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宋代“稻麦二熟”说(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前两句表明,稻田中的水稻尚未成熟收割,后两句则是说,原上的田畴已耕毕,并种上了麦。显然麦不是种在收获后的稻田中。这里有必要对“原”字作一解释,“原”与“隰”相对,指高平之地,由于地势较高,易干,故宜麦而不宜稻,相反,隰则由于低湿,适宜种稻,一般又称之为田。

种种迹象表明,宋代在南方地区所出现的稻、麦两种作物,在多数情况下并非是复种的产物,而只是在不同地块上因地种植的结果。因为只有在不同的地块上种植才有可能在夏季出现先插秧再收麦,在秋季先种麦再收稻的景象。循着这种情形来看,宋代许多所谓“稻麦两熟”的记载,实际并不表示当时已实现了稻麦复种制。如,“熙宁四年(1071)大水,众田皆没,独长洲尤甚,昆山陈、新、顾、晏、淘、湛数家之圩高大,了无水患,稻麦两熟,此亦筑岸之验。”[6]学者将其视为稻麦复种的记载。实际上,此处稻麦两熟也可以理解为由于圩堤高大,避免了水患,稻麦都有收成。又如,许多论者都将《吴郡图经续记》所载的“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视为苏州地区稻麦复种的最早确切记载,但“刈麦种禾,一岁再熟”,也可以理解为仅是农事季节上的衔接,并非一定是土地利用上的衔接,即在刈过麦后的麦田中再去种稻(或插秧)。因为文献中接着提到水稻尚且有早晚多个品种,要求“农夫随其力之所及,择其土之所宜,以此种焉。”稻麦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物,更应因地制宜,宜麦种麦,宜稻种稻,而并非稻麦复种。还有乾道七年(1171)江浙一带的“麦已登场,稻亦下种”[7]也只是说,当时天气晴好,两项农活均告完成,并非一定指稻麦复种。至于陆佃所说的“谪守海陵,逮麦禾之再熟”,,[8]则很可能是因为泰州地属淮南,原本多稻,而距淮北为近,复又宜麦,此处之再熟未必是稻麦复种之结果。同样,“吴中之民,开荒垦洼,种粳稻,又种菜、麦、麻豆,耕无废圩,刈无遗陇。”[9]也不一定指的就是稻与菜、麦、麻豆的复种,而是指所有可以种植的土地都种上了作物,粳稻种于洼地,而菜、麦、麻、豆则种于荒地。从明清两代的情况来看,江南地区的麦子也仍然只种于高田,而所谓水田,则因“田中冬夏积水”,[10]显然是无法种麦。更不用说稻麦复种了。这种情况一直保留到解放以前。据调查,解放前松江县的小麦往往主要种在较高的旱地。在薛家埭等村,单季稻之后往往种绿肥(苜蓿),而不是小麦。[11]前面沿引朱熹的话,提到宋朝政府劝南方稻作地区种麦,也主要是针对宜麦的高田来而言,并未包括水田在内。

由于麦类对于高田旱地的特殊要求,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决定稻麦复种也主要存在于既种稻又复种麦的高田之上。曹勋的“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为山居时所作[12]固然离不开山地。陈旉《农书》所载的用于稻麦复种的“早田”,以及徐经孙《秀岩》诗中的“得雨秋耕遍”的“早田”,也属于高田一类。高田易旱,为此,人们往往选择一些生育期较短,成熟较早的品种进行种植。所以有“高田种早”[13]的说法。占城稻也是为适应高田生产的需要而引进的。高田在秋季或以前即可收获,较其它稻田为早,所以又称为早田。又由于高田排水性好,收获过后可以用来种植麦菜蔬茹等旱地作物,于是便有了稻麦等多种形式的复种。这样看来,对于高田来说似乎是先有稻而后有麦,其实,正好相反。高田,原本只种麦、粟等旱地作物。[14]经过改造之后,有水源灌溉,方可种稻,[15]于是才有稻麦复种的可能。两宋时期,江西和两浙一带的农民都努力将山地和陆地“施用功力,开垦成水田”,如果是硗确之地,也把它垦辟成可以常植的田亩。两浙和江西抚州等地的地方官吏均曾一度对这种改造过的田亩增收亩税[16]可见当时改良过的田亩为数之多。据南宋江西金溪人陆九渊的估计,当时荆门军的陆田如果在江东、西,80—90%都改为早田[17]早田在收获之后,种上二麦等作物,便有了稻麦复种。表面上看来,稻麦复种的出现是麦作发展的结果,实际上是稻作向山上发展并试图取代麦作的结果。当高田旱地改为水田之后,易旱的特性还是使它有可能像沙漏一样翻转过来,在水稻因旱灾等因素歉收的情况下,重新种上二麦,以备灾荒,就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宋代有关稻麦复种的确切记载都跟山田(或高田)有关,稻麦复种的普及程度取决于稻麦在山区的发展程度,那么,高田早稻在收获之后是否都种上二麦?平原稻田是否真的就与二麦无缘?这是考察稻麦复种是否普及的关键。下面将就此作进一步的分析。

稻麦复种的存在必然会对农事安排产生影响,其是否普遍还可以从其它的一些农事活动中得到反映。冬麦在秋季播种,则必须在夏季整地,即阴历五、六月份。这也是古来成法。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麦田也。”《齐民要术》载:“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元人《劝农文》也说:“二麦可敌三秋,尤当致力,以尽地宜。如夏翻之田胜于秋耕,犁耙之方,数多为上,既是土壤深熟,自然苗实结秀,比之功少者收获自倍。”[18]这些都是北方传统小麦栽培制度下的麦田整地。尽管它很重要,并且影响到麦子的产量,但是在南方稻麦复种的情况下,要在五、六月份菑田暵地是行不通的,因为此时正是水稻生长的旺季。稻麦复种制下的麦田整地最早只能发生在秋季。如果稻麦复种普遍的话必然会在秋耕上得到反映。因为稻收之后必须经过整地才进入播种程序,冬麦多在秋季播种,江南地区冬麦的播种期可以适当推迟到初冬,但整地也必须在争取在秋季完成。可是,笔者在检索有关秋耕的资料时,却发现宋代有关秋耕方面的资料非常之少。利用网络对宋诗进行粗略的检索,发现只有2首提到秋耕[19]《四库全书》宋人文集中也只有3处提到秋耕。且这仅有的几处秋耕是否为种麦做准备还难断定。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稻麦复种之不普遍。从陆游的一些诗作来看,当时农家虽然在秋季已有耕地的准备,但也需要等待晚秋或入冬天气转寒以后才进行耕地,甚至有的由于缺乏耕牛,到仲冬尚在备耕。[20]


[16]《宋会要辑稿》食货6之26至2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