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序》中的“道统”与“道学” ——对《朱熹的历史世界》的一点质疑(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非就成为争议的焦点。而具体的“道”的性质问题反而还在其次。 

在韩愈那里,问题的关键和讨论的重点在于“道”本身,道的传承系统只是凸现“道”的历史渊源的一种方式,其权威来自于公认的先王先圣之道本身。而在宋儒那里,“道”虽然原则上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与反对派交锋的前哨和焦点已经转移到了“道”的传承上(尤其是在现当代的传人),只有先确立了这一层关系,才能谈“道”的具体内容。这一关注焦点的转移本身就要求以一种更确定、更严格的方式命名和定义这一传承系统。 

而与此同时,由于周程诸子的学术和德行并未得到普遍承认(周敦颐长期被忽视,二程引起的反感更多),因此情况就转变成,不是公认的圣贤赋予道的传承谱系以合法性和权威,相反,倒是这一拟定的传承谱系赋以周、程等“道之传人”以合法性和权威。为此,就有为之“正名”的绝对必要。只有确立了意味着“正统”的“道统”的名目,才能顺利成章地将宋儒与先王先圣直接联系起来。也只有借颇有“教外别传”意味的“道统”之名——而非其反对者也同样尊崇的先王先圣本人——道学家们才能够相对其反对者取得理论优势。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上文所举的“道统”一词的早期使用中,其侧重点大都在诸宋儒的地位确立方面。李元纲《圣门事业图》,第一图“传道正统”,即以二程继孟子,则“正统”二字着落在二程上显然可知;范成大对孝宗的建议,虽然未明白写出,其意也在北宋以来的道学之上,上文已分析;陈平甫请张栻为诸圣贤作传,“系以道统之传”,古圣先王,人所共知,为之作传并无多大意义,重点还是在“国朝濂溪、河南、横渠诸先生”上;朱熹多次用“道统”一词确立周敦颐的道学开山地位,已见前文所引;其《沧州精舍告先圣文》系统叙述道统之传承,最后也归结到北宋诸子“俾我后人,如夜复旦”之上。另外偶有谈到曾子、子贡孰承正统的问题,也是因为宋学之中有反程朱的派别,进而上升到对思孟学派正统性的怀疑(如永嘉学派的叶适),并非随口闲谈,而仍然是从两宋道学自身的正统性出发的;《中庸序》如上文所说,重点也在于宋儒是否“得不传之绝学”的问题。甚至杨万里写“道统到吾侪”,也是以戏谑的方式讲当代的“道统”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朱熹的《孟子集注》,在解释上引卒章意义的时候写到: 

此言虽若不敢自谓已得其传,而忧后世遂失其传,然乃所以自见其有不得辞者,而又以见夫天理民彝不可泯灭,百世之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耳。故于篇终,历序群圣之统,而终之以此,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也,其指深哉! 

这段话后则接着抄录了程颐的《明道先生墓表》,以呼应于这里所说的“俟后圣于无穷”,于是孟子的话就相当于为二程作预言。其实,至少从字面来说,看不出孟子有这个意思(赵岐注、焦循“正义”皆以此为孟子欲本人“行道”之言,焦循且讥“道统说”为“失孟子之教”,见焦循《孟子正义》),却是朱熹要借孟子之言确立宋儒继承道统的正当性。这里朱熹有一个很微妙的表述,“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因此从孟子到周程仍然是一个先圣主动的“传”(而非后人单纯的“私淑”),只不过不是“实传”而是“虚传”。因此从理论上,就解决了韩愈以来隔世相传是否可能的问题。先圣有意于传道,后人只要符合某些标准(当然是道学或理学自身的标准)就可以传得此道,也就相当于得先圣的亲传了。 

进一步来说,既然有先圣本人的意向在其中,就有一个是否为先圣所属意的传人的问题,因此,所传的也不仅仅是中立、客观的“道”,而同时也是,甚至更是代表先圣意志(同时自然也是“天命”)的“统”。朱熹的弟子黄幹在《圣贤道统传授总叙说》(《勉斋集》卷三)中将这一层意思发挥的很清楚,文繁不录。其中最常见的句式是“至某圣则曰……此某圣之所以得统于某圣也”,到了这一步,不但“道”已经对象化为某些抽象的教义,甚至“道”本身也是次等的了,重要的是能不能通过这个“道”而“得统”。“道统”不再是一种亲知圣贤的关系,也不是道的传承谱系本身,而竟然就是被传授的东西! 

综上所说,“道统”一词的出现,在于其“正统”意义为人所重,而这一点只有放在两宋的政治学术环境中、相对于关洛濂闽的“道学”才有针对性。因此,与余英时先生的观点完全相反,“道统”不但不是指尧舜三代的内外合一之“创业垂统”,也不是泛泛指道的传承而言,而是特别针对宋代道学提出的、使得道学能够上承先秦“圣学”的一个概念。当然,宋末以来,程朱等人并列圣贤,反对派(如王学、蜀学、永嘉学派等)早已销声匿迹,政治历史环境大不相同,此后“道统”即成为概指道之传承的泛称,随着理学内部的分化与对立,其意义或者又有微妙变化,在此不必详论可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