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美华文文学(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浮生现象》和《消失的卫星孩子--世纪末台湾小留学生的东西碰撞》等。从这个意义上,海外的《副刊》报导文学,正方兴未艾,已成为文坛不可忽视的一个创作领域。《世界日报》"副刊"常任主编田新彬女士曾发表演说:"报导文学在海外是一特殊的文类,它既有真实性、客观性,又有文学技巧,它化身在文学之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发掘领域"。

  在报刊文学的"小说世界"中,更是追随作家创作的时代步伐,力求将最新、最好的小说及时奉献给读者。所以,我们就在"世副"的小说栏中读到了严歌苓的《无出路咖啡馆》、韩秀的《团扇》、哈金的《炸鸡店》、沈宁的《陶圣楼记》等一系列新老作家的小说作品。更难得的是,《世副》常常举办各类文学征文大奖赛,得奖作品更是让读者打开眼界。

  在北美,除了盛名卓著、风靡全球的《世界日报》,还有美、加、港人喜爱的《星岛日报》,有文人钟情的《明报》,还有《国际日报》、《侨报》,以及雄居一方的《美南新闻》、《达拉斯新闻》和新移民创刊的《美中时报》、《神州时报》等等,再加上各类特色的地方周报、周刊,几乎每一个副刊的栏目都赫然地显现着新一代作家的名字。最有趣的一个事实是:一向以台湾背景作家为主力军的《世界日报》,竟然在世纪末大规模刊登大陆知青"洋插队"的新移民人生故事,一时间在文坛蔚然成风,由此充分可见"副刊文学"的影响力。

  留学生文学关于海外新一代留学生文学的成就,中国复旦大学海外文学研究专家李安东教授曾这样认为:"20世纪末的留学生文学表达了留学生对彼岸乌托邦的集体幻灭,以及由此生出的生存迷惘。"并且认为这个时期的留学生文学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深刻的批判力,"

  往往是故事取代了语言,经验取代了文学,认同取代了反抗,放弃了对文学价值的追求",结论是"这些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历史愿望、思想命题、文化精神、人格力量与五四新文学所要求的相去甚远。"(1)这样的看法乍看尖锐犀利,但实则不然。

  纵看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如果说八十年代新时期文学的浪潮是对"五四"精神的再继承和发扬,那么到了九十年代,海外新一代大陆留学生文学的发端和滥觞,则是对西方"科学"与"民主"精神近距离的全面撞击和痛苦反思,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非同寻常。

  回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掀起"出国潮",涌出一批年轻而成熟的作家,遂掀起"留学生文学"的巨波大澜,于是有了以於梨华、白先勇、欧阳子等为代表的"纽约客系列",其作品充分表现出早期留学生文学所具有的基本特质,在"无根"的精神痛苦中,在"接受与抗拒"的文化冲突中苦苦寻找自己的位置,同时在事业、国家、爱情、婚姻的漩涡中开始走近"移民文学"的前沿。

  到了七十年代,由于海外"保钓运动"的烽起,再加上台湾的思想解冻,大大推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据哥伦比亚大学的王德威教授评列,此时的代表作家计有刘大任、李渝、李黎、郭松芬、张系国、陈若曦等人,这个时期的留学生文学已越出了个人情感的囹圄,而多了一层政治的关怀。

  到了八十年代,是北美海外华文创作百川汇流的年代。一方面是由于海外中文报业的加盟,《世界日报》、《中报》、《中国时报》、《星岛日报》、《明报》等都纷纷扩大副刊,另一方面又恰逢各路作家云集,尤其是大陆留学生汹涌进军北美,挟进"思想解放"的浪潮,遂造成海外创作园地空前的热闹,可谓流派不一,声音各异,呈现出各阶层移民生活"战国争雄"的局面。这个时期,"留学生文学"的创作主体已开始转换为大陆留洋的新学子,虽然早期的创作多表现打工屈辱、前途迷惘、陪读冲突、奋斗艰辛的简单生活图画,但很快就出现了越来越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留学生文学"作品,从而诞生了能够与早期留学生文学代表作《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相比美的优秀长篇《白雪红尘》等作品。

  进入九十年代后,应该说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丰收期,有人誉为是"世纪末的华丽"。

  各家报刊园地稿源丰盛,中长篇层出不穷,再加网络文学的兴起,两岸出版界又密切关注海外创作,遂造成海外作家创作的高潮。尤其引人瞩目的现象是两岸作家以及新老移民在创作视点上的差距逐渐缩小,历史造就的悲情已经淡化,共同关怀的民族以及社会的焦点甚至表现出题材选择、艺术风格上的融合之势。

  长篇佳作《白雪红尘》,无疑是九十年代新移民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令人深思的是,与其它的新移民文学作品不同,它在海外的影响竟远远超过了它在国内的反馈,这,也许正可说明该作品在表现新移民灵魂冲突的真切所在。《白雪红尘》所涉及的主题,是一代新移民在海外如何重新寻找自己的人格位置、又如何面对感情天平失衡的痛苦,这几乎是每一个海外游子所共同经历的心路历程。震撼人心的结论是最后男主人公放弃了异乡无奈的漂泊,离开了自己曾经深爱的妻子,回到了自己渴望生存发展的祖国。小说完全不是爱国主题的演绎,而是灵魂无所依托的挣扎。尤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是表现婚姻爱情在新的生存环境下炙烈的考验,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的情感天平的错位,东方文化下男人的价值观被彻底地粉碎,这严酷的现实造就了一代学子悲剧的故事。

  也有不少读者认为《白雪红尘》表现的是一种弱者的哲学,但即便是那些战胜了移民新环境的成功者,又何尝不是经历了炼狱后而凤凰再生呢?!《白雪红尘》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与於梨华女士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等驾齐驱,而且在主题上有了更高的超越(该小说作家阎真,其创作功力可由他在国内新得奖的轰动作品《沧浪之水》得以再次证明)。

  根据国内海外文学研究资料,中国大陆新时期较早发表留学生文学的阵地首推上海的《小说界》。从八十年代中期,《小说界》先后发表了查建英的《留美故事》系列和中篇《红蚂蚁》,易丹的中篇《天路历程--一个留美的故事》,88年正式开辟"留学生文学"专栏,一时间作品云集,对于推动"留学生文学"的传播可谓功不可没。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各家主要杂志也纷纷竞相刊登留学生题材的作品,成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文坛的一个特别景观。据资料显示,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留学生小说集是198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远行人》(作者阿苍),作者的创作倾向多表现个体在海外的艰难奋斗及生存状况。可惜的是,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能够全面收集到海外报刊所发表的一系列留学生题材的小说作品,例如笔名为"树明"的系列中篇,其故事曲折,人物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国内的评论界则普遍认为查建英的《丛林下的冰河》和蒋濮的《东京没有爱情》为海外"留学生文学"中的上乘之作。(注)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海外留学生的普遍思考,一代人共同的内心焦虑和情感失落以及社会文化的根本冲突逐渐浮现出来,作家的笔下更多的是冷静代替了倾诉,审美的意象代替了纪实的故事,于是诞生了阎真所写的《白雪红尘》这样的峰峦作品,这部小说所表现的"人"在生存环境中的悲剧性扭曲,其深刻的震撼性至今并没有被学界所充分地认识。

  新移民文学海外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源自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留学生文学,所以,八十年代应该说是新移民文学的酝酿积淀期,大量学子负笈海外,生活的巨变、情感的考验、文化的冲突、人生的何去何从,正在越来越多的新移民灵魂里翻卷着创作冲动的风暴。人们的目光已不再是个人短暂的传奇经历,而是思考这一代人在海外所面临的普遍境遇和命运。其中很多作者,由于大多正处在异域的竞技场上,所以只能是借喘息之际短兵出击,所创作的小说作品笔端粗砺却热气喷薄,然而这正蕴育着一代新移民文学扛鼎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