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蕺山的无善无恶思想(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体上的“有”是指对天理的肯定;对本体之“有”有执着,便是“有”的境界。儒者不否认境界上的“有”的价值;相反,境界上的“有”是达成境界上的“无”的必备工夫。王阳明“四句教”之所以称“四有”即以此。

[13] 蕺山之说本之《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之说。

[14] 容肇祖在其《明代思想史》中称蕺山之学是明代“拘谨的学者的思想”。牟宗三先生在《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中曾说蕺山之学“太清苦”。

[15] 顾泾阳语。见《明儒学案》卷58。《黄宗羲全集》第8册,页752。

[16] 黄梨洲认为两者不同,但其辩解失当。详下文。

[17] 此可与五峰之说相参。五峰说:“好恶,性也。”而朱子认为,这就是“性无善恶之意”。《知言疑义》,

《胡宏集》附录一,页330。

[18] 龙溪并非全然不言工夫,观《龙溪集》卷2中之《滁阳会语》即可见。

[19] 许敬菴说:“其后‘四无’之说,龙溪子谈不离口。”见《明儒学案》卷36,《黄宗羲全集》第8册,页129。

[20] 见《明儒学案》卷36论周海门之学处。《黄宗羲全集》第8册,页113。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