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物流及其在中国发展之探析(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4、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民用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运输体系,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运输市场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还不能满足第四方物流发展的需要。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现代化的物流产业, 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小, 运送量偏低, 2005 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在20%左右, 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 与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9%的差距[5]。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 设施和装备的标程度较低, 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5、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现代物流人才的缺乏。物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第四方物流发展要求物流人才不仅具备物流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还要具备IT、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集成等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我国目前严重缺少这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4]。

  6、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而强大的物流信息网络是第四方物流开展的前提条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掌控物流供应链的各环节,最有效地整合全国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成熟、投资费用偏高等问题使得信息化程度低,缺少能够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

  四、我国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应对策略

  由于4PL是在解决企业物流问题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以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物流方案提供商,因此,发展4PL可以分别从政府、物流服务商以及客户企业三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从政府的角度出发

  首先,必须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垄断。4PL 是以整合供应链资源为基础的,如果仍然保持原先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4PL将不可能有所发展。因此,打破垄断、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是发展4PL的前提条件。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政府应该统筹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加强协调,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涉足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为物流和配送打好基础。同时在策上应该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在全国内合理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政策引导4PL的市场需求

  4PL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需求作支撑,政府在引导和培育我国4PL市场需求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加入WTO后,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对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改造落后的物流企业来实现,只有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4PL才可能实现[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制造业在中国落地生根,物流业与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还是扩大制造业利润的重要源泉。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与适当的倾斜,引导企业通过4PL实现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值。

  3、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将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而结合二者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在Internet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让所有的用户输入的资料都直接进入数据库以便进行各种数据处理。所有的数据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永久储存,实现了所有用户在这个平台上的互动经营,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6]。目前,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宏观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并且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也能提供网络化服务,我国也应尽快建立该网络体系,重点培育具有一定物流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