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天主教神学为生命神学产生的理论准备(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使,1960年回法国,隐居在图卢兹修道院,1973年4月28日去世。主要著作有:《柏格森哲学,其批判性研究》、《宣道的生命》、《宗教与文化》、《异中求同》、《完整的人道主义》、《道德哲学》等。 

[75] 参阅陈麟书 田海华著《神圣使命——重读马利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8-51页。马氏认为,灵魂和物质是同一个东西,这是人的特殊结构。生命神学就是要解决肉身生命和灵性生命的统一;我们对此,只能暂时设定为有一位“上帝”早就创造了人的灵魂,后又镶嵌入人的身体,这是马氏最后的解释。 

[76] 同上,第328页。原文译自CHARLES SCRIBNER‘S SONS,New York.1957. 

[77] 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非同凡响的天主教神学家。于1874年8月22日生于德国慕尼黑。其父信新教,母信犹太教,而他却于1899年皈依天主教。在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和耶拿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与医学时,先后师从W.Dilthey、G.Simmel、R.Eucken等著名思想家。1907年在慕尼黑大学做编外讲师,成为“现象学运动”的成员和先锋人物。1911年起,其论著迭出,成为名流,战后受聘于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舍勒个性热情、才华横溢、思路敏捷,讲课富有感召力与吸引力,令受众倾服。个人生活多有波折,曾为此丢掉职位,专事写作。1928年5月19日,正准备接受法兰克福大学教职,因心脏病猝然病逝。舍氏学术博杂多野,是德语文化学术界传奇人物,其人“哲思深邃、迭拓新题、建树广而不流于浅乏”,伽达默尔称他为“精神的挥霍者”;巴尔塔萨视其为“世界观的聚盆”(刘小枫评语)。主要著作有:《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同情的本质与形式》、《道德建构中的怨恨》、《论人的理念》、《宗教问题——论宗教的创新》、《人与历史》、《哲学人类学》等。 

[78] 《舍勒选集》(刘小枫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11页。舍勒在本篇中还创造了一个“一种可能的技术的目的设定原理”的词汇,用以表明伦理学、哲学和神学对科学的干预。 

[79] 方济各(Francesco d‘ Assisi,1181-1226)方济各会创始人,意大利人。经常麻衣赤足,手托乞钵,宣传清贫福音。 

[80] 请参阅《舍勒选集》第449页,这其中间接地教诲医务人员应如何对待病人,生动地阐明生命价值的宝贵,生命价值和生命神圣观都是来自于对人的尊重,源于基督教的伦理。 

[81] 同上,第517-520页。 

[82] 请参阅傅乐安编《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宗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这些观点可查读德日进《关于原罪的历史现象可能性》(1922年4月的一次演讲)和《关于原罪的反省》(1947年11月15日)两篇文章,主要针对正统神学家的批评。 

[83] 德日进非常重视“人化”的力量,按其在《人的现象》中的说法,“人化”就是指个体从本能跃进到思想的一刹那,也就是指人类的文明进步,人超越动物性的本能向精神化的演变,思想、反思等都是人化的作用。 

[84]此文可参阅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天主教教务协进会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页。 

[85] 瓜尔蒂尼(Romano Guardini,1885—1968),当代天主教最富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1895年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后侨居德国美因茨,1911年入德国国籍。1903年入杜宾根大学学化学,后先后于弗莱堡大学和美因茨神学院学习神学;1910年晋铎神父。1918年获神学博士,后从事基层教会工作和伤病员护理,遂担任天主教革新计划顾问。受舍勒、布伯影响走上学术发展之路,正式担任神学教授。其精致、令人叫绝的演讲以及丰厚的申明信仰神学等问题的百部著述,使其声名显赫。1961年被任命为“梵二”会议礼仪革新筹委会成员。后被多所大学聘为讲座教授与荣誉博士。1968年10月1日病势于慕尼黑。主要著作有:《对比说-——类型学说体系之构思》、《世界与人——试论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知觉与宗教认识》、《现代世界的结束》、《论年纪——其伦理及教育意义》、《关怀人类》、《人生阶段与回顾》等。 

[86] 原文出自瓜尔蒂尼《对比学说》,此摘自卓新平著《当代天主教神学》第80页。此义为有限的人可以理解上帝的无限性,生命具有重要的相对价值与意义。 

[87] 同上书,第81页,原文载《对比学说》(Der Gegensatz Matthias-Glrünewald-Verlag)美因茨1955年德文版,第68页。 

[88] 摘自藏棣编《里尔克诗选》中“我爱我生命中的晦暝时刻”(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 

[89] 见傅乐安主编《当代天主教》(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原文载《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39-40节。其实地上天国的思想来源于犹太拉比们对上帝之国的诠释,即犹太锡利亚主义,后演变为基督教西利亚主义,认为:在末日审判之前,基督将回到世上为选民建立一个地上幸福的王国;圣经中也提示天国“在此世降临,由生人永享”;如《马太福音》(16:28)、《马可福音》(9:1)等。 

[90] 同上,第46页。 

[91] 这是赫尔德林的诗《面包和酒》中“长青藤”的一段;见《赫尔德林文集》(戴晖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77页。 

[92] 拉纳尔(Karl Rahner)于1904年3月5日生于德国弗莱堡,1922年入耶稣会,1924年至1927年在慕尼黑附近的耶稣会高校攻读神学。1932年在圣米歇尔教堂授任神职。1934年至1936年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曾拜海德格尔为师,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1936年12月19日以《来自基督之心的教会》的论文获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后因参加反纳粹斗争而被逐出蒂罗尔地区。至1948年,先后任神职、讲授教义学,后回到因大获教义学和教义史教授。1960年为梵二会议筹委会顾问,后被任命为大公会议的神学家和神父以及会议中多种委员会成员,参与多份文件的制订工作。1965年后,创办《公会议》杂志,主编《争论问题》和《神学与教会辞典》等,影响巨大。1964年成为慕尼黑大学神学教授,1967年任明斯特大学神学系教授,1971年退休。曾被美国、英国、法国多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和各种名誉称号。1984年3月30日逝世。一生著述丰厚,达4000余种。流传最广的《神学论集》已出版16卷,本书对西方神学的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其他重要著作有:《沉默之言》、《圣言的倾听者》、《教会中的自由之言》、《论死之神学》、《人之起源问题》、《信仰对地球的爱,论平凡世界中的基督宗教之思》、《论未来神学》、《教会之宽容》等。 

[93] 拉纳著《圣言的倾听者》(朱雁冰译,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01页。通过这段话,拉氏调节了神人类界限,并解决了人的历史性和人生命的本质,对人的生存论意义加以透彻的分析;我理解,他暗示:人的行动是在理解上帝的圣言之后,包括科学行为在内都获得了应许,而不是偶然的期遇,有了这种认知,人的生存与对生命的尝试都是有理由的。 

[94] 巴尔塔萨(Hans Urs von Balthasar)1905年8月12日生于瑞士的卢塞恩,童年起酷爱音乐与文学,1924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1926年在柏林大学听瓜尔蒂尼讲授克尔恺郭尔的作品,被深深打动。1928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10月加入耶稣会。后又在费尔德基尔希和里昂学习神学与哲学。1936年在慕尼黑的米歇尔教堂任神职,1940年起,在巴塞尔担任学生神甫,从此成为与巴特齐名的巴塞尔思想巨人。1941年创立学生训练团契;此间他为女医生施派尔改宗施洗,受其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思想影响转而研究《约翰福音》,把教会作为世俗机构在现实世界完成救赎运动,1950年由于与耶稣会负责人分歧,退出,1956年返回巴塞尔。巴氏不属于学院派神学家,一生未任专业教职,但其卓越的研究成就使其声誉显赫;获得多种奖励和被授予明斯特、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