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会像以前一样质量检测非我莫属,这无疑是对现有质量检测机构生存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应尽快开展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立法调研,修订和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落实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产品检验与监督管理中逐步实行实验动物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制度和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明确质量检测机构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地位,推动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他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国内、国际两种检测资源的竞争,我们应该认清现实,正视冲击,迎接挑战。把两者之间的竞争作为带动中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契机,改进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打破原有不适合实验动物产业发展的老框框,探索在检测领域建立现代新的体系和制度,使我国检测机构真正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实验动物产业发展的质量监管部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3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
3.1实现从国内整体水平提高向与国际接轨的转变
随着科技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要求作为支撑条件的实验动物行业必须与国际接轨。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操作到有序发展的过程之后,必须思考如何尽快完善,如何与国际接轨。这是实验动物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在国际交流中具有话语权的技术基础,也是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起到支撑保障作用的基本要求。修改国家标准,应考虑符合我国国情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关系。
3.2实现从提供检测服务向主动检测服务的转变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主要职责是为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提供检测服务,为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依法实施科学管理的检测数据。改变“应答式”服务方式,主动利用网络检测这一技术手段,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综合评价,及时准确地判断各种潜在危害,提出预警和相应措施,为客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3.3实现从单一检验型机构向检验与研究相结合型机构的转变
质量检测和网络监测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跟踪监听体系的发展动态,研究建立新的安全评价模型和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影响实验动物质量各种因素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从检验手段看,应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加快敏感、特异、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改变目前依赖国标的检测技术滞后性状态,鼓励和推动检测方法的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与应用。
3.4实现从单独开展检验工作的“松散型”向联合检验与攻关的“紧密型”转变
检测机构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发展不平衡是日前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真实现状。前期工作基础的不同与后期外部发展环境的各异,使得各检测机构的自身发展和功能发挥受到不同的影响,实现全面同步提升有较大难度。因此,通过区域协作,优势互补,推进检测资源联合共建与共享,探索由独立检测模式向区域性联合检测模式的转变。这既是快速提升监测网络功能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4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对策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管理,又涉及政策、法规和标准。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为加强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健全完善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管理法规体系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制度和法规,为了实行有效的质量检测活动,我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已经发挥了很好的管理效能。但随着科技发展和监测体系的运行,这些规章凸显出缺陷和不完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的规章和制度,指导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应该包括:①确定监测体系管理的主导思想和原则;②明确各有关部门的任务、权限和职责;③指导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④明确监测体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⑤适应科技发展,保障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的快速建设、规范运行和稳定发展。
4.2理顺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的管理体系
国家科技部是实验动物工作的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而检测机构则是根据工作基础和需要设立在不同系统的有关单位。因此,管理工作应在原有部门分工及工作基础上,体现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简化程序、注重实效的原则。同时,在检测机构的设立和运行管理中采用专家工作机制来弥补目前管理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技术处理措施,指导、检查和监督监测网络的建设,发挥监测网络在实验动物质量监管中应有的作用。
4.3支持鼓励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管理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
目前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的支持不够系统、力度较小,不能适应生命科学和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有必要设立专项经费,大力支持有关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建设与管理的战略和政策研究、监测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法的研究等。
4.4重视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具体承担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单位和技术人员,其管理水平、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监测管理目标的实现,与监测工作效能的发挥实现息息相关。应根据监测队伍建设和功能发挥的需要,针对不同人员举办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班、研讨班,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知识水平和实施监测工作的技能。
4.5积极开展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开展积极和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监测工作基础和发展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能,有利于树立我国在实验动物质量监管的良好形象,保障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