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及其建立时间(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价,王还自赎,自余驼、马、金、银、衣物、家具,听僧货卖,自分利养。此王不同余已北突厥也。儿女亦然,各各造寺,设斋舍施。此城俯临辛头大河北岸而置。此城西三日程,为一大寺,即是天亲菩萨、无著菩萨所住之寺。此寺名葛诺歌,有一大塔,每常放光。此寺及塔,旧时葛诺歌王造,从王立寺名也。又此城东南□里,即是佛过去为尸毗王放鸽处,见有寺有僧。又佛过去舍头舍眼,喂五夜叉等处,并在此国中。在此城东南里,各有寺有僧,见今供养。此国大小乘俱行[29]。
此段文字明确说其王为“突厥”,且“甚敬信三宝”,“不同余已北突厥”[30]。文中的“此寺名葛诺歌,有一大塔,每常放光”,与《大唐西域记》中的“曷逻怙罗僧伽蓝,傍有窣堵波,高百余尺,或至斋日,时烛光明”以及《释迦方誌·遗迹篇》中的“曷逻怙罗寺,……浮图高百余尺……斋日放光”亦正相吻合。可知“曷逻怙罗”当是突厥语译音。又,文中以“曷逻胡”为国名,称该伽蓝为“曷逻怙罗僧伽蓝”,为“昔此国大臣曷逻怙罗之所建也”,且将“曷逻怙罗”用作人名(《往五天竺国传》则谓“此寺名葛诺歌……旧时葛诺歌王造,从王立寺名也”)。据此可断定,“曷逻怙罗”当是Qïnïqlïq(克尼柯的,克尼柯人)的音译。“曷逻怙”、“曷逻胡”、“遏逻胡”(《释迦方誌·遗迹篇》另一处作“遏罗胡国”)为乌古斯部族克尼柯(Qïnïq)部落的音译(n/l混同),“罗”即-lïq,为突厥语形容词构词词缀;而“葛诺歌”则是Qïnïq的另一音译形式。
《大唐西域记》和《释迦方誌》中的“曷逻怙”、“曷逻胡国”、“遏罗胡国”以及慧超所记之“葛诺歌”国,也便是《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又百一十里至贺猎城”中所说的“贺猎城”。从地理方位来看,正与法显(约337~422年)所记之“宿呵多国”同在一处。《法显传》载:
南下到宿呵多国。其国佛法亦盛,昔天帝释试菩萨,化作鹰鸽,割肉贸鸽处。佛即成道,与诸弟子游行,语云:此本是吾割肉贸鸽处。国人由是得知。于此处起塔,金银校饰。
显然,法显所记之“割肉贸鸽处”,也便是慧超所记之“佛过去为尸毗王放鸽处”。但法显称之为“宿呵多国”,而慧超却称之为“葛诺歌”国。“宿呵多”为Soʁd或Soʁdat(粟特)的音译。两相对照,正与前引《词典》“øgyz”词条所记相合,亦与汉文史籍中有关突厥语部落入驻该地的记载相一致。同时还表明,乌古斯部族的克尼柯部落早在6世纪中叶便已入驻该地,该部是乌古斯部族中最早信仰佛教的。
8世纪初,回鹘汗国因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和利益之争而迅速衰落。宰相拥兵,互相残杀,可汗已失去了对汗国的控制能力,汗国四分五裂。继崇德可汗之后即位的昭礼可汗(825~832年在位)、彰信可汗(832~839年在位)等均死于非命。约自昭礼可汗继位时开始,驻牧于费尔干纳盆地、七河流域及阿图什一带的乌古斯部落,便凭藉此前奠定的基础,脱离了回鹘汗国,独立继续着对样磨、葛逻禄、炽俟等部的统治。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约自此时开始,该部便不再以回鹘(Ujʁur)自称,而是以其部族名称“乌古斯”、原部族集团名称“九姓古斯”(Toquz Oʁuz)或其部落名称“克尼柯”传诸于世。也正为此,拉施特才在《史集》中称:
尽管最初他(指乌古思可汗——引者)曾以畏兀儿的名称称呼归附于他的所有各部,[但]当这些部落中有些部落按上述特殊原因以各自的名称著名以后,畏兀儿一词就专用于剩下的[诸部]了。剩下的诸部以这个名称著称[31]。
其“剩下的诸部”显然是指840年西迁诸部以及为黠戛斯掳往剑河流域的“十姓回纥”而言的。《词典》专以“回鹘”之名指称高昌回鹘王国,称其为“一个国家(ɛl)的名称”,11~12世纪的马卫集在叙述诸突厥集团时将“九姓古斯”与“回鹘”并列[32]的事实,均是最有力的证明。
(二)《词典》的记载,亦提供了相关的证据。例如:
本书著者麻赫穆德按:我们的祖辈æmir(异密,艾米尔)正因此而被称为χæmir。因为乌古斯人不会说æmir,而把ا-elif换成χ,说成χæmir。因此,从萨玛尼诸子手中夺回突厥疆域的我们的祖辈称作χæmir Tɛgin(异密·特勤)。正如我在Ujʁur(回鹘)一词中所指出的那样,这里ا-elif变成了χ。(MⅠ.152)
此段材料明确指出:喀喇汗王朝为其祖先所建,是乌古斯人从萨曼王朝统治者的手中夺取的政权。同时还表明,麻赫穆德·喀什噶尔亦出自乌古斯部族。“萨玛尼诸子”正指的是努哈·伊本·阿萨德等萨曼王朝的统治者。
(三)黠戛斯于840年攻灭回鹘汗国以及于842年对迁至东部天山地区的庞特勤部进行再次打击时,该部都不曾出兵救援——至少,各类史籍中不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四)初期安西回鹘王国的西部疆域只是对回鹘汗国破灭前所实际控制的西部疆域的继承,即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止于若羌境内的瓦石硖;天山南麓止于龟兹以西;天山北麓止于伊塞克湖附近。脱离汗国独立出去的这支乌古斯部落,初期也仅是对其原领地,即费尔干纳盆地东缘、七河流域及阿图什、喀什噶尔一带的保持。
(五)10世纪中期萨土克·博格拉汗夺取喀喇汗王朝政权后,也仅是挥师北进,先统一汗朝全境;待境内稳定后,始向于阗地区及葱岭西拓展。而对于阗地区的进攻,亦可能与于阗方面支持喀什噶尔人反对伊斯兰教有关。只是到了11世纪中后期,才与毗邻的安西回鹘王国和高昌回鹘王国发生武装冲突(如《词典》的有关记载)。
这一支乌古斯部落脱离回鹘汗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塔赫尔王朝的征服。阿拉伯帝国解体后,上述各地在名义上为塔赫尔王朝(塔赫尔任呼罗珊总督是在821年)派驻当地的长官——波斯人萨玛尼(Samanï,724~743年)及其子孙所领辖。萨玛尼之子努哈·伊本·阿萨德生有努赫(?~841年)、阿黑马(?~864年)、雅希亚(?~855年)、伊里牙斯(?~856/857年)四个儿子。他们都忠于阿拉伯人,曾经协助阿拔斯朝镇压过拉非起义。所以,阿拔斯朝哈里发马蒙(813~833年)在820年任命这四兄弟管理中亚的几个地区:努赫为撒马尔罕的地方长官;阿黑马为费尔干纳的地方长官;雅希亚为塔什干与苏对沙那的地方长官;伊里牙斯为赫拉特的地方长官。马蒙以后的哈里发也认可了这些任命。萨玛尼家族为中亚诸地的世袭统治者,但其势力主要在河中。后来的萨曼王朝便是因其建立者萨玛尼而得名,只不过通常将该王朝的起止时间确定为874~999年之间罢了。不过,这一支乌古斯部落,也仅是在名义上归萨曼王朝领辖。

三、喀喇汗王朝为乌古斯部族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
驻牧于费尔干纳盆地东缘、七河流域及阿图什、喀什噶尔一带的这一支乌古斯人,虽在名义上归萨曼王朝领辖,却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著名波斯史家塔巴里(Abu Djafar Muhammed ibn Djarir al-Tabari,838或839~923年)在《先知与国王之书》中,曾谈到820年后不久,托古兹古兹侵入位于今吉札克(Jizaq)和霍占德(Hojent)城之间的奥斯鲁沙纳(Osruχana)省[33],即曾进抵锡尔河以西地区。这一事件,当是指保义可汗(808~821年在位)或崇德可汗(821~825年在位)的西征,正与《九姓回鹘可汗碑》的记载相合。阿拉伯作者贾希孜(?~868/869年)曾记载说:“托古兹古兹一直欺辱在数量上倍于他们优势的葛逻禄[34]。”巴尔托里德亦指出,伊斯兰史料曾记载当时有九姓古斯参与河中的政治事件[35]。
乌古斯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延续到12世纪20年代。由于其统治者无能,已无力控制葛逻禄和康里等属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