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列,是《语文学习》二十多年来重点讨论到的问题。简单检点下来,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大趋势:
由对语文教学种种问题的批判走向建设。《语文学习》是较早对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展开讨论的刊物之一。这种批判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这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中心话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80年代中期关于“语法教学”的反思、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关于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争鸣,主题都在“批判”上。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延续“批判”主题的同时,《语文学习》开始了艰难的“学术建设”,这种努力集中体现在关于“文学教育”“语感教学”“人文论”“语文教学模式”“新阅读理论”以及“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上。
由理念的全面更新走向实践的探索。与其他语文教学刊物一样,《语文学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更新改造上,这是必要的,也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一方面,理念的创新需要及时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理念的更新换代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最终完成和落实,因此,《语文学习》逐渐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教学实践的反思与研究上来了。关于语文教学科学管理的讨论、关于教学模式的争鸣、关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作文的探讨、关于诵读教学的具体研究、关于有效作文辅导的探索,等等,都是针对语文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而展开的。即使是理论研究的文章,其出发点也在实践上,也是试图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将20余年的《语文学习》一路读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第一,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不管我们如何认识“语文课程性质梦这个问题,它一直是个“问题”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语文教学,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20余年来,《语文学习》集中了很大的篇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工具论”和“人文论”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促进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改造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相对合理的表述,显然是吸取了这些文章的某些研究成果。
第二,“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问题。现代语文教学史上,一直存在着“文与道”和“知识与能力”两对矛盾。前者属于语文课程性质问题范畴,后者则属于语文课程特征问题范畴二《语文学习》关于这个间题的讨论是有一个过程的。在20世纪80年代,它以关于语法教学的讨论文章开始了对语文教学中“知识中心主义”倾向的批判,它力举“语感教学中心论”的大旗,批判“把语文当作一门知识来学”的倾向。毫无疑问,这种批判是正确的。但是,进人新世纪来,《语文学习》在新的理论视野里深刻地反思这种批判,我们把语文当作一门知识来学当然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客观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文课不学知识。将20余年里《语文学习》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文章联贯一气,相互应证,我们应该承认,它在现代语文教学史上,第一次把“知识”问题摆在一个比较恰当、合理的位置上。
第三,“语文教学内容”的辨析与强调。“语文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称,它也是《语文学习》一直关注的话题。从姜拱绅的《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1986 )到章熊《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探讨之一、之二、之三》(1989 )到李海林《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程序及方法》(1992)到周士魁的《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1998),“语文教学内容”一直是《语文学习》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在这些文章里,所谓“语文教学内容”是在一般意义上被论述到的。到了21世纪初,王荣生在“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的辨析中第一次具体落实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所指,并鲜明地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不在任何其他方面,而在“语文教学内容”。我们认为,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转折,它标志着“语文教学本体改革”时代的到来。我们说它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和研究的一大突破,庶不为过也。
三、从《语文学习》的“作者培养”看语文教改推进的人员构成
现代语文教育,诞生了五代语文教师。第一代,即“五四”那一代,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他们不可能在《语文学习》上和我们见面。第二代,即叶圣陶、吕叔湘先生这一代,非常幸运地,我们在近20年的((语文学习》上,看到过他们的作品;他们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见解和切实的主张,给语文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但是,在这些尊敬的老人不幸作古以后,我们再也不能在《语文学习》看到他们文章,他们的思想了。在《语文学习》上,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第三代即于漪、钱梦龙先生这一代、第四代即韩军、程红兵这一代和第五代即“新生代”的文章。
如果能列出20多年来《语文学习》主要作者的名单,将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许多历史的缩影和轨迹,我们会生出多少感慨,又会做出怎样的展望。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语文学习》的主要作者,大都属于第三代语文教师这个群体。我们经常看到的名字,是段力佩、沈蓄仲、曹余章、章熊、于漪、罗大同、陆继椿、钱梦龙、吕型伟、陈钟梁、卢元、刘国盈、谭惟翰、徐振维、杭苇、刘拙拙、高原、叶苍岑、何伟渔、陈良艰、方仁工、张定远、黄岳洲、谢象贤、蔡澄清、朱绍禹、黄光硕、钱任初、蒋传一等等。这个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上,核心是拨乱反正,重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