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萬三”的真實家世及傳奇(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萬三犒軍,有何不法,乃遂誅之?太祖釋之,瘞其盆城門下,名曰聚寶”。[50]褚人獲《堅瓠集》卷餘二〈聚寶盆〉:“挑燈集異:明初,沈萬山貧時,夜夢青衣百餘人祈命。及旦,見漁翁持青蛙百餘,將事刲刳。萬三感悟,以鏹買之,縱于池中。嗣後喧鳴達旦,聒耳不能寐。晨起驅之,見俱環踞一瓦盆,異之。萬山妻于盆中灌濯,遺一銀記於其中,已而見盆中盈滿,不可計數,以金銀試之亦如是,由是財雄天下。高皇初定鼎,欲以事殺之。賴聖母諫,流竄嶺南。抄沒家資得其盆,以示識古者,曰此聚寶盆也”。[51]
別一種説法,既含有“贈遺”事實的隱射,也有純屬“想當然”的編造。孔邇《雲蕉館紀談》:“沈萬山,蘇州吳縣人也。家貧無産,以漁爲生。一日飯畢,就水洗碗,碗忽墜水中。因撩之,不知碗之所在,但覺左右前後,絫絫如石彈,乃盡取之。識者曰:此烏鴉石也,一枚可得錢數萬。因以富。或曰:夏日仰臥漁船上,見北斗翻身,遂以布襴盛之,得一杓。及天明,有一老者引七人挑羅擔七條而至,謂曰:汝爲我守之。言訖忽不見。啓視,皆馬蹄金也,以此致富”。“乃變爲海賈,徧走徽、池、寧[國]、太[倉]、常[州]、鎮[江]豪富間,轉展貿易,致金數百萬,因以顯富”。[52]董穀《碧里雜存》卷上〈沈萬三秀〉:“沈萬三秀者,故集慶富家也,資鉅萬萬,田産徧吳下。余在白下,聞之故老云:太祖高皇帝嘗于月朔召秀,以洪武錢一文與之曰:煩汝爲我生利,只以一月爲期,初二日起至三十日止,每日取一對合。秀忻然拜命,出而籌之,始知其難矣。蓋該錢五萬三千六百八十七萬零九百一十二文,今按洪武錢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則一萬六千文爲一石,以石計之亦該錢三萬三千五百五十四石四十三斤零。沈雖富,豈能遽辦此哉?聖祖緣是利息只以三分爲率,年歲雖多,不得過一本一利”。[53]
“沈萬三”的主要府邸,似乎在南京應天府,而不在長洲縣的周莊。《七修類稿》卷八〈沈萬三秀〉:“國初,南都沈萬三秀者甚富,今會同館是其故宅,後湖中地是其花園,原住蘇之周莊”。[54]《雲蕉館紀談》:“沈萬山既富,築後園垣周回七百二十步。外層高六尺,中層高三尺,內層再高三尺,闊並六尺。垣上植四時豔冶之花,遠望之如錦,號曰繡垣。垣十步一亭,以美石香木爲之。垣外以竹爲屏障,垣內起看牆,高出裏垣之上,以粉塗之,繪珍禽異獸之狀,雜隱於花間。牆之裏,四面累石爲山,內爲池。山蒔花卉,池養金魚。池內起四通八達之樓,削石成橋,飛青染綠,儼若仙區勝境。樓之內,又一樓居中,號曰寶海,諸珍異皆在焉。樓下爲溫室,中置一床,制度不與凡等。前爲秉燭軒,取何不秉燭遊之義。軒之外,皆寶石欄杆,中設銷金九朵雲帳,後置百偕桌,義取百年偕老也。前可容歌姬舞女十數。軒後兩落有橋,東曰日昇,西曰金明,所以通洞房者。橋之中,爲青箱,乃置衣之處。夾兩橋而與前後齊者,爲翼寢,妾婢之所居也。後正寢曰春宵洞,取春宵一刻值千金之義。以貂鼠爲裘,蜀錦爲衾,毳綃爲帳,極一時之奢侈”。[55]《歷代詩話》卷七五:“《蘇談》:沈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亦不甚宏壯,殆中人家制耳,惟大松猶存焉”。[56]
不少生計非佳的士子,于“沈萬三”子、孫被懲處抱著幸災樂禍的情感,並以其作爲不法“豪富”的代名詞。田藝蘅《留青日劄摘抄》卷四〈沈萬三秀〉:“嘉興嘉靖丙辰科,一進士用金一萬三千兩買選吏部考功主事,時人號之沈萬三,卒爲科道所劾”。[57]不過,也有人爲之追惋不已。“沈萬三”之“遇仙”、“成仙”故事的出籠,恐怕就是這些人的杜撰。《光緒周莊鎮志》卷六:“元末異人張三豐見萬三,語之曰:欲煉金丹,必得大福人相助,徧閱天下無如君者,但須三百金爲資。三年後,啓爐分贈。萬三慨然與之。逾年復至,曰:遇見難人,以此金相濟矣。若欲丹成,可再付金如前數。萬三復與之,無吝色。後爲明太祖所籍沒,戍于雲南。康熙初,三王叛滇,優伶一時星散。有貼旦者,揚州人,中途失侶,於亂山中見一大宅,乃款門借宿之。一老人出,幅巾深衣,蒼髯古貌,引入與語,知優爲江南人,曰:吾與汝爲鄉親,可知當年有沈萬三乎?吾是也。以服金丹,故得不死。因令老妻出見,相對極歡,留一日,飲食器用如王侯。臨別贈以金,屬令勿言。優逢前侶,蹤迹其處,不可復識矣。雍正乙卯,海鹽陳別駕鏳述其表親俞某曾遇此優,親道其事,時俞官河督,爲之撰傳”。[58]

對於相關“沈萬三”及其子、孫的記載,長期以來,學術界的不少人樂於將之視作半真實半傳奇的人物。《乾隆吳江縣誌》卷五六:“沈萬三秀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密從海道運米來燕京”。[59]基於這一說法,黃雲眉先生於《明史考證》〈馬皇后傳〉中論道:“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等語果可信,則諸書所摭沈事,什九皆歸虛構,屏而不錄可也”。[60]近年,又有伯驊〈沈萬三並非死于明初〉一文認定:“據《半軒集》〈沈榮甫墓誌〉,洪武九年,沈萬三之子沈榮甫死時已七十一歲,若據其生平推算,知當時沈萬三若在必已爲九十歲以上老人。王行爲沈家親屬所作的應酬文字頗多,但涉及這個名聞天下的大富翁沈萬三的卻僅此一見,其稱謂爲榮甫之先君子。而王行本人對此又未作任何追述,說明元末王行來沈家任西席時此人已不在人世”。[61]事實上,王行稱沈富爲“先君子”的一文,作於洪武九年以後,因此不能否定那以前他仍然健在的說法。而至正間的“海運”,徵集由張士誠屬吏負責,分輸則由方國珍部下承擔;所以,沈茂、沈旺“海道運米”的真實性也忒“可疑”。權衡《庚申外史》卷下:“時張士誠據浙西[有糧],方國珍據浙東有船,二家攻戰不和,糧竟不至”。[62]
謹據前文引證,業已勾勒出以長洲沈氏家族的早期輪廓:身世微薄、遷居長洲的沈祐以務農爲業,其子沈富、沈貴既承父業,又在同縣陸德原家爲“經紀人”,襄助經營。陸德原死後,由其長女婿徐孟達代爲主持。徐孟達英年早逝,又值至正中紅巾軍兵起,爲避免緣富被戮的橫禍,陸德原年輕的兒子陸頤孫遂效仿其岳父倪瓚,將他的財産“轉贈”沈富等人,從而使之跨入浙西“富豪”行列。逮至張士誠覆滅,爲博取新朝的歡心,沈富不吝資財,貢寶納糧,結果反而遭致明太祖的嫉恨,而被一度流放。沈富死後,其子沈茂、沈旺連帶其弟沈貴之子沈德昌、沈漢傑分爲四支,繁衍出數量衆多的成員,分別棲居於長洲的尹山市、周莊鎮等地。由於朝廷相關政策的執行,擔任著“糧長”職務的沈氏成員,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逮至洪武末、永樂中,緣二次捲入“逆案”、“反案”,遭到沉重打擊。此後,這個家族不再以“富”聞名,而逐漸轉變爲普通的“縉紳”,甚至還出現了“女學士”。《歷代詩話》卷七四:“吳旦生(景旭)曰:沈氏瓊蓮,字瑩中,世傳沈萬三之後。有廷禮父子皆仕于朝,因得通籍掖庭爲女學士。其作宮詞云:中使傳宣光祿宴,內家學士作新除。又云:明窗棐几淨爐薫,閑閱仙書小篆文。又云:水風涼好朝西坐,專把書經教小王”。[63]
在相關“沈萬三”的專題研究作品中,數年前發表的顧誠先生〈沈萬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可稱是其中的傑出者。該文首次引用“沈漢傑”、“沈伯熙(莊)”、“沈榮甫”等人的墓誌,且有相當的篇幅涉及“在沈家任門館先生”的“王行”之生平,字詞金石,鏗然有聲。可是,除了沈萬三死於明前的結論過於“想當然”外,還存在著將“同字異人”作“同字同人”的問題:“沈達卿在元末明初蘇州文人中頗有名氣,著名詩人高啓有〈寄沈達卿校理〉詩,楊基也有〈雨中懷沈達卿、茂卿〉詩”。[64]實際上,所稱“沈達卿校理”別有其人。《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