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宋代“稻麦二熟”说(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析宋代“稻麦二熟”说

 

冬耕的存在说明冬季田间无麦,这显然不是稻麦复种下所应有的现象;同时冬耕也不是为了种麦做准备,因为冬耕之后再种上麦子,在季节上已来不及了。冬耕,甚至是秋耕,只是为了明年种稻。对此,朱熹说得非常明确:“大凡秋间收成之后,须趁冬月以前,便将户下所有田段一例犁翻,冻令酥脆,至正月以后,更多著遍数,节次犁耙,然后布种,自然田泥深熟,土肉肥厚,种禾易长,盛水难干。”[1]

无庸置疑,在浸水的条件下种麦是无法进行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珠江流域都有冬季田间蓄水这一做法,只不过各地有不同的称呼。[3]冬水田的广泛存在也表明稻麦复种并不普遍。

由此可见,在朱熹管辖下的三县种麦不多,稻麦复种就更为有限。

麦作的不普遍还可以从春耕上得到反映。朱熹《劝农文》:“秋收后便耕田,春二月再耕,名曰:耖田。”春耕是水稻播种前最后的一道整地工序,即便是有些地方因劳力和畜力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实行冬耕,春耕也是必须的。春耕是对冬季“尚有未犁田地去处”的一种“补课”。春耕必须在田无宿麦的情况下进行,但如果稻田里都种上了麦子,那么春耕没有必要,也难以进行,因为麦子必须等到夏初才能收获。明清时期,在稻麦复种已经定型的情况下,就因“田有宿麦,遂废春耕”[5]但在宋代由于稻麦复种尚不普遍,春耕比较常见。宋人文集中检索到的春耕达193次之多,远多于秋耕和冬耕,仅宋诗中提到春耕的诗有66首[6]

冬春两季田无宿麦显然就不存在稻麦复种,然而即使有麦也不见得就是稻麦复种,因为稻麦不是在相继种在同一年同一地。实行稻麦复种,必须当年收当年种,如果今年稻收之后,没有及时种上麦,等到明年才种麦,也谈不上复种。有些地方麦作虽然种于稻田中,却不是在稻收之后的当年,而可能是在稻收之后的次年。具体说来,可能是稻子在今年霜降前后收获之后,稻田就处于休闲撂荒状态,到次年立秋后才又种上麦。汉江流域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就存在这种情况。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宋莘在洋州《劝农文》中提到:“余尝巡行东西两郊,见稻如云雨,稻田尚有荒而不治者,怪而问之,则曰:‘留以种麦’”[7]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麦子在今年夏收之后,当年并不种稻,而要等到第二年种稻。陆游有一诗提到老农在入冬之后将麦田灌溉和翻耕,使其成为稻田的情形,[8]显然这是稻麦轮作。但轮作并不构成复种。因为它们并不是发生在同一年之内。而是今年收麦,明年种稻。具体说来,很可能就是在夏季麦收之后,任其荒白,然后在秋、冬季节灌水翻耕,使其成为冬水田,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后,再种上水稻,至秋季收获。至于水稻收获之后,是否再种上麦和其它越冬作物,则视情况而定。有些可能种麦,比如所谓的“早田”,有些可能种菜,有些可能荒白,等到第二年再种稻。在这种水旱轮作制下,只能做到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而不是稻麦复种一年二熟。

这种安排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意的。同样,有些地方虽然不是有意地安排水旱轮作,而只是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所做出的选择。如《金史·食货志》载,贞祐四年(1216)八月,言事者程渊言:“砀山诸县陂湖,水至则畦为稻田,水退种麦,所收倍于陆地。”又宋宁宗嘉定十三年,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金统治下的唐、邓、裕、蔡、息、寿、颖、亳及归德府的被水田,就被命令“已燥者布种,未渗者种稻。”这些地方虽然有水旱轮作的出现,但并非在一年之中进行,不足以称为稻麦复种二熟制。

淳熙九年(1182)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朱熹在对浙东的上虞、嵊县和新昌等地作实地调查之后,也提到“沿路人户,已损田段不堪收割,皆欲及早耕犁,布种荞麦、二麦之属,接续吃用”[11]张耒也有“晚田既废麦初耕”的诗句。[12]这种情况的确是很普遍的,前作(一般为稻),由于“大水大旱,田全无收”,而在秋冬时种麦。为此,民间不敢向上报水旱。因为“假如报官,水则不敢车戽,旱则不敢翻耕,或以存所浸之水,或以留旱苖之根,查以待官府差吏核实”,这样势必影响种麦,乃至明年的收成。所以百姓只好选择不报官而种麦的做法。[13]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稻作已经损失,虽然在稻田中种上了“三麦”,但也不能称为稻麦复种。

还应该指出的是,稻麦复种仅是稻田复种的一种形式,从陈旉《农书》中可以看出,早田收获之后,可种“豆麦蔬茹”,麦类只是其中之一,可供选择的还有豆和蔬菜之类。这在其它文献中也得到证明。从上引曹勋的“晩禾亦云竟,冬菜碧相连”[14]到陆游“秋获春耕力尚余,雨中袯襫种寒菜”[15]的诗句中可以看到,今秋收稻之后到明年种稻之前,还有余力,可以种植一些越冬的蔬菜,主要是指越冬的白菜之类。此外,还可能种植大豆和荞麦等作物。多种选择的存在,也会对稻麦复种制的普遍性产生影响。

即便是在获稻之后,田中也种上了大麦和小麦,也不一定是为了取得麦子的收成,而是为了给稻田提供绿肥。清人《潘丰豫庄本书》提到“古法有用麦苗肥田者”,《天工开物·乃粒·麦工》载:“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麦实,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这里虽然也可以看作是稻麦复种,但麦在其中不过是充当一种绿肥作物而已,不能称为稻麦二熟。虽然还没有直接找到宋代有关此类资料,但可以肯定此种作法是从宋代以来所一直沿用的。很可能是在宋代南方发展麦作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的原因,麦子尚未及成熟,春雨便已来临,等不及小麦成熟的农民,便将麦地翻了,种上了水稻,结果发现水稻的收成很好,从此便成为一种制度。须知在江南,水稻永远是第一位的,麦作仅是一种“副业”,遂有“种麦肥田”之举。

综上所述,宋代南方稻作和麦作大多是采用分作的方式来发展的,即高田种麦,低田种稻,轮作复种主要存在于高田之上,且稻麦复种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宋代江南地区的稻麦复种指数并不高。前人搜集的有关宋代稻麦复种的资料[16]有许多尚需要论证。


[2]《宋会要辑稿》食货1之12至13。

[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