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习得乐观”的教育模式探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因为缺少目标导致遇到困难时“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在大学中比比皆是:在上课时毫无动力,平时也缺乏进取心,一旦遭到挫折时首先想到放弃,不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他们玩世不恭、吊儿郎当,拖延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他们还往往消沉在个人的世界里,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深深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大学生活失去信心,对人生的意义失去追寻的动力。这些大学生由于没有发展目标就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乐观的产生核心是发展目标的建立。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深信这些目标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定会实现。有了这样的目标,大学生无论经历怎样的事件或生活经历,他们都会更易于保持乐观,能够从生活事件中的不幸看到万幸,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从“山穷水尽疑无路”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人心中一直有希望,人就可能有坚定的行动,就有可能将不利变为有利。乐观的人相信事情总会有好转的时候,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成功意念,激发更强大的成功动力,从而获得真正成功的机会。
  2.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信。理性情绪疗法(Re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来改变个体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个体消除或减轻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能帮助大学生以理性思维(即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即不合理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认知,以改变由非理性想法所带来的情绪困扰,从而习得乐观。
  理性情绪疗法的关键在于辩证地看待事件带来的影响。如寓言中,老人有卖雨伞和卖布鞋两个儿子,原先无论天晴和下雨都很伤心,因为总有一个儿子生意不好做,在智者引导下,老人改变了思维的方式,就转忧为喜。其实任何事情,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其结果均都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只关注不利的一面,极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失望的情绪,无法自拔;而多关注有利的一面,或者做到合理的取舍,才能让大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
  通过实施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自信。由于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不同会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情绪。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使大学生减少或消除已有的情绪障碍。教育中要注重让学生认知到乐观和悲观是从不同侧面看待问题的心态,抱怨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如果换一种思维方法,换一种想法,转变观念,排除非理性观念,采取积极、理性的想法,对于大学生“习得乐观”的养成也是受益匪浅的。
  3.改变归因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动机水平。归因,是指我们如何归结影响事物的因素,就是对事件的发生进行解释、找原因。同样的成功或者同样的失败,人们的归因是不同的。乐观的人通常把消极事件归因于暂时的影响,是偶然发生的而不是必然发生的事件,认为消极事件的产生多是因为外在的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而悲观归因风格的人则反之。归因结果对个体未来的成就和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归因会导致个体不同的倾向和情绪,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好结果的预期、期待与努力。
  大学生对自己遭遇的挫折的自我归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1)退缩型归因:随着大学生屡遭生活的各种挫折,往往容易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缺乏能力,甚至责怪自己智商低,不够聪明,产生强烈的自我谴责和自我否定的自卑感。(2)攻击型归因:在遭遇挫折之后,周围的教师、父母、朋友不鼓励不支持,反而批评、指责、嘲讽。谩骂,别人的否定会让大学生出现本能的维护自尊心的表现,因此学生在态度和情绪上均容易出现对抗,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因自尊心受辱而感到的痛苦,出现攻击性行为。(3)成就型归因:当大学生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自身努力时,则会使他产生积极的信念,修改个人的抱负水平,形成良好的自我态度,在失败面前保持较高的自信心,加大努力强度,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大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往往会让他们承担过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学习与发展的动机水平。归因训练能通过一定程度的干预程序,改善或纠正个体在对失败或成功等不同结果上的错误态度,使其能学会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教学中为促使大学生归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做到对不同遗传天赋、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同个性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抱负程度的大学生,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热切爱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获得催人奋进的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通过管理自己、控制自己,在发掘事件背后的成因时,转变归因方式,努力促使自己形成乐观归因风格。通过不断训练个体与自己的悲观归因和想法做出激烈的辩论、批判和反驳,不断让其内心升发出强烈的斗志,成就的动机激发了,才能得出成功的动力和无限的力量。
  4.追寻生命愿景,激发大学生发展的巨大潜能。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整个过程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是自然伴随生命的展开而存在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压力是否能压垮你取决于你内在的处理压力的方式和能力。心理学者李红提出生命愿景作为一种新的压力应对源,在心理健康乐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生命愿景就是对于自我超越的生命意义的信念追寻和执著,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控制感。生命意义是一个人对于生命的积极思考和内心信仰,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就是人们想达到目标的决心以及为此而倾尽全力的过程。
  对大学生而言,追寻生命愿景的关键在于其追求层次的不断提升。生命愿景跨越了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以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找到生命意义并努力去追寻是大学生活的最强大动力,对生命意义生活目标的追寻找到自己的优点,并宽容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的个性,并激发自身最大的发展潜能。随着追求水平的提高,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认真对待,尽职尽责,无论成败内心都会油然而生对自己付出的幸福感,从而更有信心期待好结果的产生。在此情况下,无助感的产生概率就会下降,乐观感的产生几率会上升。
  生命愿景作为一种新的压力应对源,也是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注重从失败中看到成功,从丧失中看到收获,从消极转向积极,从忧郁转向乐观,同时还注重对缺点、错误、失败以及所有客观现实的接纳。这些生活哲学必然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愿景的培育,让学生产生乐观又现实的思维方式,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乐观的习得,乐观并不是简单的盲目的乐观,这是建立在对现实深刻体会和认识之后的乐观,乐观的态度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新校园新生活的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和解释所遭遇的事情。那些对学校生活同时具有乐观性和现实性的学生,那些建立积极合理的人生目标并对此产生强的控制感的学生,那些善于发现自身优点不断提高自信水平的学生,那些追求层次不断提升且勇于承担责任的学生,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更倾向于使用良好的应对策略以渡过危机。而在学习与生活中缺少成功体验自信偏低的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迷失发展方向的学生,看待问题存在偏激角度过分消沉的学生,内心缺乏信仰导致发展动力缺失的学生,他们往往是“习得乐观”的困难者,遇到困难与挫折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丢失乐观,受影响的是整个人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