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会计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04-05
(2)会计监督可保证不同利益者的利益。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必然在经营活动和利益分配上存在矛盾,为了维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投资者与经营者都要利用经过会计监督的准确的会计信息来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制度模式问题
1.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分设与合设问题(1)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分设模式
随着十四大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于1992-1993年间,进行了“两则两制”的改革,采取的是企业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分设的模式,企业财务制度直接对企业从设立、运行、清算过程中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而企业会计制度确定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两者并不矛盾。“两则两制”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的基础。在当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与政府管理职能相适应,对规范社会各类企业财务会计关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带有较大计划经济痕迹的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均由国家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进行相关会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计量标准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两则两制”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并没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会计管理以及所带来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标准的不合理、不科学等现象。
(2)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合设模式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了国家统一的、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集财务与会计为一体的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但是,合设模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模式注重统一性,规定过于原则化,对企业来说,此种模式可操作性差,企业仍需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尚不具备制定适合于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的能力,所以合设模式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财政部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时,既没有同时宣布现有的企业财务制度应当废止,也没有对现行的行业财务制度同时进行修订。
2.会计制度制定模式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政府制定模式,另一种是市场制定模式,最后一种是混合制定模式。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主体是政府主导利益协调模式,也就是混合制定模式。
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采用政府主导制定模式。由财政部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从组建到2003年的重大改组,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环境要求,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丰富了我国会计理论建设,推动了我国会计实践的发展。从改组的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委员构成、组织结构、工作机制看,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已形成一套公开、民主的制度过程和法定程序。但是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各利益相关集团相互间多次博弈,才能求得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衡点,以缓解各方在制度制定中的利益冲突,保证各方都能接受博弈的结果。目前从我国会计制度制定的现实情况看,相关利益集团,特别是企业会计制度博弈动力不强,参与意识不够。从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保存的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看,企业参与意识差。
(二)通用业务和特殊业务规范处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1.通用业务规范处理存在问题(1)制度本身还有待完善
对一些会计业务的处理还存在问题,如或有事项问题,一些现代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会计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质量成本会计等早已为人们熟悉。然而,有关这些会计分支,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制度或准则规范,使得现行会计规范在内容上残缺不全。
(2)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受到损害
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即各企业会计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但在现实中,一方面,由于监督措施不力,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取所需”;另一方面,由于执法不严,纵容了违规违章行为,比如,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是“限期纠正”、“下不为例”,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致使一些企业违章行为屡查不禁。
2.特殊业务规范处理改革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