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瓦解:海德格尔(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的生存,而是整个民族,并且还鼓吹一种崇高的真理:
“民族从新赢得了他们的此在遗志,因为真理就是一个民族在其行为和知识中所捍卫、澄清并加强的东西的显露”。
这种抉择的形式规定性从1927年开始就一直在向学生灌输,现在则爆发为国家革命,并且与西方理性主义世界彻底决裂:
“我们已经彻底与那种既无基础、又无权力的偶像崇拜思想决裂了。我们已经看到为之服务的哲学终结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可以坚定地、确定地、公正地对待与存在的本质相关的问题所特有的成就。原始勇气是自然科学的最内在动机。……这种质询命令我们不要把自己挡在野性的恐怖和黑暗的混乱之外……所以我们——那些从此将被委托维持人们对认识的渴望——宣布:纳粹革命并不是简单的由另一个能胜任这一任务的政党对这个国家中既存力量的篡夺。相反,这一革命带来的是我们德国人此在的彻底剧变。”
海德格尔1935年的夏季讲座表明,他一直都在恪守着他那短暂校长生涯中的誓言。一旦他不再受纳粹统治本质的蒙骗,他在哲学上就陷入了困境。因为他把“此在”等同于民族的此在,把真正的存在能力等同于权力的攫取,把自由等同于元首的意志。因为他在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连同劳役、兵役及学术服务中读出了存在问题。他还在他的哲学和时代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不易改变的内在联系。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对国家社会主义进行重新估价,势必会对重建的本体论基础构成冲击,并使理论命题成为问题。相反,如果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失望能超越负责任的判断和行为领域,并且可以被概括为一种客观的错误,一种不幸出现的错误,那就不会受到危及到与《存在与时间》的出发点之间的连续性。海德格尔处理了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具体方法是这样的:他没有质疑哲学家所提出的优先进入真理的精英主张。他分析了他所投身到其中的运动,但根据的不是主体在生存意义上堕落为“常人”的概念,而是认为这场运动是真理的客观缺席。最具有决断力的哲学家也只是逐步才认识到这种政权的本质——对于世界历史的这种迟钝解读,同样也应当由世界进程自身来承担责任,当然不是具体的历史,而是理想化到本体论高度的历史。由此诞生了存在历史的概念。
在这一概念框架中,海德格尔的法西斯主义错误获得了一种与形而上学史的意义。 1935年,海德格尔认为,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在真理和伟大”在于“决定整个星球技术与现代人的照面”。 当时,他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坚信不疑,认为它可以把技术力量用来为筹划新的德意志此在服务。只是在后来探讨尼采权力理论过程中,海德格尔才把技术在本体论历史上的概念当作一种通道(Gestell)概念加以阐明。从此,他才会把法国斯主义自身当作一种症兆,并把它和崇美主义(Amerikanismus)、共产主义一道归为形而上学技术统治的表现形式。正是在这一转变之后,法西斯主义才像尼采哲学一样,被归属于克服形而上学的模糊阶段。 随着这一意义的转变,自我捍卫的此在的激进主义和决定主义的两种版本,即存在主义版本和国家革命版本失去了它们揭示存在的功能。这样,自我捍卫的激情才成为一种主宰现代性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在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放任自在和百依百顺的激情取代了主体性。
海德格尔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动因,这一动因的终结也就证明了我们重建其内在理论发展线索的结果。海德格尔只是在宣扬要把主体哲学的思维模式颠倒过来,其实,他仍然还局限于主体哲学的问题而不能自拔。
1 请参阅《何谓形而上学》(Was ist Metaphysik),导论,载:Heidegger,(1967),361f. 。
2 Heidegger,(1961),第2卷,333。
3 Heidegger,(1961),第2卷,313。
4 Heidegger,(1961),第2卷,61。
5 Heidegger,(1961),第2卷,195ff. 。
6 Heidegger,(1961),第2卷,145ff. 。
7 Heidegger,(1961),第2卷,149。
8 Heidegger,(1961),第2卷,480。
9 Heidegger,(1961),第2卷,579。
10 Heidegger,(1961),第2卷,656。
11 Heidegger,(1961),第2卷,479。
12 Heidegger,(1961),第2卷,355。
13 Heidegger,(1961),第2卷,353。
14 早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格尔就提到了“本体论历史的分解”,Sein und Zeit,Tubingen,1949,§6。
15 Heidegger,(1961),第2卷,367。
16 Heidegger,(1967),353。
17 Heidegger,(1967),333。
18 Heidegger,(1961),第1卷,580。
19 同上,578F. 。
20 同上,579。
21 Heidegger,(1967),353。
22 Heidegger,(1967),363。
23 Heidegger,(1961),第1卷,580。
24 F. Kringer,《德国士大夫传统的衰弱》(The Decline of the German Mandarins),Cambridge,1969;请参阅我为本书撰写的评论:Habermas,《哲学-政治巨擎》(Philosophisch-politische Profile),Frankfurt am Main,1981,458ff。
25 Reiner Schuermann认识形而上学的终结在于,请参阅:Reiner Schuermann,《论实践哲学的基础》(Questioning the Foundation of Practical Philosophy),载:《人文研究》(Human Studies),第1卷,1980,357ff;及其《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Political Thinking in Heidegger),载:《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第45卷,1978,191ff;以及le principe d’anarchie,Heidegger et la question de l’agir,Paris,1982。
26 W. Schulz从这个角度确定了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Philosophischer Rundschau,1953,65ff. ;O. Poeggler,(Hg),Heidegger,Koeln,1969,95ff. 。
27 西美尔:《论哲学文化》(Zur Philosophie der Kultur),载其:《哲学文化》(Philosophische Kultur),Berlin,1983。请参阅:《西美尔作为时代诊断者》(Simmel als Zeitdiagnostiker),同上,243-253。
2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Tubingen,1949,47f. 。
29 同上,11。
30 同上,13。
31 同上,191。
32 同上,15。
33 同上,62f. 。
34 同上,56f. 。
35 同上,114。
36 同上,116。
37 同上,第34节。
38 同上,126。
39 Ueber den philosophiegeschichtkichen Ort,同上,115。
40 海德格尔:《论根据的本质》(Vom Wesen des Grundes),Frankfurt am Main,1949,37。
41 同上,41。
42 同上,43。
43 此外,这点也表现在命题形式当中,借助于这些命题,图根哈特从语义学的角度重构了《存在与时间》第二节的内容。请参阅图根哈特(Ernst Tugenthat):《自我意识与自我决定》(Selbstbewusstsein und Seblstbestimmung),Frankfurt am Main,1979,第8-10讲。
44 图根哈特(E. Tugenthat):《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念》(Heideggers Idee von Wahrheit),载:O. Poeggeler,(1969);及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Der Wahrheitsbegriff bei Husserl und Hiedegger),Berlin,1967。
45 请参阅本书讨论Castoriadis的附录,380ff.。
46 1983年,海德格尔的儿子第一次发表了他在1945年写下的这篇文章:海德格尔:《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Die Selbestbehauptung der deutschen Universitaet),Das Rektorat,1933/34,Frankfurt am Main,1983,26。结合这篇文章,M. Schreiber在《法兰克福汇报》上报道了弗莱堡大学历史学家奥特(Hugo Ott)新近研究所获得的“海德格尔传记新细节”。
47 同上,39。
48 我在读书的时候,Oskar Becker就已提醒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我要感谢Victor Farias,他把他尚未发表的关于国家革命阶段海德格尔的成果提供给了我参阅。
49 Schneeberger:《海德格尔拾遗》(Nachlese zu Heidegger),Bern,1962,206。关于“新的异教主
“民族从新赢得了他们的此在遗志,因为真理就是一个民族在其行为和知识中所捍卫、澄清并加强的东西的显露”。
这种抉择的形式规定性从1927年开始就一直在向学生灌输,现在则爆发为国家革命,并且与西方理性主义世界彻底决裂:
“我们已经彻底与那种既无基础、又无权力的偶像崇拜思想决裂了。我们已经看到为之服务的哲学终结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可以坚定地、确定地、公正地对待与存在的本质相关的问题所特有的成就。原始勇气是自然科学的最内在动机。……这种质询命令我们不要把自己挡在野性的恐怖和黑暗的混乱之外……所以我们——那些从此将被委托维持人们对认识的渴望——宣布:纳粹革命并不是简单的由另一个能胜任这一任务的政党对这个国家中既存力量的篡夺。相反,这一革命带来的是我们德国人此在的彻底剧变。”
海德格尔1935年的夏季讲座表明,他一直都在恪守着他那短暂校长生涯中的誓言。一旦他不再受纳粹统治本质的蒙骗,他在哲学上就陷入了困境。因为他把“此在”等同于民族的此在,把真正的存在能力等同于权力的攫取,把自由等同于元首的意志。因为他在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连同劳役、兵役及学术服务中读出了存在问题。他还在他的哲学和时代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不易改变的内在联系。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对国家社会主义进行重新估价,势必会对重建的本体论基础构成冲击,并使理论命题成为问题。相反,如果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失望能超越负责任的判断和行为领域,并且可以被概括为一种客观的错误,一种不幸出现的错误,那就不会受到危及到与《存在与时间》的出发点之间的连续性。海德格尔处理了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具体方法是这样的:他没有质疑哲学家所提出的优先进入真理的精英主张。他分析了他所投身到其中的运动,但根据的不是主体在生存意义上堕落为“常人”的概念,而是认为这场运动是真理的客观缺席。最具有决断力的哲学家也只是逐步才认识到这种政权的本质——对于世界历史的这种迟钝解读,同样也应当由世界进程自身来承担责任,当然不是具体的历史,而是理想化到本体论高度的历史。由此诞生了存在历史的概念。
在这一概念框架中,海德格尔的法西斯主义错误获得了一种与形而上学史的意义。 1935年,海德格尔认为,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在真理和伟大”在于“决定整个星球技术与现代人的照面”。 当时,他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坚信不疑,认为它可以把技术力量用来为筹划新的德意志此在服务。只是在后来探讨尼采权力理论过程中,海德格尔才把技术在本体论历史上的概念当作一种通道(Gestell)概念加以阐明。从此,他才会把法国斯主义自身当作一种症兆,并把它和崇美主义(Amerikanismus)、共产主义一道归为形而上学技术统治的表现形式。正是在这一转变之后,法西斯主义才像尼采哲学一样,被归属于克服形而上学的模糊阶段。 随着这一意义的转变,自我捍卫的此在的激进主义和决定主义的两种版本,即存在主义版本和国家革命版本失去了它们揭示存在的功能。这样,自我捍卫的激情才成为一种主宰现代性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在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放任自在和百依百顺的激情取代了主体性。
海德格尔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动因,这一动因的终结也就证明了我们重建其内在理论发展线索的结果。海德格尔只是在宣扬要把主体哲学的思维模式颠倒过来,其实,他仍然还局限于主体哲学的问题而不能自拔。
1 请参阅《何谓形而上学》(Was ist Metaphysik),导论,载:Heidegger,(1967),361f. 。
2 Heidegger,(1961),第2卷,333。
3 Heidegger,(1961),第2卷,313。
4 Heidegger,(1961),第2卷,61。
5 Heidegger,(1961),第2卷,195ff. 。
6 Heidegger,(1961),第2卷,145ff. 。
7 Heidegger,(1961),第2卷,149。
8 Heidegger,(1961),第2卷,480。
9 Heidegger,(1961),第2卷,579。
10 Heidegger,(1961),第2卷,656。
11 Heidegger,(1961),第2卷,479。
12 Heidegger,(1961),第2卷,355。
13 Heidegger,(1961),第2卷,353。
14 早在《存在与时间》里,海德格尔就提到了“本体论历史的分解”,Sein und Zeit,Tubingen,1949,§6。
15 Heidegger,(1961),第2卷,367。
16 Heidegger,(1967),353。
17 Heidegger,(1967),333。
18 Heidegger,(1961),第1卷,580。
19 同上,578F. 。
20 同上,579。
21 Heidegger,(1967),353。
22 Heidegger,(1967),363。
23 Heidegger,(1961),第1卷,580。
24 F. Kringer,《德国士大夫传统的衰弱》(The Decline of the German Mandarins),Cambridge,1969;请参阅我为本书撰写的评论:Habermas,《哲学-政治巨擎》(Philosophisch-politische Profile),Frankfurt am Main,1981,458ff。
25 Reiner Schuermann认识形而上学的终结在于,请参阅:Reiner Schuermann,《论实践哲学的基础》(Questioning the Foundation of Practical Philosophy),载:《人文研究》(Human Studies),第1卷,1980,357ff;及其《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Political Thinking in Heidegger),载:《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第45卷,1978,191ff;以及le principe d’anarchie,Heidegger et la question de l’agir,Paris,1982。
26 W. Schulz从这个角度确定了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Philosophischer Rundschau,1953,65ff. ;O. Poeggler,(Hg),Heidegger,Koeln,1969,95ff. 。
27 西美尔:《论哲学文化》(Zur Philosophie der Kultur),载其:《哲学文化》(Philosophische Kultur),Berlin,1983。请参阅:《西美尔作为时代诊断者》(Simmel als Zeitdiagnostiker),同上,243-253。
2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Tubingen,1949,47f. 。
29 同上,11。
30 同上,13。
31 同上,191。
32 同上,15。
33 同上,62f. 。
34 同上,56f. 。
35 同上,114。
36 同上,116。
37 同上,第34节。
38 同上,126。
39 Ueber den philosophiegeschichtkichen Ort,同上,115。
40 海德格尔:《论根据的本质》(Vom Wesen des Grundes),Frankfurt am Main,1949,37。
41 同上,41。
42 同上,43。
43 此外,这点也表现在命题形式当中,借助于这些命题,图根哈特从语义学的角度重构了《存在与时间》第二节的内容。请参阅图根哈特(Ernst Tugenthat):《自我意识与自我决定》(Selbstbewusstsein und Seblstbestimmung),Frankfurt am Main,1979,第8-10讲。
44 图根哈特(E. Tugenthat):《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念》(Heideggers Idee von Wahrheit),载:O. Poeggeler,(1969);及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Der Wahrheitsbegriff bei Husserl und Hiedegger),Berlin,1967。
45 请参阅本书讨论Castoriadis的附录,380ff.。
46 1983年,海德格尔的儿子第一次发表了他在1945年写下的这篇文章:海德格尔:《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Die Selbestbehauptung der deutschen Universitaet),Das Rektorat,1933/34,Frankfurt am Main,1983,26。结合这篇文章,M. Schreiber在《法兰克福汇报》上报道了弗莱堡大学历史学家奥特(Hugo Ott)新近研究所获得的“海德格尔传记新细节”。
47 同上,39。
48 我在读书的时候,Oskar Becker就已提醒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我要感谢Victor Farias,他把他尚未发表的关于国家革命阶段海德格尔的成果提供给了我参阅。
49 Schneeberger:《海德格尔拾遗》(Nachlese zu Heidegger),Bern,1962,206。关于“新的异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