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树立为岗位能力服务的宗旨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基础。如果按照不同的课程体系去教学,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与专业脱离的弊端;如果按照谁服务于谁的观念去教学,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此轻彼的弊端。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是:按照行动的体系,以岗位能力的逐步提高为前提,将文化课与专业课根据岗位能力模块的要求重新组合,组成横向综合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综合性地应用。[2]

  3.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语文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思想性、212具性和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它的功能和作用是多方位的,体现在人一生的各个时期。学好语文,不仅对当前的学习、工作、生活有利,更重要的是今后乃至将来的发展和进步都必须凭借语文作基础。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人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也要与时俱进,所以语文教育要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方法探讨

  1.教学内容多元化高职语文应该给学生讲什么?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既要考虑课时有限的问题(高职语文在高职院校一般是30个学时,2个学分),不可能面面俱到,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还要考虑到不应该与中学时期的内容相重复。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应打破按篇目进行讲课的形式,选定专题,按专题去串联教学内容。这样,既能缓解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其次是在内容的取舍上,要坚持两个结合,即传统和创新的结合,民族和外来的结合,一个原则,即文理互相渗透的原则。

  通过两个结合,让学生认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变化过程以及发展前景,从而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它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只要打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大门,就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被它的伟力所振撼。要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第一步工作就是去学习,去了解,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然后才能进一步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使之积极服务于现代,创造辉煌于未来。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自已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种族、地域、自然环境、语言文字、社会历史诸多因素的差别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只有洋为中用,兼收并蓄,吸收或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事业才能发展和壮大。

  文理渗透的原则并不是说要把语文课当作自然科学类的课去讲,而是增加一些科学的小品文、科学诗、科学小说和科学议论文,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中的新技术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展示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科学献身精神。

  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辨别能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必然能拓展视野,活跃思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多面性,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可满足不同的需求,学生自由追求的空间越大,学术研究的成果便更具有个性化。

  2.教学方法动态化高职语文应该怎样给学生讲,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有规律可寻的,“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从实际出发,要千变万化有灵活性。

  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自学指导法比较合适。自学不同于校外在职人员的“自在”自学,应该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自学。课堂上教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讲解非常关键,这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开端。学生是跟着感觉走的,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那么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希望表达的愿望就会更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讨论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讨论、争论和辩论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交流应变能力,同时也拓展发散性和比较性思维能力。课堂上,往往不可能完全解决讨论的问题,所以还应该通过课外书面作业和校园网站,进一步延伸讨论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平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