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公益创业的概念、公益创业教育的兴起,以及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依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加强公益创业相关理论研究、开发公益创业相关课程、强化公益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学生公益创业能力等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益创业 社会责任 就业能力
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由此,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转型,进入一个“面向学生全体,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阶段。然而,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必须加以丰富。作为一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公益理念与创业技能的新兴创业教育模式,公益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关注热点。
一、公益创业及公益创业教育的兴起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Gregory于1998年提出,指的是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感召下,面向社会需要,积极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为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活动组织形式,公益创业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被公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因为向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而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公益创业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公益创业教育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国外的公益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并进入了西方著名大学的课堂。国内的公益创业教育发端于2003年举办的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公益创业培训;2007年,中国首个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湖南大学成立;2009年,清华大学主办了国内首届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大赛,北京大学则同时创建了公益创业研究会。由此可见,国内的公益创业教育虽然发展相对国外较晚,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发展前景却是非常广阔的。
2011年10月,《中国青年报》进行了一项有关公益创业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6.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大有可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这表明,公众看好公益创业的潜能,这个领域有可能成为未来毕业生就业的新出路。因此,公益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前景良好。
作为国内公益创业的先锋,湖南大学创立了基于集群的“公益助学+创业+就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构建“授人以鱼(公益助学)→授人以渔(就业)→授人以业(创业)→授人以智(研究)”四层次的公益创业教育系统,对本科院校的公益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将公益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相结合,甚至上升为与大学的整个使命有机结合,取得了业界公认的突出成绩。
二、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仅仅依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同时,学校创业教育以及学生创业实践的商业氛围浓重,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公益创业教育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社会公益实践与创业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公益活动进行社会化生存体验,既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又激发其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其社会公德水平,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为学生搭建新的创业平台,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所学与所用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公益创业教育是对高职教育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增强学生的就业和服务社会能力。公益创业门槛低于商业创业,公益创业可以让大学生较快地接触真实而具体的社会关系,尝试设定社会目标,管理人力资源,动员社会资源。鼓励有公益理想或公益兴趣的高职学生,自发组建公益创业团队或形成公益创业网络,依托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针对所处区域的特定社会公共需求,通过各类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富有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的形式,将公益项目和公益事业办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实体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因为兼顾了社会使命和学生的创业诉求,必将成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渠道。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素养
目前,入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素养与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都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推动高职学生将公益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既能够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公益创业其实是一个学生自我认知的过程,学生在公益项目的开发中可以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更具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实现社会责任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双重提高。同时,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公益意识的提升,又可以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增强,为其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