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双线联系,关系稳定
网络具备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件(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的4A元素,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 不同的网络工具各有所长,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论坛注重深阅读、微博注重浅阅读、微信注重即时性、人人网注重相关性、QQ注重交互性。在这样便利的技术条件下,信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同时能够凭借高度的互动性维持对话题的热情。而对这些意见领袖和他的受众来说,他们的虚拟互动实际基于现实的社交网络,意即他们实际上身处一个共同的环境、拥有趋同的价值取向和核心利益。这种线上线下的双线联系,保证了双方之间的稳关系。
三、高校网络学生意见领袖类型
高校网络学生意见领袖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形成和发展是传统的学生骨干、学生精英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团学干部和其他学生干部的总称。团学干部团学组织是学生自治团中,以共青团和学生会等主流学生自治组织为代表的一类组织的总称团就是共青团,团委、团总支;学就是校学生会和院系学生会。团学干部则是这一类组织中的学生干部的总称,包括团总支干部、学生会干部等。团学干部是学生干部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高校全面普及,学生干部更是网络上的活跃分子。线下广阔的校园人际网络、第一手信息的获取优势和学生干部的超然身份有利于他们顺理成章的成为网络中的高校意见领袖。但实际上,在网络中关注度较高的学生干部不少,但是真正成长为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热衷和受众形成信息交互的高校学生意见领袖却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他们不需要通过特立独行、哗众取宠便可以获得较高的关注;另一方面则是长期浸淫学生官僚体系使得他们政治正确、不会在网络上多作表达以免引火烧身。
(二)社团骨干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唱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数学社、物理社、化学社等等。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网络的有机结合是高校学生活动的总体趋势。网络有助于社团活动扩大影响、提高关注,同时网络也帮助一些乐于发声的社团骨干获得了高校网络学生意见领袖的角色。这一类网络意见领袖经常发布或者转发和自己密切相关的活动或组织的信息,同时借助自己的背景优势,推广社团和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类微博意见领袖发布微博的频率高、内容专业性强,粉丝对其信息的需求更具有主动性。同时,粉丝与博主、粉丝与粉丝间因为拥有共同的信息需求,互动更加频繁。
(三)明星学生
明星学生是指高校学生中因为某方面的才华、成就或是事迹而广受校园师生甚至全社会关注的学生个人。明星学生的广泛知名度有的是来自进入高校之前,如蒋方舟在2008年有争议地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之前就早已年少成名;有的则是在进入高校之后,如名噪一时的复旦大学退学学生袁涛,在校期间就是因为系列“维权事件”数次抨击母校,言辞犀利从而成为全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但并非是成名就有利于他们成为网络中的学生意见领袖,如同样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奶茶妹妹章泽天,尽管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且在入校后声名益张,但自始至终她只是作为一个名人在高校中存在,并没有成长为一个意见领袖,更不是网络中的高校意见领袖。由此可见,无论是名人还是非名人都要借助网络强化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才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明星学生是高校网络学生意见领袖中最为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类型。在几种类型的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中,该类型往往是最具备攻击性和不妥协性的。他们非常明确网络赋予他们的权利和责任,热衷履行对高校和社会的监督和推进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