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论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体系代表了一种“科学手段”,一种用来发展“批判的、科学的世界观”的方法论上的工具,即从一种绝对有效的“真善美”规范体系的角度出发解释人类生存和文化的意义(GA56/57—9)。因此,哲学保留在意识领域内;它是思维(逻辑价值)、意愿(伦理价值)和感受(审美价值)的意识行为。这些价值的和谐化就构成了神圣状态,即它们的组合具有宗教价值。因此,按照批判的思路,哲学最终导致一种科学世界观(GA56/57—10)。哲学家对生活、世界以及历史的个人态度,则由作为价值体系之科学的哲学所决定。哲学是批判的、科学的世界观的基础,世界观处于哲学的边界(Grenze)处(GA56/57—10)。现代批判意识接受了这种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的解释;它并不把批判的科学(即作为价值体系的批判科学(critical science)的哲学)完全等同于世界观。
海德格尔的思考则产生了第三种观点,导致对世界观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全新理解。对他来说,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哲学与世界观等同或不等同(根据哲学史,它们之间似乎总有某种联系);相反,是它们之间的不相容性(Unvereinbarkeit),即彼此间完全独立(radikale Trennung)(GA56/57—11)。这第三种观点(即海德格尔对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新理解)需要找到一个关于哲学的全新概念,它超出任何与人性终极问题的联系。根据海德格尔的看法,按这种方式,哲学将会失去它传统的特权,失去它王者般的、高等的使命。这种对哲学的新理解不能看作是关于价值的批判科学,后者建基于意识的行为和规范,具有成为世界观的必然倾向。这第三种观点代表了一种关于世界观本质的新观点,一种对哲学本质的再思考。它对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哲学来说都是一场“灾难”(Katastrophe)(GA56/57—12)。因此,在1919年海德格尔谈到了哲学的结束或终结,尽管此洞察的充分含义要到1964年,在他的“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中才被表述为目前这种经典的形态。[7]哲学的任务并不在于建立或发展一个世界观,甚至不在于哲学的界限。世界观对于哲学来说是“陌生者”,甚至在它与哲学的对立是由哲学方法来表达的时候,它的特征仍然是“非哲学的”(GA56/57—12)。因此世界观的性质成了一个哲学的问题。如果它完全不同于哲学,那么世界观到底是什么呢?但是该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哲学的本性、哲学的概念(Begriff)(GA56/57—12)。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初步探讨的结论是,哲学本质上不能定义为世界观,而是“原初科学”。
2、“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这门讲课稿的主要目标在于表明,哲学的真正本质是非常独特的,与意识形态、世界观以及各种关于人类终极命运和意义的说法没有任何联系。哲学思考比科学认知更严格、更原初;它比利用科学的理论化态度探索自然与生命的方法更根本、更必要。它也比新康德价值哲学的批判目的论方法更根本、更必要。对海德格尔来说,哲学根本不是理论上的、推理性的科学;它是一种揭示(生活)经验的方法,它是一种原初的、前理论的科学,可以在理论态度进行割裂和变形之前达到和(在解释学直观中现象学地)描述生活经验。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观念并不是一套说法,而是一种揭示的方法,一种对哲学“实情”的探索。根据海德格尔在讲课稿末尾第20节中的观点,整个课程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方法的问题(GA56/57—110)。因此原初科学的观念(最终是作为前理论科学的现象学概念)代表了海德格尔对于方法(它就来自于哲学的本性)的探讨,并因此是对思维和认知的“实情”和“方式”的探讨。这样一个讲课的目标使海德格尔重新考察并发展了新康德主义先验哲学的逻辑方面(方法论的、认识论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不是伦理学(意愿的)和美学(情绪的)方面的内容。
下面的探讨并不是对整个讲课稿所有观点的总览,而是集中在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概念上,它被视为揭示生活经验、揭示在理论和假设态度介入之前的“原初视域”(GA56/57—60, 61)的方法。海德格尔是这样来展开他将哲学的本性界定为原初科学的工作的,他首先揭示在新康德主义方法论和价值哲学(那托普、里凯尔特、文德尔班)中存在的理论态度的优先性,它牺牲了这种态度在前理论的原初境遇中的背景(该讲课稿第一部分的任务,即第2~12节),然后通过解释学化的现象学——一种前理论的科学——的基本洞察(这样就采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来克服理论态度的优先性(该讲课稿的第二个也即最后一个任务,即第13~20节)。
从理论态度“回归”到前理论态度如何表现了对哲学本性的再思考,并且如何表现了作为最高理论科学的哲学概念的终结?哲学的真正本性是什么?为什么哲学完全不同于其他(自然的、物理的和精神的)科学,并且与它们没有任何可比性?在什么意义上它还是科学?下面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来分析和讨论海德格尔是如何探讨哲学思维的方法和“实情”的,是如何揭示(Erschlie?ung)“起源”、揭示“给出的”(es gibt)“某物”(Etwas)、揭示作为缘构发生(Ereignis)的生活经验(Erlebnis)的原初视域(GA56/57—67~76)的。
a)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观念不能从哲学史的考察中得出;哲学的历史倒是预设了它。原初科学不能通过归纳被发现;也不能依靠具体科学甚至最高级的科学来获得或被发现,因为它根本不是局限于确定对象域的特殊科学,如经验科学。然而,“在方法上返回到”作为所有具体科学的来源或起源的原初科学是可能的,甚至是必要的(GA56/57—24~25)。原初科学并不出自具体科学的结论,也不同于作为整体的自然科学,甚至也不同于把上帝作为绝对的神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神学可以标示为原初科学),因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神学都是涉及具体的对象领域的具体科学。原初科学既不同于那种探讨存在之终极原因的科学的辩证构造,也不同于对存在的普遍观念的苦心推敲。原初科学的观念,即绝对原初的科学的观念,并不是一种形式的理论构造,也不等同于归纳性的形而上学(GA56/57—26~27)。原初科学不是一个知识领域,只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不是知识的客观内容,而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一种认知它们的方式(GA56/57—28)。原初性只能在它自身并且从它自身获得,真正的科学方法只能从相关科学对象的本性中产生(GA56/57—16; 以及39)。海德格尔把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理解为一种方法,一种原初揭示,一种更根本的、先于任何理论构造和假设的认知方式。这种方式来自原初科学观念的逻辑-认识论循环,即原初科学概念与具体科学概念间相互预设的方法论上的确认。
因此原初科学的观念被认知的批判的和目的论的方法误解了,因为后者充满各种预设;它对理论化态度的强调仅仅预设了它们所不能给予的东西,即思考或用于思考绝对有效性的规范和真理的理念(GA56/57—44, 52)。批判的和目的论的方法(如文德尔班的方法)是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主要特征,它声称要为那些使科学成为可能的原理的合法性作辩护,将这些原理作为达到真理的理念或“目标”(das Telos)的手段,同时又将它们当作获得“真理”或“目标”的必要的规范(GA56/57—35, 39)。思维的这些目的论上的必要规范和形式可以在意识行为的帮助下,通过思维过程的心理学特征化,在它们的“粗糙”结构中被发现和呈现出来。然而,根据海德格尔的批评,思维的形式和规范、观念性和绝对有效性不能通过经验发现;它们在本质上并不是经验,即并不是具体科学的对象(GA56/57—33, 34)。它们不能从具体的经验科学(如心理学)中推导出来。观念性和有效性超出经验的范围,超出具体的经验科学的范围。对于有效思维的形式与规范的目的论辩护和辩证构造是新康德哲学
海德格尔的思考则产生了第三种观点,导致对世界观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全新理解。对他来说,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哲学与世界观等同或不等同(根据哲学史,它们之间似乎总有某种联系);相反,是它们之间的不相容性(Unvereinbarkeit),即彼此间完全独立(radikale Trennung)(GA56/57—11)。这第三种观点(即海德格尔对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新理解)需要找到一个关于哲学的全新概念,它超出任何与人性终极问题的联系。根据海德格尔的看法,按这种方式,哲学将会失去它传统的特权,失去它王者般的、高等的使命。这种对哲学的新理解不能看作是关于价值的批判科学,后者建基于意识的行为和规范,具有成为世界观的必然倾向。这第三种观点代表了一种关于世界观本质的新观点,一种对哲学本质的再思考。它对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哲学来说都是一场“灾难”(Katastrophe)(GA56/57—12)。因此,在1919年海德格尔谈到了哲学的结束或终结,尽管此洞察的充分含义要到1964年,在他的“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中才被表述为目前这种经典的形态。[7]哲学的任务并不在于建立或发展一个世界观,甚至不在于哲学的界限。世界观对于哲学来说是“陌生者”,甚至在它与哲学的对立是由哲学方法来表达的时候,它的特征仍然是“非哲学的”(GA56/57—12)。因此世界观的性质成了一个哲学的问题。如果它完全不同于哲学,那么世界观到底是什么呢?但是该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哲学的本性、哲学的概念(Begriff)(GA56/57—12)。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初步探讨的结论是,哲学本质上不能定义为世界观,而是“原初科学”。
2、“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这门讲课稿的主要目标在于表明,哲学的真正本质是非常独特的,与意识形态、世界观以及各种关于人类终极命运和意义的说法没有任何联系。哲学思考比科学认知更严格、更原初;它比利用科学的理论化态度探索自然与生命的方法更根本、更必要。它也比新康德价值哲学的批判目的论方法更根本、更必要。对海德格尔来说,哲学根本不是理论上的、推理性的科学;它是一种揭示(生活)经验的方法,它是一种原初的、前理论的科学,可以在理论态度进行割裂和变形之前达到和(在解释学直观中现象学地)描述生活经验。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观念并不是一套说法,而是一种揭示的方法,一种对哲学“实情”的探索。根据海德格尔在讲课稿末尾第20节中的观点,整个课程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方法的问题(GA56/57—110)。因此原初科学的观念(最终是作为前理论科学的现象学概念)代表了海德格尔对于方法(它就来自于哲学的本性)的探讨,并因此是对思维和认知的“实情”和“方式”的探讨。这样一个讲课的目标使海德格尔重新考察并发展了新康德主义先验哲学的逻辑方面(方法论的、认识论的),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不是伦理学(意愿的)和美学(情绪的)方面的内容。
下面的探讨并不是对整个讲课稿所有观点的总览,而是集中在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概念上,它被视为揭示生活经验、揭示在理论和假设态度介入之前的“原初视域”(GA56/57—60, 61)的方法。海德格尔是这样来展开他将哲学的本性界定为原初科学的工作的,他首先揭示在新康德主义方法论和价值哲学(那托普、里凯尔特、文德尔班)中存在的理论态度的优先性,它牺牲了这种态度在前理论的原初境遇中的背景(该讲课稿第一部分的任务,即第2~12节),然后通过解释学化的现象学——一种前理论的科学——的基本洞察(这样就采用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来克服理论态度的优先性(该讲课稿的第二个也即最后一个任务,即第13~20节)。
从理论态度“回归”到前理论态度如何表现了对哲学本性的再思考,并且如何表现了作为最高理论科学的哲学概念的终结?哲学的真正本性是什么?为什么哲学完全不同于其他(自然的、物理的和精神的)科学,并且与它们没有任何可比性?在什么意义上它还是科学?下面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来分析和讨论海德格尔是如何探讨哲学思维的方法和“实情”的,是如何揭示(Erschlie?ung)“起源”、揭示“给出的”(es gibt)“某物”(Etwas)、揭示作为缘构发生(Ereignis)的生活经验(Erlebnis)的原初视域(GA56/57—67~76)的。
a)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观念不能从哲学史的考察中得出;哲学的历史倒是预设了它。原初科学不能通过归纳被发现;也不能依靠具体科学甚至最高级的科学来获得或被发现,因为它根本不是局限于确定对象域的特殊科学,如经验科学。然而,“在方法上返回到”作为所有具体科学的来源或起源的原初科学是可能的,甚至是必要的(GA56/57—24~25)。原初科学并不出自具体科学的结论,也不同于作为整体的自然科学,甚至也不同于把上帝作为绝对的神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神学可以标示为原初科学),因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神学都是涉及具体的对象领域的具体科学。原初科学既不同于那种探讨存在之终极原因的科学的辩证构造,也不同于对存在的普遍观念的苦心推敲。原初科学的观念,即绝对原初的科学的观念,并不是一种形式的理论构造,也不等同于归纳性的形而上学(GA56/57—26~27)。原初科学不是一个知识领域,只是一种认知现象;它不是知识的客观内容,而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一种认知它们的方式(GA56/57—28)。原初性只能在它自身并且从它自身获得,真正的科学方法只能从相关科学对象的本性中产生(GA56/57—16; 以及39)。海德格尔把作为原初科学的哲学理解为一种方法,一种原初揭示,一种更根本的、先于任何理论构造和假设的认知方式。这种方式来自原初科学观念的逻辑-认识论循环,即原初科学概念与具体科学概念间相互预设的方法论上的确认。
因此原初科学的观念被认知的批判的和目的论的方法误解了,因为后者充满各种预设;它对理论化态度的强调仅仅预设了它们所不能给予的东西,即思考或用于思考绝对有效性的规范和真理的理念(GA56/57—44, 52)。批判的和目的论的方法(如文德尔班的方法)是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主要特征,它声称要为那些使科学成为可能的原理的合法性作辩护,将这些原理作为达到真理的理念或“目标”(das Telos)的手段,同时又将它们当作获得“真理”或“目标”的必要的规范(GA56/57—35, 39)。思维的这些目的论上的必要规范和形式可以在意识行为的帮助下,通过思维过程的心理学特征化,在它们的“粗糙”结构中被发现和呈现出来。然而,根据海德格尔的批评,思维的形式和规范、观念性和绝对有效性不能通过经验发现;它们在本质上并不是经验,即并不是具体科学的对象(GA56/57—33, 34)。它们不能从具体的经验科学(如心理学)中推导出来。观念性和有效性超出经验的范围,超出具体的经验科学的范围。对于有效思维的形式与规范的目的论辩护和辩证构造是新康德哲学
下一篇:哈佛浓缩美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