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中高职院校应当以从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规范模块化课程建设工作。中高职院校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轴心,正确处理好中高职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科学匹配问题,实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中高职教育的理论与技能教学的衔接。模块化课程建设既要重视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的职业技能实践基础的差异,也要重视他们之间存在的学力基础的差异。中职阶段教学工作应当在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以基础理论知识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强调“学中做”为指导理念的教学,强化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在高职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掌握能力教学为重点,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做中学”为教学指导理念,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这要求中高职教育明确划分通识性课程模块和专业性课程模块,并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辅资料、教学评估标准及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等要素有机组合为一体,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的从业核心能力。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模块化课程开发策略
  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模块化课程开发策略可以从时间序列和内容重构等两个维度有序展开。
  1.模块化课程教学时间序列安排应符合中高职衔接式教育模式的基本规律。中高职衔接式教育模式是由若干前后连贯的教学活动构成的。中高职衔接式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依照由易到难、由通识课程到专业课程的顺序展开,并在学生对具体课程内容的认知顺序、智力与素质培养顺序依次递进的基础上来安排具体知识模块的教学时间顺序,以确保学生系统地获取专业知识。教学单位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将课程划分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独立教学模块,便于学生有选择地修习该课程。中高职衔接下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活动,其组成成分繁多,因此,任课教师应将各模块所蕴含的教学知识与教学技能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由此形成在教学时间轴线上的知识教学时间序列、能力教学时间序列及素质培养时间序列。教育工作者应将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序列及教学效果三者有机融合为一体,使得中高职教育活动形成有序连贯的一体化教育系统。
  2.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序列安排应符合中高职衔接式教育模式的基本规律。模块化课程教学活动应当按其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来优化其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中高职衔接式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可以划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技能教学模块及综合创新教学模块等。一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式理论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应着力于对中职教育阶段与高职教育阶段的理论教学内容分工。中职阶段的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工作,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相关的基本定义、基础定理和基础性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认知,并适度培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前沿的重点关注,为下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高职阶段的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工作,应重点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来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二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式实践课程模块教学设计应细化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块设计等内容,并着力于划分中职教育阶段与高职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分工。中职阶段的实践教学应偏重于专业课程型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亦应与中职阶段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相匹配,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亦应与中职阶段理论教学内容相融合;高职实践教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结合其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模块化课程教学策略
  模块化课程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所采取的教学行为的总称,是保障教学活动秩序有效进行的手段。中高职院校在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1.中高职院校应当基于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以作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立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中高职学生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及质量水平,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职场定位,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因此需要中高职院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当着眼于人才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确保在较为漫长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为地方社会与经济输送的人才能满足社会需要。中高职教育衔接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水平,切实保证将教学内容安排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相契合。中高职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诉求和人才市场的实时需求动向,便于学校及时掌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并修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中高职院校应当基于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立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群或岗位群。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群设计,是中高职院校预先设计的各专业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岗位的集合。职业群设计方案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清晰地阐述职业活动的若干基本功能单元,并将其与模块化课程的各教学模块单元相对应。中高职院校可以将各职业功能模块划分为基本模块和可选模块两类,制订差异化课程模块教学方案,并实施针对各模块的单独考核和独立授予证书策略。同时,中高职院校还应当制定各模块单元的核心技能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和水平,并开发支持学生核心技能培训的教材,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3.中高职院校应当基于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职业群设计方案来确定教学内容模块。在设计具体的模块内容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应坚持系统性原则来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教学法应当秉持系统设计与分步实施的策略。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模块化课程教学的诸多方面。中高职院校应当将模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法等教学基本要素进行优化重组,形成适合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升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二是应坚持实践性原则来设计模块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式是中高职教育衔接工程中的教学制度创新,具有新颖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育主管者应当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诉求来制订模块化课程教学的具体变革方案,并在实践中根据前期模块化课程教学变革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
  (四)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策略
  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是检验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可以按照以下策略来展开。
  1.中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针对模块化课程的目标要素与方案(Object Factor Program,OFP)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针对模块化课程的目标要素与方案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充分考虑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背景,并汲取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了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背景评价与模块化教学的教育目标的统一评估。通过向针对模块化课程的目标要素与方案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输入影响教学目标各影响因子的测量值的方式,来提出相对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估值。针对模块化课程的目标要素与方案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三个要件,即教学目标、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方案,三要件构成相对统一与封闭的评估流程循环。对于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效能评估而言,教学质量评估者首先应在分析专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理解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精髓,掌握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针对的社会需求类型;其次,评估者应将影响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各要素分解,并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实施措施;最后,评估者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将各评估要素值进行汇总,总结出评估的最后结果,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教学质量整改方案。
  2.中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针对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全程监控体系。为便于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具体落实,教务部门和教学部门可通过协商的方式,将课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以形成若干利于教学实务操作的课程教学模块。由于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支撑其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课程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模块之间具有有机性的特点,这要求中高职院校建立针对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全流程监控体系,以有效促进各门课程之间及各模块之间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针对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全流程监控,应当起始于课程设置,包括对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的监控、对模块化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监控、对模块化课程教学效能评估过程的全方位监控等具体内容。中高职院校应当在对企事业单位和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做出面向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全流程监控设计方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