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天主教神学为生命神学产生的理论准备(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为肉身的世人。“下降”把人对天国的仰视变成平视,使“美”观、“善”行、“真”言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上帝之爱成为人生的一种真实的必要,成为一种生命的可以获得的真理,上帝与人同处困境而人才得以解救,上帝允许人依靠自身的力量支配自己的生命。在人需要他时他就向你走来,用十字架的光照亮我们的道路,我们的自主权利就来自于这位走下神坛的上帝。巴尔塔萨的神学是神学史上惟一的诗化神学(poetische theology)[95],诗性的浪漫使他的神学在“爱”的泽辉里勇于自我放弃和奉献,这乃是上帝下降的目的。巴氏的主要神学思想与他赋予神学的整体生命就是他的巨篇《荣耀:神学美学》,他把美作为对人的一种灵性的投射,用拯救、健康表述美的价值和神学功能,而健康与拯救恰是生命所必须。上帝通过基督成为可感知、可触摸的实体,通过爱给予所有生命体以健康和正义;美使人远离十字架的残酷,那是一种过去的血刑,而今世的生命应是一种人间的欢悦。巴尔塔萨以“视觉”和“心醉神迷”建立起基本神学与教义神学,让人在其美育、美感和美的陶醉中参与神性,释放生命。人作为受造物是否能再次被造,则要看其信仰与观视的角度,也要考察他的耐心和接受上帝招叫的虔诚;《圣经》为我们提供了美伦美奂的文本,我们心底对美的幻象的向往都化生在耶稣基督的荣耀之中,幻象的美和肉身的美成为统一的恩典,并由圣言的台词编制成神圣的戏剧,催醒这个沉睡或正在觉醒的新世界。“神学戏剧学”用戏剧表意人的社会行为,指明至善的通道,人有所圣爱、至美与本真,上帝的真理之门就会自动敞开,人生存的实在就会成为神性的在,满负着嘱托,我们将象基督一样完成降世、受洗、宣道、受难、复活和差遣圣灵等圣剧的崇高与悲壮。人是行动的主体中心,人的价值乃在于接受恩典馈赠并回报以善举,实现生命的完满,哪怕是再造。巴尔塔萨对真作为自由的“真理伦理”(wahrheitsethos)的阐释中,强调了人的相对自由与自发性,无生命的实体,可由植物生命、动物生命、理性生命而达理智之自在。真应首先成为主体的自由及充满责任感的、伦理上极其重要的行为。巴氏认为,属于真理伦理的范畴有见证、智慧、良心、责任,并由爱来统辖,人可通过爱而实现真。“人之自我意识的见证及其求真之探乃已是对上帝的把握,这对人而言亦意味着上帝隐蔽之在的创造性展开。”[96]上帝之真通过基督显现,其美学、戏剧学、逻辑学充分体现美善真的神学的三维先验性关系,他的自我呈现(美)、自我给予(善)、自我言述(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终极神学理念,用神来之笔精妙绝伦地构筑了有机的神学逻辑体系,承托起生命神学的始基。
汉斯•昆[97],被诗人誉为“后现代马丁•路德”的人,成为一个思想时代的结束与终结。他的勇敢精神和生发于宇宙幽处的创造力,几乎使我们整个时代为之震惊。没有他的努力,我们的生命神学便失去了诗意的启示;他使我们牢牢地植根于大地,使人真正成为人的主人和生命的主宰者。昆标注:“真正的人道、人性,…….如果没有背景中的基督教因素,是不易确定的。…….现代后基督人道主义,除了受惠于其他传统之外,还大量地受惠于基督教,基督教的人道价值、规范、解释都或多或少得到巧妙的采纳与同化,…….基督教无处不在,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一部分。”[98]上帝是我们的生活,他与世人和万物共在,他是世界的过程的起源、中心与目的;上帝的无限与绝对印映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人和人类最终现实,就是人性的价值;基督是一个具体的、人性的、历史的人,我们可以感觉到、接触到他的肉身,他给我们实在的亲和与影响;在发生人类学转向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世界,神学亦应作为人学,神学必须面向生活的全部,考察人的所有生命有关的问题。昆开辟了后现代神学的道路,用一种新的信念、价值标准和判断技能评价个人与社会,他的向普世伦理的后现代过渡,为一种更积极的个人与世界秩序指明了方向。他用一种生命伦理的分析方法,解读了耶稣行医的符号语汇,认为“耶稣被描绘成为凭借信仰力量进行医疗新方法的典范,”并通过思想与精神征服一切不完美、痛苦与疾病的“医生”,其目的是为上帝之国度服务,以神恩解救人,从精神到肉体给人以完全的救助,这个从荷马与赫希俄德时代就使用的“奇迹”(thauma),是以生命伦理的行动显明的,在《新约》中这种对健康的向往已演化成一种信号,科学的背后总含有伦理的内容,没有信仰就没有完整的生命。[99]昆的神学是彻底的勇敢的神学,他对生命的终极追求和伦理化的理解,丰富了后基督时代神学哲学和后有神论伦理学,昆是一种召唤,昆是一种精神,昆是一种爱。
[66] 见圣经《马拉基亚》2:2;即新教圣经的《马拉基书》。
[67] 卢瓦奇(Alfred Loisy,1857—1940),1857年2月28日生于法国上马恩的安布里雷,1874年于夏龙神学院就读,1879年任神职。1881年在巴黎天主教神学院、法兰西神学院学习神学与东方学,1982年担任天主教学院希伯来文教授,1889年担任《旧约》神学教授,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1908年3月7日因抗议教皇反现代派教令和通谕而被处以绝罚。1909年,继任老师《耶稣的一生》作者勒南之职而担任法兰西学院宗教史教授,至1926年。1932年全部著述被禁。1934年退休。晚年对上帝内在论持修正态度,对教会攻击有所收敛,重新强调上帝的超越性。1940年6月1日在巴黎逝世。代表著作有:《旧约经典史》、<新约经典史》、《第四福音书》?、《人的道德》、《当代道德危机与人的教育》、《基督教的诞生》、《护神的神话》等。
[68] 请参阅卓新平著《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5月版)第13页。
[69] 柏格森提出,静态宗教使人不再思考未来,把道德高于一切,依附于生命又无所作为;而既保持伟大的神秘主义,又能够正视生活事实,承认科学的进步和价值,始终把发展作为目标,这就是一种新的宗教—动态宗教。可参阅亨利•柏格森著《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王作虹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70] John J.Paris and Mark Poorman :“Playing God” and the Removal of Life-Prolonging Therapy, The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1995,Vol.20 No.4 August .P.405.
[71] George Khushf:Illnese,the Problem of Evil,and the Analogical Structure of Healing:On the Difference Christianity Makes in Bioethics ,Christian Bioethics, 1995,Vol.1.No.1.P.104.
[72] 参阅何怀宏著《道德•上帝与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这是指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中对人的有限性的分析。
[73] 罗纳根(Bernard Lonergan,1909—1984)加拿大天主教学者,曾在北美和欧洲学习罗马文化、哲学、语言学、数学,后于罗马教皇大学攻读神学曾在哈佛大学神学院任讲座教授,后在波士顿学院任教授。为超验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
[74] 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1882年1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创建者之一尤里斯•法伏列的女儿,是一名新教徒。从小在归正教会接受洗礼并受到自由派新教神学家列维尔的系统宗教教育。但与新教关系淡漠。1899年进入巴黎大学读书,专业为人文与自然科学,获得哲学与科学硕士。后受作家布洛瓦在天主教方面的指导于1906年受洗加入罗马教会。1906-1908年在德国海德堡学习生物学,1912年在斯塔尼斯拉斯学院讲授柏格森生命哲学,1914-1933年在巴黎天主教学院担任哲学教授。曾在1933年后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纽约等大学任教。为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大师。1945-1948年任法国驻梵蒂冈大
汉斯•昆[97],被诗人誉为“后现代马丁•路德”的人,成为一个思想时代的结束与终结。他的勇敢精神和生发于宇宙幽处的创造力,几乎使我们整个时代为之震惊。没有他的努力,我们的生命神学便失去了诗意的启示;他使我们牢牢地植根于大地,使人真正成为人的主人和生命的主宰者。昆标注:“真正的人道、人性,…….如果没有背景中的基督教因素,是不易确定的。…….现代后基督人道主义,除了受惠于其他传统之外,还大量地受惠于基督教,基督教的人道价值、规范、解释都或多或少得到巧妙的采纳与同化,…….基督教无处不在,它是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一部分。”[98]上帝是我们的生活,他与世人和万物共在,他是世界的过程的起源、中心与目的;上帝的无限与绝对印映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人和人类最终现实,就是人性的价值;基督是一个具体的、人性的、历史的人,我们可以感觉到、接触到他的肉身,他给我们实在的亲和与影响;在发生人类学转向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世界,神学亦应作为人学,神学必须面向生活的全部,考察人的所有生命有关的问题。昆开辟了后现代神学的道路,用一种新的信念、价值标准和判断技能评价个人与社会,他的向普世伦理的后现代过渡,为一种更积极的个人与世界秩序指明了方向。他用一种生命伦理的分析方法,解读了耶稣行医的符号语汇,认为“耶稣被描绘成为凭借信仰力量进行医疗新方法的典范,”并通过思想与精神征服一切不完美、痛苦与疾病的“医生”,其目的是为上帝之国度服务,以神恩解救人,从精神到肉体给人以完全的救助,这个从荷马与赫希俄德时代就使用的“奇迹”(thauma),是以生命伦理的行动显明的,在《新约》中这种对健康的向往已演化成一种信号,科学的背后总含有伦理的内容,没有信仰就没有完整的生命。[99]昆的神学是彻底的勇敢的神学,他对生命的终极追求和伦理化的理解,丰富了后基督时代神学哲学和后有神论伦理学,昆是一种召唤,昆是一种精神,昆是一种爱。
[66] 见圣经《马拉基亚》2:2;即新教圣经的《马拉基书》。
[67] 卢瓦奇(Alfred Loisy,1857—1940),1857年2月28日生于法国上马恩的安布里雷,1874年于夏龙神学院就读,1879年任神职。1881年在巴黎天主教神学院、法兰西神学院学习神学与东方学,1982年担任天主教学院希伯来文教授,1889年担任《旧约》神学教授,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1908年3月7日因抗议教皇反现代派教令和通谕而被处以绝罚。1909年,继任老师《耶稣的一生》作者勒南之职而担任法兰西学院宗教史教授,至1926年。1932年全部著述被禁。1934年退休。晚年对上帝内在论持修正态度,对教会攻击有所收敛,重新强调上帝的超越性。1940年6月1日在巴黎逝世。代表著作有:《旧约经典史》、<新约经典史》、《第四福音书》?、《人的道德》、《当代道德危机与人的教育》、《基督教的诞生》、《护神的神话》等。
[68] 请参阅卓新平著《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5月版)第13页。
[69] 柏格森提出,静态宗教使人不再思考未来,把道德高于一切,依附于生命又无所作为;而既保持伟大的神秘主义,又能够正视生活事实,承认科学的进步和价值,始终把发展作为目标,这就是一种新的宗教—动态宗教。可参阅亨利•柏格森著《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王作虹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2页。
[70] John J.Paris and Mark Poorman :“Playing God” and the Removal of Life-Prolonging Therapy, The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ilosophy,1995,Vol.20 No.4 August .P.405.
[71] George Khushf:Illnese,the Problem of Evil,and the Analogical Structure of Healing:On the Difference Christianity Makes in Bioethics ,Christian Bioethics, 1995,Vol.1.No.1.P.104.
[72] 参阅何怀宏著《道德•上帝与人》(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这是指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中对人的有限性的分析。
[73] 罗纳根(Bernard Lonergan,1909—1984)加拿大天主教学者,曾在北美和欧洲学习罗马文化、哲学、语言学、数学,后于罗马教皇大学攻读神学曾在哈佛大学神学院任讲座教授,后在波士顿学院任教授。为超验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
[74] 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1882—1973)1882年1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创建者之一尤里斯•法伏列的女儿,是一名新教徒。从小在归正教会接受洗礼并受到自由派新教神学家列维尔的系统宗教教育。但与新教关系淡漠。1899年进入巴黎大学读书,专业为人文与自然科学,获得哲学与科学硕士。后受作家布洛瓦在天主教方面的指导于1906年受洗加入罗马教会。1906-1908年在德国海德堡学习生物学,1912年在斯塔尼斯拉斯学院讲授柏格森生命哲学,1914-1933年在巴黎天主教学院担任哲学教授。曾在1933年后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纽约等大学任教。为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理论家和大师。1945-1948年任法国驻梵蒂冈大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人·存在·价值
下一篇: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