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三:神话世界观和现代世界观的若干特征(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的言辞。但是,在我们提问之前,也许并非如此。也许在这段时间以前,他们的言辞
一向就是含糊其词的。神话一向被看作是潜在的科学、文学以及神学。然而,要把它们作
为神话来理解,实际上就不能把它们看作是科学、文学或神学。因此,说神话是对现实的
歪曲本身就是谬论。神话当然很可能歪曲现实,因为神话并不力求表现现实,它只是神话
"【103】。

  霍顿从理论选择意义上来定义"封闭性"和"开放性"。他认为,一种世界观单纯只和外
在现实,也就是说,单纯只和客观世界中可以感知或上手的事物打交道,它就是封闭的。


霍顿把世界观和与它多少可以一致起来的现实加以比照,这表明霍顿认为理论结构是原始
意义上的世界观。可事实上,世界观的结构决定的是一种生活实践,这种实践在用认知-
工具态度与外在现实相处过程中是根本不会发生的。从宽泛意义上讲,世界观是沟通过程
和社会化过程的构成要素,在沟通过程以及社会化过程中,参与者打交道的对象包括共同
的社会世界秩序,各自的主观世界体验以及客观世界的进程。如果神话思维还没有从范畴
层面上把认知-工具的世界关联、道德实践的世界关联以及表现性的世界关联区分开来,
如果桑给巴尔部落的表达对我们来说充满了含混性,这就表明,我们不能仅仅根据面对客
观世界的立场来描述桑给巴尔部落的唯灵论世界观的"封闭性",也不能仅仅依据科学精神
的形式特征就认为现代世界观是"开放的"。

  f)这样的反驳已经完全偏离了温奇的论证路线;因为它的目的不是要动摇,而是要
更加巧妙地维护普遍主义立场。因此,普遍主义立场在第六回合和最后一个回合可以说是
有了长足的发展。格尔纳也警告说,霍顿用"理论选择的意义"范畴来把握世界观和生活方
式的封闭性和开放性,这样做视野过于狭隘了【104】。霍顿所提到的现象,甚至根本就
不适用,它们需要有一种更加复杂的关系系统,可以包容三个形式世界概念在相同时间内
的分化。

  霍顿和格尔纳(E. Gellner)的观点【105】与形式语用学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在
上文,我就是用这种形式语用学的观点来阐述神话世界观的封闭性以及现代世界观的开放
性的【106】。他们两位一起用诸如"复杂的动机与简单的动机"以及"认知的高级分工与低
级分工"等关键词,来描述范畴层面上越来越明显的分化,包括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以及
主观世界之间的分化;认知-工具问题、道德实践问题以及表现问题之间的分化;特别是
可以用来处理这些问题的不同有效性之间的分化。接着,霍顿和格尔纳又强调,语言世界
观与现实之间有加速分化的趋势。他们根据诸如"对待语词的巫术态度与非巫术态度"以及
"实际的理想与理想的理想"等,来对不同的方面加以了探讨。所谓"实际的理想"与"理想
的理想",是一种标志,涉及到的是内在意义和外在关系的分化问题,格尔纳后来又称之
为"特殊规范的价值"。最后,"反思性思维"与"非反思性思维"之间的对立问题涉及到"第
二等级的知性活动";这些"知性活动"不仅使得象数学、逻辑学以及语法学等形式科学成
为可能,而且也使得我们可以从系统角度和形式的角度理解和把握不同的符号系统。

  但是,世界观不仅对于沟通过程具有构成意义,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当中也是一个构
成要素。世界观发挥的是建立和保障认同的功能,为此,它赋予个体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立
场。如果不侵犯到个体以及社会的认同,这些基本概念和立场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种保
障认同的知识在从封闭世界观向开放世界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形式化;它所依赖的结构也
越来越没有需要加以修正的内容。格尔纳认为,现代思想浓缩成为一种形式定量依靠的是
"稳定的制度"(entrenched constitutional clauses):

  "如果我们按照固有而神圣的规定进行划分,野蛮人与现代人思想体系间就存在着系
统的差别。在传统思维体系中,神圣的或决定性的因素更多、更混乱分散和更普及。而在
现代思维体系中,神圣的或决定性的因素则较少,范围也较窄,因为这些因素建立在易于
理解的基础上,更为简洁,而不至于扩散到具体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一些体系是上天决
定的,或来自于别的什么。,不少生活结构和社会信念是依据神圣的和固有的信条起作用
的"【107】。

  霍顿把这种发展过程归结为"保护性立场与破坏性立场之间的对抗",并由此认为禁忌
是一种制度,一旦频繁出现不协调的经验,基本区别快要受到威胁,禁忌就对世界观的范
畴基础加以捍卫【108】。



  我们如果从形式语用学的角度,对霍顿和格尔纳关于波普尔的"封闭性"与"开放性"概
念的理解加以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一种视角,来阐明温奇对于科学理性假设的怀疑,
以免得出草率的结论。科学理性属于一种复杂的认知-工具理性,它的确要求超越具体的
文化语境,具有普遍有效性。但在我们对温奇的观点加以讨论和批判之后,就会发现,温
奇有一股激情,而这是我们所没有的:

  "现在,我的目标并不是从道德上进行解释,而是确定"学习"这个概念,在研究其他
文化时,是与博学这个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09】

  我们这些现代社会中的人难道不能从其他生活方式,特别是前现代的生活方式当中学
到一些东西?难道我们不应注意到--我们不能把以往阶段浪漫化,也不能把陌生文化异国
情调化--现代化的独特途径所带来的巨大损失?霍顿也认为这个问题决非毫无意义:

  "作为一位科学家,当他把传统的非洲思维与科学的思维进行比较时,他或许就会感
到非洲思维是贫乏的,有局限的。我认为,这种印象的产生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
人,我选择生活在一种仍然是强烈的传统式的非洲文化中,而不是生活在一种有西方科学
化倾向的亚文化中。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可能有许多可疑的、不祥的、没有公认的论据。
但是发觉生活在传统文化中肯定是一个理由。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思维中,就有一种
强烈的诗意的成分和一种真实的享受,就是说,具有一种用追求纯粹的感情和进步的信仰
来摆脱复杂的西方生活方式的享受"【110】。

  从"追求动机的纯洁性"一词当中还能看到世界概念与有效性之间的分离,而这是现代
世界观的源头。霍顿在他的注解中加上了这样一句话:"这些对于科学的发展是多么的重
要;但是,如果他们疯狂发展,以致于超越了它们的极限,那么,它们又会带来怎样的灾
难!",这样,他就从自我批判的角度强调了自己的普遍主义立场。西方文化的固有特征
不是科学理性本身,而是科学理性的假设,它表明的是一种文化合理化和社会合理化的模
式,助长了认知-工具理性不仅在与外在自然相处过程中独占鳌头,在世界观和日常交往
实践中也占据着垄断地位。

  我们或许可以把论证过程归纳如下:一方面,温奇的论据不够有力,不足以支持这样
一个观点,即任何一种语言世界观和文化生活方式当中都蕴藏着一种独特的合理性概念。
另一方面,他的论证策略又很有力,足以证明现代世界观中表现出来的合理性具有一种普
遍性的要求,并足以反对从非批判的角度认为现代性的自我理解就在于对外在自然的认识
和征服。

  (4)世界观的解中心化(皮亚杰) --生活世界概念导论

  英国的合理性争论得出结论认为,一般的合理性结构虽然为现代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但现代西方社会所带来的却是一种支离破碎的理性观,它专注于认知-工具方面,因而具
有片面性。最后,我想把这样一种理性概念的一些内涵揭示出来。

  如果从形式语用学所确定的封闭-开放模式可以断定世界观的合理性的话,那么,我
们就可以认为世界观的结构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此,不仅可以从心理学、经济学,或社
会学等角度,也就是说,借助于外部因素予以澄清,同样也可以用内部可以重构的知识增
长来加以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