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当今时代,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进而改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着眼于全职业生涯周期的课程组织新模式。文章阐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下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意义;从模块化课程开发、模块化课程教学及模块化课程考评等角度,揭示了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问题;从模块化课程建设原则、课程开发策略、课程教学策略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策略等层面,提出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对策。
[论文关键词]模块化 课程建设 中高职教育衔接
强化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是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是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指导我国教育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中高职教育衔接工程是我国职业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通过开发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促进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由于课程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高职衔接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暴露出模块化课程设计理念落伍、模块化课程开发偏离市场需求和学生的求学诉求、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模块化课程建设是创建特色型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关键,有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对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实施路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开发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开发活动主要有如下问题:
1.中高职院校缺乏契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实体,培育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层次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其模块化课程在开发阶段缺乏对该专业对口就业市场的必要调研和对未来就业趋势的充分认知,这使得课程开发的方案设计偏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定位,使得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具备从事指定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
2.职业院校没有将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和系统考量。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问题上各行其是,课程内容大面积交叉重叠;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协调,任课教师未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协调好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没有体现中高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3.中高职院校没有与企事业单位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开发模块化课程。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已经引起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职业教育的广泛重视,但目前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部分中高职院校不重视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未能有效吸引企业的资深人士参与职业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使得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的真实需求相脱离,从而不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与中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认知水平和认知角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中高职院校在制订模块化课程开发方案时,没有对该课程所属专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考虑职业岗位的真实需要,从而不能将课程开发方案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或岗位所要求的技能相结合,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教学的问题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教学过程易暴露如下问题:
1.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教学易出现系统性与科学性欠缺的问题。当前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尚未形成统一、连贯的教育体系,同类专业之间缺乏衔接和递进。中高职教学体系是以课程为教学单元的传统教学体系,部分引入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中高职院校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专业模块教学教材,没有成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这使得任课教师难以迅速熟练地掌握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考核标准,从而暴露出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把握不到位、教学进度控制不精确等诸多问题。
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教学易出现理论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不同步的问题,导致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进行训练。在模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常运用理论课程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容易导致实训教学组织与理论课教学组织脱节。
3.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对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技巧缺乏有效把握。多数教师和学生只能使用适合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教材及辅助学习资料展开学习,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都缺乏支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教辅材料的支持,没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帮助,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情绪。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模块化课程考评的问题
模块化课程建设要求中高职院校建立基于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标准化教学绩效考评制度。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下的模块化课程考评存在如下问题:
1.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存在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当前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重视对学生掌握固化知识的教学效能评估,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水平的有效评估;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考评,忽视对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考评;重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素养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的必要尊重。这导致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向偏离职业教育目标设立的初衷,降低了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比,使职业教育文化建设效果浮于表面而未能深入。
2.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在程序和方法上存在问题。中高职院校的模块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评估流程不够规范,评估方法缺乏系统性,对评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缺乏科学合理性,从而使得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难以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活动,并为此投入大量资源来追求优异的评估结果,以期提升中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但此举在执行过程中易导致应对上级监督和评估的举措流于形式,偏离外部的评估目标。中高职院校对本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建设普遍不够重视,具体的评估过程缺乏规范性,评估方法也缺乏科学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内部监控与评估过程的严格要求导致学校内部问题的外部化,从而影响校方声誉,不利于学校展开招生和就业工作。此外,校内各部门职工与教工之间过度熟稔的人际关系,使得校内管理部门难以严格按章办事,从而影响了教学主管部门的监督与评估质量。
二、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模块化课程建设的原则
1.中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或岗位需求为导向来制定模块化课程建设标准。中高职的课程结构应当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深入市场调研的方式掌握当前社会对指定职业或岗位的需求特征,并以此制定各门课程及各教学模块的建设标准。部分实用性较强的中高职专业,可以依据人社部已颁发的职业分类制度和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来制定统一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准则。在人才培养准则中,应明确中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定位,以高效的教育分工协作方式来提升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效能。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将中高职的同类课程教学内容衔接起来,从而在有效满足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的前提下,提升中高职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使得学生在同等的学习时间内能获得岗位所需的更强的从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