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历史比较(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29
如果我们所能获得的只是片段的、孤立的、零星的语言事实,那便难以构成汉语事实整体,由此所推衍的汉语形态很难具有学理上的稳定性。借助历史比较的方法,我们便可以指认诸多具象、孤立的语言现象,从中推衍一般形态的语言事实。而这些语言事实的不断累积可以构成一个局部完善的整体,这一个个整体最终形成理论上的汉语统一体,其中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细节都是可以获得论证、分析、解释的。汉语史的总体轮廓或将因此而得以清晰映现。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比较的本质规约在于:首先,它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片段的或零星的。要就语音、结构、词汇三个方面进行共时和历时的交互比较,当历史比较的结果呈现规律性的相对存在,才能以此框定汉语的存在地位和存在方式,指认汉语系统的本质特征,并由此获得对汉语系统流变规律的一般性总结。其次,它必须是彻底的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从基本的概念切入,从实证出发,层层推进,衍生理论,以确保所呈现的汉语史是具有内部相互制约结构的,是一环套着一环的,是一层关联着一层的,是有机而富有生命力的,由此完成对汉语语言现象一般性流变规律的解释。最后,它必须终止于形式理论,通过对具体语言事实共时和历时的描写、分析,指认它们各自的性质,并按照性质加以分类、推衍,以确保在完善保存语言事实价值的同时寻找汉语史中以永恒、普遍的方式而存在的要素,从而将所有的历史个体现象归结于一般规律。由此获得的研究成果将参与并丰富普通语言学研究,而被建设和丰富了的普通语言方法论则能够激励、完善汉语史一般性研究,并更为广泛、有效地解释汉语个性特征。
上一篇:《墨子》语料对汉语史研究的作用
下一篇:五四运动前中国翻译史各阶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