥西”,《淳祐临安志》卷7《桥梁》载有“贡院桥”,另有“观桥”,“一名回龙桥,转西入贡院桥”。小说中的前桥大约即是指观桥。丰乐楼是临安著名的酒楼,是西湖北山路和南山路的分界座标,参见《武林旧事》卷5、《淳祐临安志》卷6《楼观》,可作互相印证和补充。小说中说李直“原任南剑府太守,得罪於监司”,按南剑府当是南剑州的笔误,元明时已改名延平路和延平府。监司又是宋代常用的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司等通称。
《警世通言》卷23《乐小官拌生觅偶》依原注,是采自南宋话本《喜乐和顺记》。其中说:“南宋临安府有一个旧家,姓乐,名善美,原是贤福坊安平巷内出身,祖上七辈衣冠。近因家道消乏,移在钱塘门外居住,开个杂色铺子。人都重他的家世,称他为乐大爷。妈妈安氏,单生一子,名和,生得眉目清秀,伶俐乖巧。幼年寄在永清巷母舅安三老家抚养,附在间壁喜将仕馆中上学。喜将仕家有一个女儿,小名顺娘,小乐和一岁,两个同学读书。”喜姓将仕郎虽为低品文官,但已与乐善美有门第差别,所以乐和与喜顺娘虽然相爱,而男方却无法提亲。上引文字是反映临安教育的史料,城中有私人,包括官员开设的学馆,不仅招收普通坊郭户的子弟,甚至还可招收女孩入学。但“乐和到十二岁时,顺娘十一岁。那时乐和回家,顺娘深闺女工,各不相见”。
3、工商业和官商合一:
宋人话本是市井文学,也可称为当时的坊郭户文学,如果说对占人口中最大多数的农民描写不多,但对于商业和商人却颇多涉及。漆侠先生已引《醒世恒言》卷31《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说,张俊卿 “门首一壁开个金银铺,一壁开所质库”。宋时质库即是当铺,其实是近代借贷业的前身。小说反映了东京质库业的兴盛,可与有关史料互相参照。《宋四公大闹禁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