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高水平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首先,定位准确。一是学校体育学教材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学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学习中的价值和地位,反映当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特点,适应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并与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改革思路与目标相适应,体现当代新的体育教育理念,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类课程指导纲要》的总体要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科学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切实针对特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企图用一本教材去满足所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要选择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容体系,以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
其次,内容先进。教材要紧随学术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反映国内外学校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趋势,同时适度反映体育教学论以及相临学科的研究进展,将教育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有关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内容选择的先进性,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以人为本。学校体育学教材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生换位思考,与学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着想;体现出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实用价值,兼顾学生、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和谐统一;注重“为人”和“为师”,努力化解难点,能真正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教书育人能力和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养,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达到学习目标。
第四,取舍合理。教材的任务是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介绍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不必贪多求全,不要写成包罗万象的使用手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体育学教材要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与典型活动为主线,以学校体育中的学习和教学为基础,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体育、怎样培养教育学生为核心,强化体育学习的身心特征、体育学习的个别差异、体育学习策略和体育教学的设计与策略、体育教学目标与评价、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师等内容,并提出明确要求。
第五,体系得当。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材体系,不仅使教材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还要注意逻辑清晰、降低台阶、分散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学校体育学教材既要讲究学理的渊源、继承、发展、创新,自成内容体系,具有科学的严密性,更要讲究方术的方法、技术等应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致力于学校体育学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注重选编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等方面应用价值高、指导意义强的知识理论和心理学方法、技能,以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3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内在逻辑要符合教学基本规律
高水平的教材,不仅需要深人地掌握技术内容,还要深人地研究教学指导思想,符合教学规律,针对学生特点。以往学校体育学教材的编排方式基本采用“专著式”的模式,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因为我国一直以来的重灌输轻引导、重演绎轻归纳的不良传统维持至今,也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现行的“专著式”的教材(或称“简写式的专著”)并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需要。教材的目标在于降低知识传承的难度,其内在逻辑必须符合教学而非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发现知识的顺序与教授或学习知识的顺序往往是不同的,如果教材的编撰者不能在写作时将自己摆到教与学的时空位置,就必然会模糊甚至破坏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
目前学校体育学的教材大多在每一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几乎毫无例外的遵循“定义—分类—理论介绍—应用指导”的讲述顺序。这种模式给人营造的印象是:本教材是这一领域无所不知的权威教材;会首先告诉学生该领域的所有理论,然后教会学生使用“照猫画虎”的方式解决典型问题。殊不知,这种高高在上、全知全能的知识表述方式在逻辑上遵从的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法则,它在科学研究或编撰专著、学术论文时效果显著,但照搬到教材编撰领域,就相当于许多中学生刻骨铭心的“填鸭式”应试教育,空有“效益”而无效果。很少有教师能够按照目前的教材进行透彻而从容不迫的讲解;也很少有学生能够系统地通读教材。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厚厚的教材无异于沉重的负担。学校体育学教材的编排要符合体育教育专业绝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从个别到一般,注意采用形象思维方法,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和语言叙述复杂的概念、原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