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下)(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九世纪后期以尖锐泼辣批判自由主义政制闻名的西班牙外交家、天主教思想家柯特(Donoso Cortes)看到,现代启蒙革命之所以极度危险,正因为它以尘世的肉欲解放为神圣的终极目的,把本来属于上帝的事情的终末拯救变成了现世的人的事情。[73]


柯特对世俗灵知主义的猛烈攻击,其出发点恰恰来自原初的中古灵知主义,正如洛维特谈论约阿希姆时在一个脚注中提到的那样,对于柯特来说,现代世俗的灵知主义不过就是危险的“新教异端”。


要充分理解二十世纪末自由主义取得的“终结”历史这一伟大胜利的深刻含义,看来关键在于搞清自由主义究竟是不是灵知主义,即便加上“世俗化”的限定。


前文已经说到,霍布斯的《利维坦》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开山鼻祖,而《利维坦》恰恰选用了旧约圣经的隐喻来表达其战斗精神,显出一付启示录的终战气概。据施米特的解读,霍布斯用“利维坦”作为他论述国家学说的书的名称,带有阴险的用心。换言之,《利维坦》采用的是“隐微”写作方式。霍布斯看起来是在基督教圣经思想的形式下谈论国家问题,其实是要废除基督教的“政治神学”。霍布斯实际上认为,犹太基督教的“政治神学”主张世俗政权对宗教群体没有充分正当的法权,这必然导致政教分离、进一步则导致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一旦国家与社会分离,国家就消亡了。对于霍布斯来说,国家的消亡对于人类生活秩序是件可怕的事情──人类将永远呆在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霍布斯决定用圣经神话作为他的政治论著的书名,其含义只能理解为针对千禧年主义的殊死斗争,以便建立一个内在世俗的同构型的政治秩序。施米特没有说取消国家的企图是灵知主义搞的鬼,而是把这阴谋栽到散居犹太人头上。施米特说,这些没有国度的人企图搞乱对他们来说异教的世界,霍布斯用“利维坦”作书名的真正含义是,抵抗这种无法无天的威胁。《约伯记》中的“利维坦”本来喻指“千山上的野兽”(《旧约诗篇》,50:10),也就是异教徒,霍布斯反其意而用之,实际上是针对犹太人,以便最终征服和吞没利维坦。[74]




施米特写作《利维坦》研究时,正处于他在纳粹统治下的所谓“内在流亡”时期,他对隐微的《利维坦》的解读,本身就是一篇隐微文本。把霍布斯的“利维坦”用意说成反犹太千禧年主义,施米特在纳粹统治下的生活就安全了。因此,施米特的解释不可按其表面说法来理解。不过,这里不能来细究这一问题(详另文)。对目前的问题来说,施米特的解释至少提供了一条理解霍布斯的思路:采用灵知主义的方式清除灵知主义的政治构想;或者说,站在犹太基督教的立场清除犹太基督教的政治理想。具有灵知主义姿态的自由主义最终目的是要消灭灵知人这一真相,就大白于天下了。


如此来看,韦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源于新教的命题仍然没错,只不过,这自由主义精神恰恰是危险的“新教异端”,它将使得人类没有理想、没有精神、没有斗志。福山欢呼自由主义的最终胜利,无异于庆幸危及人类生活品质的危险来临。


更早预见到自由主义会胜利的科耶夫是不是为历史在这里“终结”乐呢?


据说科耶夫是黑格尔左派─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他显得深悉世俗灵知主义的精神实质:所谓普遍同质的技术统治的自由民主制,就是现世的神圣理念的终极实现。黑格尔左派对推动基督教精神彻底的历史内在化不遗余力,在科耶夫那里得到最终的完成式表述:自由民主理念和技术统治的社会,就是基督教理想的实现。[75]


就思想的逻辑而言,科耶夫的论断才是约阿希姆历史神学的世俗化的完成。


然而,柯耶夫尽管早就预言,自由资本主义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两雄相争,前者最终会得胜,却从来没有把这对意识形态的敌人看作本质上不同的东西。对于柯耶夫来说,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现代性意识形态,都追求以现世生命的享乐为理念目的的历史终结。哲人之死,人类生活再也没有理念的动力,将是人类的未来。但科耶夫对于国家化的无聊时代──技术同质的自由民主时代的到来,并没有一种庆贺心态。


灵知人是一类特殊的哲人,他们的职业就是生产理念。在以自由主义(美国)和社会主义(俄国)为标志的现代世界,灵知人死定了。1935年,二十世纪最强有力的哲人海德格尔作了著名的“形而上学导论”的讲演,在讲演的引论部分──也就是说明“形而上学基本问题”的部分,海德格尔谈到了美国和俄国这两个一丘之貉。


形而上学问题与美国、俄国有什么相干?这不是风马牛吗?


在我们说世界的没落时,世界指的是什么?世界总是精神性的世界。动物没有世界,也没有周围世界的环境。世界的没落就是对精神的力量的一种剥夺,就是精神的消散、衰竭,就是排除和误解精神。现在我们要从某一个方面,而且是从误解精神的方面,来说明这一对精神力量的剥夺。我们说过,欧洲处于与美国的夹击之中,这两个国家在形而上学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世界特征和它们与精神的关系是相同的。由于这种对精神力量的剥夺是从欧洲自身产生出来的,并且终于是由欧洲自身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精神状况所决定(尽管在此之前就开始酝酿),所以欧洲的境况就愈加成为灾难性的。……在美国和俄国,无差别性平均状态的盛行就不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事一桩,而是那种咄咄逼人的要摧毁一切秩序,摧毁一切世界上的精神创造并将之宣布为骗局的冲动。这就是我们称之为毁灭性的灭顶之灾的恶魔冲动。有许许多多的征象表明欧洲自身在这一灾难面前的疑虑和不知所措。[76]


科耶夫对美国─俄国的看法,不就像从海德格尔那里抄来的?的确,海德格尔将普遍─同质的国家看作“恶魔”、毁灭精神世界的撒旦,要与它作形而上学的殊死斗争。他起初以为,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可以担负起这一伟大的救世使命,很快发现自己搞错了。但看错了人,不等于动机也错。所以,在1955年重版《形而上学导论》时,海德格尔强硬地不删除其中的“校长就职演说”的引文。




许多哲人为此愤怒,科耶夫为什么不呢?


柯耶夫晚年去了一趟日本。他发现,日本已经提前进入“历史终结”后的纪元,在那里,生活没有理念,无聊就是生命本身。柯耶夫干脆用“日本化的人”来称呼势利小人:“日本是八百万snobs”,日本国就是“民主化的唯利是图精神”的象征。到了二十世纪末,日本人富山依据科耶夫的论断出来欢呼自由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不是一个自我讽刺?


看来,科耶夫也是一个懂得“隐微”写作术的哲人,说话颠三倒四。在很难搞清他所写的东西究竟在说什么的情况下,最好注意他实际上做什么。


柯耶夫清楚懂得,哲人之死是现代性无可避免的厄运。拒绝再做学院哲人,也许表明他真的看透了。但他为什么要投身欧共体的设计?欧洲共同体意味着什么?科耶夫混入法国财政部,是不是有点“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引)的味道?海德格尔拚毕生精力挽救形而上学,不就是为了挽救正在失去生活理念的欧洲?


1967年,中国的文革正进入武斗阶段,人民们为了“理念”相互厮杀,科耶夫却在这时秘密访问北京。科耶夫从北京返回欧洲时途经柏林,应邀在西柏林自由大学作报告。作完报告,邀请他的Jacob Taubes教授要给他订直接去巴黎的火车票,科耶夫说:“不,我要去Plettenberg (施米特幽居的家乡小镇),当今德国唯一值得交谈的人在那里”。


科耶夫是否也是一个反世俗化灵知的灵知人?


韦伯的“铁笼”预言已经快百年了,技术的发展真的可以让人心安理得呆在技术保障的安逸舒适的“铁笼”中?美国如今是自由民主的样板。的确,与日本不同,美国还不算是根本没有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