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1)生命和谐教育
生命和谐教育要求生命个体首先要认识自然生命,了解其特征,进而理解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乃至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从而认识到要处理好上述这些关系,个体的孕育和成长是不能离开社会的,进而形成一种生命和谐教育。
(2)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让生命个体客观、科学地看待生命对自身、他人以及社会的作用,让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激发个体对信仰的终极追求,滋养个体的关爱情怀。人文教育实质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
(3)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必须包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要求在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生命问题的前提下,还要更进一步对个体的价值以及生与死等问题进行分析,以科学、冷静的态度对待死亡,把死亡看做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死亡教育要求正确认识死亡,树立理智正视“生”与“死”的意识,从生死教育中体会人生的价值。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的生命教育思想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此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生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理做真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整个的人”, 一个生活在人民之中的“人中人”。 陶行知虽然没有专门阐述过他的生命教育观,但在他的整个生活教育理论中却处处鲜明地反映出他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1.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生命教育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树立关爱与尊重他人生命的思想。这也正应和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正如杨思耕所认为的,“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上展开。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之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改善人的生活,充实人的生命。把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中建构人的生命整体”。
陶行知主张要教育学生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他在《儿童科学教育》篇中说:“唯在研究科学教育时有一点要注意,要预防。小学中的教师,捉到一只蝶儿、蚱蜢,便用针一根,活活地钉在一块板上,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把它处死,说是做标本。这我以为不对,因为我们观察生物,是要观察活的生物,要观察生物的自然活动,如今将活的生物剥制成死的标本,致将生物学学成了死物学,生物陈列所变成僵尸陈列所。……把活的东西弄死,太嫌残忍,增长儿童残酷的心理,这是不行的。”1929年5月,他在给晓庄学校的教师郑先文的信中探讨发展生物学的方针时特别指出:“晓庄生物学应该注重养生。……我希望你把十分之九的经费用在养生上,造成一个生气勃勃的生物园。这是小学生物学之康庄大道……”1932年4月,他在给郑先文的信中再次强调,要“小学生物学注重养生而不杀生”,做生物实验尽量不以牺牲动物的生命“来给我们玩把戏”。这些观点无不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平等的生命观。
2.教育要回归生命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植根于生命本身,让受教育者珍爱生命并更好地生活,这既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应有本质。
陶行知也主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点化人生、润泽生命。教育最本真的任务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让他们学会信任和尊重,学会理解和宽容,最终学会生活。教育不是一种应试和生活的工具,而是要让受教育者欣赏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点燃他们心中蕴涵的爱的火焰,追求真正的幸福。教育是“慢的艺术”,要耐心宽容地等待孩子的成熟,允许他们犯错误;要注重生命个体的感受与发展,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平等的,教育要回归生命,要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从而关注人的生命整体发展和价值升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它首先是人学!”
3.教育即生命,生活即教育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追求的就是个体的生命发展。个体生命的发展和延续需要教育,教育成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生命自身的需要,成为生命的一种内在品性。因此,从生命的完整发展角度看,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教育,教育已经成为生命存在的支柱,生命必须贯穿于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之中。生命教育的终生性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终生性原则是吻合的,“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教育不是教人去“死”,而是教人去“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是生活”。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亲历和实践,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自主和自由的伸展,是教育的根基和营养。让生活和教育打成一片,在生活中完成教育,这既是“教、学、做合一”的精髓,也是“教育即生命”的体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其爱满天下的情怀践行着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现代各类教育同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其中蕴涵的生命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回归生命更具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