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小组调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小组调查法也称团体探究法。它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调查(investigation)、互动(interaction)、解释(interpret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其特点之一就是小组的研究任务是具有挑战性的、多维度的问题。该学习法可用于课文背景知识、课文专题讨论等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对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专题讨论,都以该学习形式分配给不同学习小组:(1)任务分配:明确任务后,以抽签决定或各小组自行选择的形式,将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2)小组成员勾勒出任务框架,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影像资料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3)小组成员间交流讨论,形成学习成果,以文本或运用PPT、电子杂志等多种视听手段呈现研究结果。(4)各组汇报人向全班呈现学习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向其提问或与之讨论。(5)教师和其他组员做出评价,给予反馈。
  在笔者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一些涉及课文作者或主人公的背景知识如Mark Twain、Michael Jordan、Christopher Reeve、Albert Einstein等及课文涉及的背景知识如纳粹集中营(Nazi concentration camp)、环境污染等,都要求学生以小组调查的形式去研究资料,获取信息,并最终形成文件供全班同学分享。这种活动形式同样适用于可分为若干子课题的主题研究,如在学习完一篇母亲节和音乐有关的课文后,笔者分别以“西方节日”和“西方音乐”为主课题,分为 “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和classic music,country music,New Age,pop music,jazz,gospel,rock &roll,rap,hip-hop,Rhyme & Blues等不同的子课题,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西方节日或一种西方音乐类型进行研究,就课题内容进行专题介绍。整个学习调查过程学生都是自主完成,每个知识点都由学生建构,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上由老师教给学生。通过这一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文化视野,增加了人文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同时,在材料准备和课堂陈述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思考、结对、分享(Think Pair Share)。英语学科是一门以语言交流为基础的学科,在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而授课时间有限,学生课堂语言实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挤压。笔者在课前(before-reading)或课后(after-reading)的问题讨论环节中采用此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更多课堂语言实践的机会。具体做法如下:(1)先给学生时间就某个问题独立思考,思考时可以用关键词(key words)、主题句(topic sentences)记录下自己的主要观点。(2)以小组为单位,或2~3位同学一组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观点。(3)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在班上口头汇报,与全班同学分享。例如第二册第三单元I Can’t Accept Not Trying,是一篇Michael Jordan介绍自己成功秘诀的自传性文章,学习完课文后,笔者以“key factors to success”为主题讨论成功的因素,帮助他们结合自己实际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或目标。又如在学习完第二册第五单元Precious Legacy后,以“the most precious gift I’ve had”为主题,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有的谈了父母关爱、朋友情谊,有的则说到了师生情谊,等等,在练习口语的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探讨的主题。
  4.学业争辩法(Academic Controversy)。该合作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开发的,他们认为,形成思维冲突、观点争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极有效的方法,它能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基本步骤为:(1)选择一个学生能驾驭掌握的内容为主题,且这一主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可以得到证明。(2)学习小组自行或抽签选择成为争论的正反方。(3)各小组成员学习相关的论点材料,寻找、收集支持自己论点的依据和有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份说服力强的说明材料。(4)正反两方组员轮流阐释、介绍自己的观点。每个人认真仔细倾听对方发言,并作一些适当的记录。(5)自由辩论:学生借助自己掌握的论点和数据对对方的论点和数据提出质疑或针锋相对的评价。(6)每个学生都应作详细的记录并真正掌握、理解对方的真实含义。辩论结束后,根据辩论双方提供的论点、论据,撰写出独立的学习报告。
  大学英语教学中,当文章阐述两种观点或一件事物的正反面时,可以采用此方法。如第四册第二单元I Was Deceived讲述的是一个因网恋受欺骗的故事,笔者以“Can people make true friends on the internet?”或“Is there true love on the internet?”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通过争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争辩中收获了更多的观点和知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共同学习法(Learning Together)。和其他合作学习方式相比,共同学习法是一种概念框架性质的学习方法,没有直接可用的操作程序。在共同学习情境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和同伴的学习具有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它强调了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积极互赖、直面互动、人人尽责、小组技能和小组反思,可用于课文预习、课文语言点学习、课后练习等方面的学习。如在课文预习阶段,小组成员记录下学习要点、难点及问题,然后通过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汇报出本组所负责部分出现的要点及问题。该学习法还可以用于口语练习及英语歌曲学习、英语话剧表演等。如在学习了音节、节奏、重音、押韵的知识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朗诵一首英文诗歌,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既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感受到英语诗歌的音韵之美,又激发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6.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 Game Tournament)。竞赛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用于词汇、语言点的复习及课后练习等。如在上课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例举所学单词相关的习语、谚语,增加词汇量,扩充词汇知识。小组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出于集体荣誉感,相互督促、共同努力,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取得了比单纯的听写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改变了师讲生听,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和训练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合作学习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发挥了教学民主,活跃了课堂气氛,降低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习者的焦虑心理,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有利于发挥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精神,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组织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另外,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只是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整个课程唯一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方式,能很好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发挥了大班制课堂的教学优势。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