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权力与女性认同的建构(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表面上看来,女性在公司的等级体系中主要分布于中下层。但公司的女职员并不认为这里存在着歧视。因为有不少女经理也曾在公司中深受器重,但后来她们遇到了更好的机会便选择了跳槽。而且高层对于女性并不是封闭的,以前就有一位女性担任过副总裁。
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优厚的薪水和稳定的福利保障。他们的工资是普通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同龄人的四到五倍,并且一年可以拿十四个月的薪水。另外,他们平均每年有一次加薪的机会。除了工资之外,他们每个月另有可观的住房补贴和各类保险,经理们更能享受巨额的无息住房贷款;出差一律享受五星级酒店的待遇;还有众多的补贴和津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对女性员工的特殊照顾。她们除了享受和男员工相同的待遇之外,"三八妇女节"可以拿到节日补贴;每年享受一次专门为女员工提供的免费体检;生孩子的女员工可以享受有薪产假等等,这些照顾多以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
宽敞、舒适的现代化工作环境以及稳定而优厚的待遇为大多数白领女性所喜爱,因为这让她们体会到某种安全感和优越感。一位被访者将里诺称为大学之外的另一座象牙塔。"如果你安于这种象牙塔的生活,那么你很清楚自己只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就会逐步晋升为高级管理人员,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事实上亦有不少女性抱怨这里的工作太辛苦,但她们一想到离开里诺就意味着离开象牙塔的保障,又会觉得难以割舍。
三、工作过程
(一)招聘
进入里诺公司,首先是从应聘开始的。里诺的员工绝大部分来自每年一度的校园招聘,并且这些招聘只在国内的著名高校中举行。每个访谈者都津津乐道地回忆起自己应聘里诺时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整个应聘过程共有四道关口:填表;笔试,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每一道关口都会有很多人落马,能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人寥寥无几。这样当一个人从成百上千的名牌高校毕业生中被选拔出来的时候,她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强者。并且也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Mary用了这样的语句来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我)觉得这是生命中的一个亮点。我当时相信自己一生的成功就是因此而开始的,或者说在里诺的工作会通往一个非凡的人生"。在校园里流传的"里诺神话"——高工资、优厚的待遇、世界一流的培训以及挑战性的工作都使人心向往之。考上里诺的人也因此会受到特别的瞩目。
Jenny 的应聘经历很有意思。她原来在K 大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但考里诺时她在第一轮就莫名其妙地被刷了来。
"当时是傍晚了,天空特别地灰暗。我在回宿舍的路上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想着这件事,心里挺难过的。后来我想,如果我现在回去找负责招聘的人,即使他们拒绝了,我的命运和现在是一样的,还是没有考上。但如果我回去找他们,告诉他们我是胜任这份工作的,那还会有千分之一的希望。我为什么不去做呢?去做才会有希望!所以我就掉头回去找他们了。我对他们说:我想你们可能是犯了一个错误。我认为我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名单上没有我却会有别人。然后他们问了我几个问题,就决定再给我一次机会。
后来的考试我都顺利地通过了。进公司以后我才知道,里诺要找的人就是有主动性,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Jenny 的例子可以说明:进入里诺的女性一般都是那种自信并且意志坚强的新女性。这种女性显然最接近资本主义企业的工作伦理。这种工作伦理强调极强的主动性和跟进能力;卓越的领导才能等等。有的人认为这类原则对应聘的女生不利,因为女性所受教育以及对教育的期待或许会使她不太关注某些方面的发展。但是实际上,在中国的大学里,女性这方面的锻炼并不逊色于男性。因此最终进入里诺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大致相当。这说明里诺的招聘过程确乎不存在明显的对女性的歧视,而是对智力型劳动力的理性选择。
(二)培训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就职培训和在职培训。进入里诺的新员工在正式工作前都要接受长达四十多天的封闭式就职培训。接受培训的人员都在同一家酒店里上课和居住,同实际的公司环境相隔离。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公司文化和英语。
Kate告诉了我们培训中给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天一位负责纸品的市场总监向大家介绍公司的卫生巾产品,这位市场总监是男的。让我们惊讶的是他竟然当着一百多个男男女女的面,把卫生巾一层一层地撕开来以解释其中的构造。当时很多女孩子的脸都红红的,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他却若无其事,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他还告诉大家有一位男性的外方经理到这个卫生巾品牌工作后,甚至为了能切身体会使用卫生巾的感觉而自己试带了一天卫生巾。"这种新的面对女性隐私的态度使女员工们明白了什么叫做职业精神。当一切都是为了工作的时候,所有的尴尬和害羞都是多余的。她们开始接受这种职业精神。里诺公司通过培训期间的大量的宣传材料和课程教育,一直试图给新员工描绘出一种在里诺工作的"理想境界":在优越的工作环境中,公司不断地促进你的自由发展,给你提供一个辉煌的事业前景,而公司的发展是基于每一个员工个人的充分发展,而且公司的目的似乎不仅仅是赚钱,似乎更关注通过提供优质产品,来增进社会福利。这些话语构成的美学观,渗透进这些渴望成功的女孩子的心中。虽然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美学掩盖了工作本身的非人情本质。那些承诺后来也成为这些员工的笑柄。但是在当时,她们的确感到喜悦。因此在培训的后期更加渴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培训如同一种过渡仪式(rites of passage),帮助每一个新员工通过它来完成从大学生向里诺公司员工的转变。
而在职培训更为重要。它是指每个新员工从上岗工作的第一天开始便独立地负责项目。
同时公司会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经理对新员工的日常工作加以指导和培训。公司为每一个人都制定了个人的培训和工作发展计划,由老板定期与下属回顾。
第一年的在职培训对于每一个新员工来说都无异于一种文化冲击。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一种近似于"信心崩溃"的阶段,而从这种临界阶段走出来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过程。Jenny是这样回忆她第一天上班的情形的——"第一天上班我的老板正好要外出开会,所以就扔给我一堆文件让我自己看。可是我完全看不懂上面说的是什么……我就在那儿埋头看文件,一看就是一整天。总之当时心里边挺不安的。因为我们是用英语交流的,虽然自己的英语也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旁边同事说的话还是听不太懂,自己的文件也看得很费劲。总之有一种前途渺茫的感觉,好象随时会沉船的那种。(这种心态是怎幺改变过来的呢?——笔者问)我一直相信性格决定命运。我从小到大就觉得什么事要幺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我觉得大家都是人嘛,都是一样的背景进来的,为什么我不能做到最好呢?你只要有这样的心态,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可以搞定。"Kitty 在来里诺销售部之前是一所著名学府的英文系硕士,主修英美戏剧的。她在进里诺前怎幺也没想到自己第一阶段的培训居然是一家一家地跑小店卖洗衣粉——"刚开始跑小店时老板给我做了一下示范,示范了两家店,卖进了一些产品。
从第三家开始就让我自己去做。我当时很紧张,做了几家都不是很成功。后来老板和我一边吃饭一边总结上午的工作,教我一些和小店打交道的技巧。半个多月后我就一个人上岗了。
自己拉着一车的货,觉得挺别扭的。一方面是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从而影响了工作,另一方面地方又不熟,有些巷子连地图上都找不着,要自己慢慢去摸。再加上有些店主一看你是个外地人又是一个小女孩,就不太信任你甚至不答理你。总之那时心情挺不好的。有
下一篇:鲁迅左派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