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论文摘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体现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教育要回归生命,教育即生命、生活即教育等生命教育思想。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思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他的一些教育思想理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虽然没有专门阐述过他的生命教育观,但是在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处处鲜明地反映出他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笔者试图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生活教育”理论中探讨其蕴涵着的生命教育思想。

  一、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是陶行知吸取和改造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与核心。他反对杜威“把社会上的‘生活’引入学校”的“鸟笼式”的教育方式,主张教育要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把人民大众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全部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在陶行知看来,旧中国的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它只为少数权贵人物服务,而不为劳苦大众服务。因此,陶行知在阐述生活教育理论时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实质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陶行知对“生活”的定义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生活概念,而是包括职业生活、消闲生活、社交生活、天然界之生活在内的广泛的生活实践。陶行知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康健的生活便是康健的教育;科学的生活便是科学的教育……”以此类推,“是生活便是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生活决定教育,人们过的生活不同,所受教育自然也就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是通过培养人和教化人来改造生活的,而这种培养人和教化人的教育要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完成和实现。陶行知同时强调,不能把生活等同于教育,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生活的同时需要教育,教育对生活又有促进作用。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发展,体现了陶行知教育要面向社会的理念。陶行知主张社会决定学校,学校要为社会服务,学校与社会要融合在一起,要在社会中完成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和环境,都可以因此而大大增加。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和“生活即教育”一样,目的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的现象。他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中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而且容易作假,不如主张“社会即学校”, 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笼中的小鸟 放飞使他任意翱翔,“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 去”,最终目标是要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同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和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终身教育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关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以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当然必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是注重实践,把“做” 放在第一位,目的是要改变旧中国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同时也是为了把“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向重视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活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人。因此可以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避免瞎做、瞎学、瞎教,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生命教育的缘起与内涵

  1.生命教育的缘起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其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专门致力于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1989年,日本针对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社会现实,修改了《教学大纲》,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由于台湾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于1997年年底也在中学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但是许多人不堪重负,精神失衡,生命教育缺失,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根据2008年12月9日法新社报道,中国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有25万到30万人自杀,约占全球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另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统计数字,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的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在2006年,自杀占这个年龄组死亡人数的26.04%。生命教育由此引起了中国大陆学者的重视。以2003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契机,各省市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开始把生命教育视为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它关注教育的生命力,教导学生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的感受来体会生命的意义与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与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怀。生命教育实质上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它基于对生命规律的认识,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确认人的生命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性;按照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及社会对人的需要来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简而言之,生命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