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所著《雪泥书屋杂志》卷三又曰:“冬至日起頤四爻,第二日頤五爻云云,(按此《易林》卷首所附筮仪分卦值日之法,《学津》本有之,《士礼居》本无此篇,篇中引有储泳之说,泳乃南宋末人,明出后人附益,非古本所有。)此亦后人承误附会之说,强以分卦直日之法,合之《易林》。说似巧辨,而实非也。盖直日占验以日为卦爻,以风雨寒温为占,不用卦具者也。若合以《易林》,别有卦具,有卦具则所得有本卦,有之卦,而以直日管事卦为本卦,以所得之本卦为之卦,则余不知所得之之卦,将置之何处也?是《易林》中添不得直日法也。直日占验,六日一卦,一日一爻,若合《易林》,则以管事卦为本卦,以所得卦为之卦,而管事卦爻将不得管事乎。余又不知一日一爻之法,欲留作何用也?是直日法中添不得《易林》也。此两家必不可强合。”按此说甚精,《易林》即非以六十四卦直日用事,愈可見非焦赣所作矣,故并录之(《四库题要辨正》引)[16]
汉武帝至光武帝时,《易》学传授及相关事件表:
汉武帝
(刘彻)
建元(6)
元光(6)
元朔(6)
元狩(6)
元鼎(6)
元封(6)
太初(4)
天汉(4)
太始(4)
征和(4)
后元(2)
辛丑
丁未
癸丑
已未
乙丑
辛未
丁丑
辛巳
乙酉
已丑
癸巳
前140年
前134年
前128年
前122年
前116年
前110年
前104年
前100年
前96年
前92年
前88年
前136年,置五经博士。[17]同年平王襄嗣(梁王),前96年薨。[18]
杨何,西汉第一位《易》博士,前134年征为大中大夫。[19]
司马谈卒于前110年,曾受《易》于杨何。[20]
太始元年(前96年),贞王毋伤嗣(梁王),十一年薨(前85年)。[21]
昭帝
(刘弗陵)
始元(7)
元凤(6)
元平(1)
乙未
辛丑
丁未
前86年
前80年
前74年
始元二年(前85年),敬王定国嗣(梁王),四十年薨(前45年)。[22]
京君房生于前77年。[23] 元凤元年,孟卿教授《礼》、《春秋》于兰陵,使子喜从田王孙受《易》。[24] 昭帝时蒙人焦贡为小黄令。[25]
宣帝
(刘询)
本始(4)
地节(4)
元康(5)
神爵(4)
五凤(4)
甘露(4)
黄龙(1)
戊申
壬子
丙辰
庚申
甲子
戊辰
壬申
前73年
前69年
前65年
前61年
前57年
前53年
前49年
本始元年河内女子发屋得《易》宣帝下示博士增《易》一篇。[26]
前66年梁丘贺以筮有应得近幸,为大中大夫,给事中。[27]
孟喜好自称誉,得《易家侯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所授。[28]
前59年光禄大夫梁丘贺为少府。[29]同年贺遣子临受学并荐雠,诏拜施雠为博士。[30] 前55年梁丘贺卒。[31]
前51年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立梁丘贺《易》博士。[32]
元帝
(刘奭)
初元(5)
永光(5)
建昭(5)
竞宁(1)
癸酉
戊寅
癸未
戊子
前48年
前43年
前38年
前33年
韦玄成前47年迁太子太傅。[31]京房前45年以孝廉为郎是年32岁。[33]
京房答上问之乐府。前43年7月,玄成由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34]
前38年尚书令五鹿充宗为少府。[35] 京房前37年出为魏郡太守。同年被谮吿下狱处死。[36] 前34年五鹿充宗贬为玄莬太守。[37]
成帝
(刘骜)
建始(5)
河平(4)
阳朔(4)
鸿嘉(4)
永始(4)
元延(4)
绥和(2)
已丑
癸巳
丁酉
辛丑
乙巳
已酉
癸丑
前32年
前28年
前24年
前20年
前16年
前12年
前8年
成帝即位,刘向为光禄大夫。诏向领校五经秘书,校《经》、《传》等书。[38]
刘歆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初即位刘歆
贵幸复五经卒父前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39]
前7年刘向卒,向居官前后三十余年,卒年72岁。[40]同年,刘歆领校秘书,建平元年(前6年),歆请立《左氏春秋》、《毛诗》等。[41]
哀帝
(刘欣)
建平(4)
元寿(2)
乙卯
已未
前6年
前2年
建平元年(前6年),刘歆奏其《七略》。[42]
元寿元年(前2年)杨雄为《太玄》拟《易》自守泊如也。[43]
平帝
(刘衎)
元始(5)
辛酉
公元
元年
孺子婴
(王莽攝政)
居攝(3)
初始(1)
丙寅
戊辰
公元6年
公元8年
居攝二年(公元7年)王莽杀高相子高康。王璜(字平中)受费直《易》。
王莽时,王璜为大司空掾上书言治河。[44]
[新] 王莽
始建国(5)
天凤(6)
地皇(4)
已巳
甲戍
庚辰
公元9年
14年
20年
天凤五年(公元18年)杨雄卒。 [45]
更始帝(刘玄)
更始(3)
癸未
23年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歆自杀。[46]
光武帝
(刘秀)
建武(32)
~中元(2)
乙酉
丙辰
25年
56年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崔篆闭门潜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47]
公元29年起太学,复立《易》施、孟、梁丘、京氏博士。[48]
余先生考《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八引《陈留风俗传》曰:“昭帝时蒙人焦贡。为小黄令,路不拾遗,囹圉空虚诏迁贡,百姓挥涕守阙,求索还贡,天子所增贡之秩千石。”(此条姚振宗《汉志拾补》已引之。姚云:“按此则贡为梁国蒙县人,赖以补《史传》之略。”)据此可知延寿之时代,姑以延寿于昭帝末年为小黄令,年二十余计之,亦当生于武帝天汉、太始之间,至昭帝始元二年梁敬王之立才十余岁。由此下推至昭帝之崩,仅十一年,而延寿尚须游学数年,学成后为郡吏,又数年始以察举补县令。其游学也,未必便在敬王嗣位之初;其补小黄也,亦未必适在昭帝之末;是其由始学以至筮仕,为时不过数年,时间无乃太促乎?然则供延寿资用者,恐是梁贞王毋伤,(贞王以太始元年嗣,在位十一年薨。)而非敬王定国也。(延寿之生或当在天汉之前。)延寿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