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写故事记叙文训练的实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早就有专家形容,我们高中生的记叙文训练,已经在高原地带徘徊许久了,固然不肯往丘陵后退,又苦于找不到通向崇山峻岭的入山口。从高原如何进发?这或许是所有富有责任感的语文老师该思考的问题。
近几年,我在高一任教的时间更多一些,坚持做了多方面的尝试。2009年秋季开学后,选定了“3×3母题写故事记叙文训练”(简称“母题训练”),并坚定而快乐地展开了探求。现将探求情况介绍于后。
一、“母题训练”的内涵
课题中的第一个“3”指三个母题:家里的故事、天空下的故事、教室里的故事。第二个“3”指渐进地训练三轮,第一轮不允许抄袭别人,第二轮不允许重复自己,第三轮要求努力刷新自己。“写”指向书面语的表达,“故事”指向面对生活、情节完整、生动有趣等建构。本课题只指向记叙文的训练。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为训练对象,以一学年为训练时间。
训练方略:通过渐进的辅之以活动的作文训练,让学生的立言意识从无到有,写作兴趣由淡到浓,多种积累(思想、感情、生活、知识等)由少到多,语言运用由差到好,其他能力(欲望、敏感、想象、技巧等)由弱到强。
目标细化:三个母题写三轮。第一轮,主要培养原创、情节、描写、简洁意识,进入诚实、真实的境地;第二轮,主要培养回避、小事、细节、详略意识,进入踏实、充实的境地;第三轮,主要培养时代、反思、敏感、想象意识,让学生塑造自己,进入朴实、虚实的境地。
目标达成:①让作文训练从轻据、无序、杂导、低效到有据、有序、有导、有效;②让受训者由怕写到爱写,由宿构到出新,由浅薄到钻研;③让受训者学着做生活的随行记者,渐渐地具有主动地深入生活、敏锐地反映生活、理智地呼唤生活的能力;④让受训者每人都拥有几个不同时空的文字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进而驾驭所有记叙文的命题;⑤让学生作文做到“既说真话,又得高分”。提升情感体验,促进态度生成,树立真诚、高尚、积极的价值观。
二、“母题训练”的背景
(一)鉴师知今
以往,中学语文老师如何进行记叙文教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散养式。曾有同仁笑眯眯地对我说:“对作文训练,我就是‘虚无’。说老实话,除了考语文时学生必须写作文,平时我几乎不叫学生写作,也没发现什么差距呀。”老师平时不教作文,学生平时不练作文,考场上为什么还能对付着作文呢?这是“读”对“写”的潜移默化的熏染所致。平时不叫学生写作文的老师,他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正常的。课文一篇篇地教,写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一篇篇地讲,加上学生有兴趣的课外阅读,通过对课内外范文有意无意的模仿,悟性好的学生也能写出较好的作文。这种依靠课堂的“以读促写”,不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刻意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可称之为“散养式”。
(2)圈养式。这种方式,平时坚持作文训练,但没规划,没计划。有时以时令命题让学生写,如《暑期见闻》、《走在时代春风里》等;有时以中心活动命题让学生写,如《校运会剪影》、《在校园艺术节中》等;有时追逐中考、高考试题让学生写,如《怀想天空》、《品味时尚》等。这种训练,题目布置时还算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大。
(3)牧羊式。这种类型的老师,自身是个快乐的阅读者,读经典,读流行,读古今中外,一遇到含有好观点、好段落的文章,会及时眉飞色舞地介绍给学生。诸如,李约瑟难题、余秋雨笔法、范曾背《离骚》、普希金的“假如”等等,这就把学生带到了水草丰茂、绿意葱茏的地方。再者,爱读的教师往往也喜欢写,为了试探,为了示范,为了显摆,有时会动手写一点叫“下水作”的东西,这就时不时地会充当头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儿跑。此为“牧羊式”。
(4)赛马式。重视“以读促写”,支持课外阅读,在引入时代活水的同时,每学期都有选择地动员学生参加有关的作文竞赛,如,校级的“每月走近一个名人”,市级的“中学生与社会”,省级的《定格》等。通过参与竞赛,促使参与者的作文出新,激发其他学生的写作欲望,引领所有同学的书面写作。这难道不像“赛马”?
(5)溜宠式。倡导让学生写随笔、写“放胆文”的就属于这一类。
(6)赶山式。这是与一群风华正茂、意气奔放的学生相邀而行,一同去爬山。如同游张家界,可先游金鞭溪,看群猴出没,听溪水丁冬,采拂面树叶,整个一下午,溯溪水而上。然后呢,必须攀金鞭岩。只不过,这不该是一般的观光团,应该是一个记者团。语文老师是导游兼首席记者,学生是成员和文字记者。这种方式太诱惑人了,呼唤有据、有序、有导、有效。
以上几种方式,是否有一半同仁在采用“散养式”,还有一半同仁在尝试运用“圈养式”、“牧羊式”、“赛马式”、“溜宠式”、“赶山式”。
(二)鉴生知来
以往,广大的中学生如何写作文?如何接受记叙文训练?说严重一些,他们对作文畏之如霜,行之如蚁,味之如蜡。主要问题列表如下:
(三)我的尝试
我从教近三十年,很长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以写促读”,热衷于“引导、激励、点拨”的教法。如何引导?用“片断作文巧强化”引导过,用“每学期一大作”(“马拉松作文法”)引导过,也用圈养式的即兴命题引导过。如何激励?用及时引进时文美文并加以赞赏来激励,用从习作中挑选吉光片羽加以肯定来激励,用“你命题我来写”的下水作来激励。如何点拨?每篇训练的作文,总体上有什么典型问题,个体上有什么具体问题,或在班上当堂评讲,或与学生当面交流。
可以说,通常的训练方式,原先我都涉及过,都感到不满意。如今,我正在尝试“赶山式”。
三、“母题训练”的意义
总体而言,此课题可以变原先的轻据(不顾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无序、杂导(各人根据个人喜好想怎么指导就怎么指导)、低效到较为先进的有据、有序、有导、有效。具体而言,似乎有十大“疗效”。
(1)治僵。就江苏省而言,本课题适应“五严”规定颁布后的形势,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徜徉于运用母语的苦乐训练中,三个母题写三轮,大致上每月写一篇。
(2)治胀。以往的记叙文训练题较为繁杂,学生事先不知道作文题。本课题致力于化繁为简,运用几个包孕极广的母题,分三轮进行螺旋式的训练,学生一学年的作文题目了然于胸,以期待以少胜多。
(3)治瘸。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读写互促,可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以读促写,却轻视以写促读,或者说,在以写促读方面研究得很少,严重地缺少对策。本课题着力于“以写促读”及“读写互促”的研究。
(4)治虚。眼下的中学生文风不正,不爱读书者,笔下的文章娃娃腔,笔墨非常幼稚;尚爱读书者,写作时主要依赖于套作,其作文一副成人腔。作文必须从生活出发,努力调动生活体验,我手写我心,抓拍“垂杨柳在水中的倒影”。本课题训练中,每一篇文章都旗帜鲜明地要求原创,反对抄袭。
(5)治旧。题目繁杂的作文训练,有点像脚踩西瓜皮,缺少明确的意图、方式和目标。本课题的训练,强调每作有不同的收获,每轮有明显的意图和达成的境界,还有贯穿始终的总策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就有了全新的建构。
(6)治乱。本课题的系列命题看似简单,实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心词前的几个定语“家里”“教室里”“天空下”,几乎涵盖了我们活动的所有时空。
(7)治滥。传统作文训练的效果堪称“少慢差费”。认真参与本课题训练的学生,一学年下来,会拥有几个原创的、不同时空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心打磨的文字故事。有了这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故事储备,一旦走进考场,如果选择写记叙文,会感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8)治贫。贫乏是语文也是作文的致命伤。每学期就专题带领学生训练几篇,再挑选若干“好题”进行审题训练,其训练量较为可观,这可以有效地促进记叙思维心智技能的发展。如果每学期都坚持专题和“好题”的交互训练,作文一定能脱贫致富。
(9)治惰。专题作文每月必作,这是在培养学生按时作文、勤于写作及立言立德的习惯。
(10)治洋。本课题便于形成自己的乡土、校本教材。
四、“母题训练”的初探
(一)训练概况
2009年学期至今,已有两届我任教的高一学生参与了三轮训练。第一学年更强调量,师生各自写了12篇作文。第二学年更强调质,就专题而言,一学年只要学生写9(3×3)篇作文。
指导方法有:下水示范法、活动辅助法、题材归纳法、专题讲析法、习作升格法等。
批阅方法有:符号批改法、首篇精批法、对照重写法、互阅推荐法、主动送阅法等。
(二)训练点击
(1)“下水示范法”。布置写第一篇作文时,我对学生说:你们先写《家里的故事》,我先写《天空下的故事》,咱们同时写。我写好了输入电脑,在班上投影展示,朗读全文。如果我没有当众展示,你们也可以不写、不交作文。于是,暑假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我恭敬地坐在办公桌前写作文,一写“天空下的故事”:忧对洞庭湖(略)。
(2)符号批改法。我批阅作文几乎不写评语,主要打四个符号:第一个是赞扬的符号波浪线,在好的用词、好的语句、好的段落下面毫不吝啬地打上波浪线。第二个是删节的符号,对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毫不留情地删去。第三个是改的符号,对一眼就发现的语、修、逻问题,毫不马虎地打上改号,并进行修改。第四个是问的符号,对看不清楚的、看不懂的、明显有疑问的毫不牵就地打上问号。
近几年,我在高一任教的时间更多一些,坚持做了多方面的尝试。2009年秋季开学后,选定了“3×3母题写故事记叙文训练”(简称“母题训练”),并坚定而快乐地展开了探求。现将探求情况介绍于后。
一、“母题训练”的内涵
课题中的第一个“3”指三个母题:家里的故事、天空下的故事、教室里的故事。第二个“3”指渐进地训练三轮,第一轮不允许抄袭别人,第二轮不允许重复自己,第三轮要求努力刷新自己。“写”指向书面语的表达,“故事”指向面对生活、情节完整、生动有趣等建构。本课题只指向记叙文的训练。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为训练对象,以一学年为训练时间。
训练方略:通过渐进的辅之以活动的作文训练,让学生的立言意识从无到有,写作兴趣由淡到浓,多种积累(思想、感情、生活、知识等)由少到多,语言运用由差到好,其他能力(欲望、敏感、想象、技巧等)由弱到强。
目标细化:三个母题写三轮。第一轮,主要培养原创、情节、描写、简洁意识,进入诚实、真实的境地;第二轮,主要培养回避、小事、细节、详略意识,进入踏实、充实的境地;第三轮,主要培养时代、反思、敏感、想象意识,让学生塑造自己,进入朴实、虚实的境地。
目标达成:①让作文训练从轻据、无序、杂导、低效到有据、有序、有导、有效;②让受训者由怕写到爱写,由宿构到出新,由浅薄到钻研;③让受训者学着做生活的随行记者,渐渐地具有主动地深入生活、敏锐地反映生活、理智地呼唤生活的能力;④让受训者每人都拥有几个不同时空的文字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进而驾驭所有记叙文的命题;⑤让学生作文做到“既说真话,又得高分”。提升情感体验,促进态度生成,树立真诚、高尚、积极的价值观。
二、“母题训练”的背景
(一)鉴师知今
以往,中学语文老师如何进行记叙文教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散养式。曾有同仁笑眯眯地对我说:“对作文训练,我就是‘虚无’。说老实话,除了考语文时学生必须写作文,平时我几乎不叫学生写作,也没发现什么差距呀。”老师平时不教作文,学生平时不练作文,考场上为什么还能对付着作文呢?这是“读”对“写”的潜移默化的熏染所致。平时不叫学生写作文的老师,他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正常的。课文一篇篇地教,写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一篇篇地讲,加上学生有兴趣的课外阅读,通过对课内外范文有意无意的模仿,悟性好的学生也能写出较好的作文。这种依靠课堂的“以读促写”,不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刻意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可称之为“散养式”。
(2)圈养式。这种方式,平时坚持作文训练,但没规划,没计划。有时以时令命题让学生写,如《暑期见闻》、《走在时代春风里》等;有时以中心活动命题让学生写,如《校运会剪影》、《在校园艺术节中》等;有时追逐中考、高考试题让学生写,如《怀想天空》、《品味时尚》等。这种训练,题目布置时还算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大。
(3)牧羊式。这种类型的老师,自身是个快乐的阅读者,读经典,读流行,读古今中外,一遇到含有好观点、好段落的文章,会及时眉飞色舞地介绍给学生。诸如,李约瑟难题、余秋雨笔法、范曾背《离骚》、普希金的“假如”等等,这就把学生带到了水草丰茂、绿意葱茏的地方。再者,爱读的教师往往也喜欢写,为了试探,为了示范,为了显摆,有时会动手写一点叫“下水作”的东西,这就时不时地会充当头羊。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儿跑。此为“牧羊式”。
(4)赛马式。重视“以读促写”,支持课外阅读,在引入时代活水的同时,每学期都有选择地动员学生参加有关的作文竞赛,如,校级的“每月走近一个名人”,市级的“中学生与社会”,省级的《定格》等。通过参与竞赛,促使参与者的作文出新,激发其他学生的写作欲望,引领所有同学的书面写作。这难道不像“赛马”?
(5)溜宠式。倡导让学生写随笔、写“放胆文”的就属于这一类。
(6)赶山式。这是与一群风华正茂、意气奔放的学生相邀而行,一同去爬山。如同游张家界,可先游金鞭溪,看群猴出没,听溪水丁冬,采拂面树叶,整个一下午,溯溪水而上。然后呢,必须攀金鞭岩。只不过,这不该是一般的观光团,应该是一个记者团。语文老师是导游兼首席记者,学生是成员和文字记者。这种方式太诱惑人了,呼唤有据、有序、有导、有效。
以上几种方式,是否有一半同仁在采用“散养式”,还有一半同仁在尝试运用“圈养式”、“牧羊式”、“赛马式”、“溜宠式”、“赶山式”。
(二)鉴生知来
以往,广大的中学生如何写作文?如何接受记叙文训练?说严重一些,他们对作文畏之如霜,行之如蚁,味之如蜡。主要问题列表如下:
(三)我的尝试
我从教近三十年,很长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以写促读”,热衷于“引导、激励、点拨”的教法。如何引导?用“片断作文巧强化”引导过,用“每学期一大作”(“马拉松作文法”)引导过,也用圈养式的即兴命题引导过。如何激励?用及时引进时文美文并加以赞赏来激励,用从习作中挑选吉光片羽加以肯定来激励,用“你命题我来写”的下水作来激励。如何点拨?每篇训练的作文,总体上有什么典型问题,个体上有什么具体问题,或在班上当堂评讲,或与学生当面交流。
可以说,通常的训练方式,原先我都涉及过,都感到不满意。如今,我正在尝试“赶山式”。
三、“母题训练”的意义
总体而言,此课题可以变原先的轻据(不顾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无序、杂导(各人根据个人喜好想怎么指导就怎么指导)、低效到较为先进的有据、有序、有导、有效。具体而言,似乎有十大“疗效”。
(1)治僵。就江苏省而言,本课题适应“五严”规定颁布后的形势,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徜徉于运用母语的苦乐训练中,三个母题写三轮,大致上每月写一篇。
(2)治胀。以往的记叙文训练题较为繁杂,学生事先不知道作文题。本课题致力于化繁为简,运用几个包孕极广的母题,分三轮进行螺旋式的训练,学生一学年的作文题目了然于胸,以期待以少胜多。
(3)治瘸。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读写互促,可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以读促写,却轻视以写促读,或者说,在以写促读方面研究得很少,严重地缺少对策。本课题着力于“以写促读”及“读写互促”的研究。
(4)治虚。眼下的中学生文风不正,不爱读书者,笔下的文章娃娃腔,笔墨非常幼稚;尚爱读书者,写作时主要依赖于套作,其作文一副成人腔。作文必须从生活出发,努力调动生活体验,我手写我心,抓拍“垂杨柳在水中的倒影”。本课题训练中,每一篇文章都旗帜鲜明地要求原创,反对抄袭。
(5)治旧。题目繁杂的作文训练,有点像脚踩西瓜皮,缺少明确的意图、方式和目标。本课题的训练,强调每作有不同的收获,每轮有明显的意图和达成的境界,还有贯穿始终的总策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这就有了全新的建构。
(6)治乱。本课题的系列命题看似简单,实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心词前的几个定语“家里”“教室里”“天空下”,几乎涵盖了我们活动的所有时空。
(7)治滥。传统作文训练的效果堪称“少慢差费”。认真参与本课题训练的学生,一学年下来,会拥有几个原创的、不同时空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心打磨的文字故事。有了这真实、新颖、生动、深刻的故事储备,一旦走进考场,如果选择写记叙文,会感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8)治贫。贫乏是语文也是作文的致命伤。每学期就专题带领学生训练几篇,再挑选若干“好题”进行审题训练,其训练量较为可观,这可以有效地促进记叙思维心智技能的发展。如果每学期都坚持专题和“好题”的交互训练,作文一定能脱贫致富。
(9)治惰。专题作文每月必作,这是在培养学生按时作文、勤于写作及立言立德的习惯。
(10)治洋。本课题便于形成自己的乡土、校本教材。
四、“母题训练”的初探
(一)训练概况
2009年学期至今,已有两届我任教的高一学生参与了三轮训练。第一学年更强调量,师生各自写了12篇作文。第二学年更强调质,就专题而言,一学年只要学生写9(3×3)篇作文。
指导方法有:下水示范法、活动辅助法、题材归纳法、专题讲析法、习作升格法等。
批阅方法有:符号批改法、首篇精批法、对照重写法、互阅推荐法、主动送阅法等。
(二)训练点击
(1)“下水示范法”。布置写第一篇作文时,我对学生说:你们先写《家里的故事》,我先写《天空下的故事》,咱们同时写。我写好了输入电脑,在班上投影展示,朗读全文。如果我没有当众展示,你们也可以不写、不交作文。于是,暑假开学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我恭敬地坐在办公桌前写作文,一写“天空下的故事”:忧对洞庭湖(略)。
(2)符号批改法。我批阅作文几乎不写评语,主要打四个符号:第一个是赞扬的符号波浪线,在好的用词、好的语句、好的段落下面毫不吝啬地打上波浪线。第二个是删节的符号,对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毫不留情地删去。第三个是改的符号,对一眼就发现的语、修、逻问题,毫不马虎地打上改号,并进行修改。第四个是问的符号,对看不清楚的、看不懂的、明显有疑问的毫不牵就地打上问号。
下一篇: 语文教学的“追问”的意义和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