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美华文文学(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大卡尔加利大学英国文学硕士,1993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听力康复学硕士,尔后成为多伦多一家医院听力诊所的主管,这中间十多年所走的移民路,此中甘苦唯有她心知。张翎八十年代开始执笔小说创作,海外发表的主要报刊有《明报》、《世界日报》,国内有《收获》《十月》等,受部长篇《望月》出手不凡、文名鹊起,之后的中篇有《江南篇》、《寻》、《丁香街》、《花事了》、《梦里不知身是客》等,短篇则有《警探理查逊》、《团圆》、《盲约》、《女人四十》、《遭遇撒米娜》等,《交错的彼岸》是她的第二部长篇,也是她厚积勃发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北美文坛,除了严歌苓、张翎这样成熟的女作家,"新移民文学"的园地可说是众人拾柴的火焰,是涓流汇合的潮水。张慈的《浪迹美国》、卢新华的《细节》、薛海翔的《早安,美利坚》《情感签证》、宋晓亮的长篇《涌进新大陆》《切割痛苦》以及严力、林燕妮、张咏霞、张索时、陈惠琬、树明、李舫舫、白帆等各地的作家都奉献出了自己杰出的作品。
曾经在北美创办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刊物《北美行》,一直在致力于"新移民文学"的耕耘发展。近几年加州创办的《美中时报》,更侧重于突出大陆新移民的长篇创作园地,成为推波助澜新移民文学的又一典范。而加州的《美华文学》及美南新创办的《华人世界》杂志都在为推出一代"新移民作家"而不遗余力。
网络文学论及海外的当代"新移民文学",不能不瞩目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网络文坛。其实,网络文学一直在伴随着"新移民"成长的脚步,它是融作者最广泛、创作题材最快捷、读者最众的一个文学园地,尤其是在北美,中文电脑网络杂志已成为传播华文文学创作的最佳途径,并成为知识分子阶层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在北美,就网上文学来看,影响最早的当属1991年创刊的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可谓首开新移民电脑创作的先河。全年52期的《华夏文摘》,再加文学增刊,总计达上百万字,从1991年第四期的第一篇留学生小说《奋斗与平等》,到后来连载的《回国求职随笔》,都在留学生和华人社会中引起极大反响。
继《华夏文摘》之后,全球电子刊物如雨后春笋,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的《新大陆》、《威斯康辛大学通讯》、《布法罗人》、《未名》,加拿大的《新语丝》(该刊是目前以创作质量和数量著称并倾心致力于纯文学事业的高水准电子刊物,其中的作品广被转载)及《枫华园》、《红河谷》、《联谊通讯》、《窗口》,其中的"枫园聊斋"、"环球采风"等栏目颇受瞩目;北美还有水牛城编发的《花招》文学月刊,这是北美地区女作家的一个专刊,其中有"女作家文库"和"花会"通俗小说选刊等;在日本,有《东北风》,其中包括"娱乐天地"、"寻找大师"、"当代作家评论"等栏目;在欧洲,有《橄榄树》文学月刊、《郁金香》、《华德通讯》、《真言》、《北极光》、《美人鱼》、《利兹通讯》、《隆德华人》等,还有专重评论的《东西论坛》、专门登载欧洲风情及人生与旅行的《一角》等。另外,特别应该关注的是《美洲文汇周刊》和《中国与世界》两家网上杂志,他们横贯中西文坛,新老作家并举,架起了国内与海外文坛交流的学术桥梁。
在这近百种电子文学刊物面前,涌现出一大批网络作家,有些化名,无以考证,有些又如流星闪过,光彩夺目却瞬息间消失。值得研究的如网络诗人方舟子,他作为《新语丝》杂志的总编辑,颇有远见地强调海外文学多以表现怀旧和描写文化冲突为诉求,并认为中文国际网络是汉语流放文学的肥沃土壤。
论及到新移民"网坛"的实力派作家,"少君"的名字是被广泛瞩目的。这位本名为钱建军的创作多面手,1991年即开始在网络杂志上露面,之后一发不可收地发表了数百万字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才气可谓横贯海峡两岸,并一举成为北美华人网络文学的重要作家。
曾任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北德州分会会长的少君,曾出版过《五星旗下启示录》、《西部报告》、诗集《未名湖》、小说集《奋斗与平等》、《愿上帝保佑》、《大陆人生》、《大陆留美学生档案》、《新移民》、《一只脚在天堂》、《活在美国》、《活在大陆》《人生笔记》、《网络情感》、《爱在他乡的季节》、《西域东城》以及最新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少年偷渡犯》等,作品体裁遍布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作品在海内外各大报刊发表,广受欢迎,尤其是在近万家中文网站,影响甚大。香港、台湾、美国、中国都出版了他的力作。他影响最大的作品当属他自九七年动笔连续创作了五十万字的一百篇《人生自白》系列,其中所采写的人物三六九等,各形各色,从厨房里无奈的大厨,到澳洲沦落的"洋插队"小姐,从红尘挣扎的演员,到情场可怜求救的"ABC",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斑驳陆离的海外人生"清明上河图"。人物虽是"自白",但血肉已呼之欲出,个个浮雕般鲜活透明。由于《人生自白》系列所表现的真实感人,气韵生动,不仅在网上广为传阅,而且各家中文报刊均争相转载。"少君"的可贵,在于他没有职业作家的种种禁锢,虽不是小说家的精思谋篇,但却洋溢着来自生活深处的咄咄底气。在他的笔下,完全是性情所致、天马行空,更加他丰盛的人生体验以及纵横东西方文化的精神顿悟,遂使得他的创作热泉奔涌,不寻规矩却自成方圆。《人生自白》的价值的并不仅仅在于人物戏剧化的传奇故事,而是凝聚着作者对海外人生的冷静关照以及对碾在生存车轮下如泣如诉生命的理性关怀,这一精神高度,界定了钱建军为当代新移民文学所做的重要贡献。 少君早年出身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的人生经历从学生、工人、工程师、记者、学者、教授,直到跨国公司的经理、总裁,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广阔丰富的人生。更因为他从东方横跨西方,跨越时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观照大千世界百态人生的时候能够临空俯瞰,从而在创作上有相当高的起点。因此,他半路里杀出,笔锋之健却让专业作家惊目。少君影响最大的作品当属他自1997年开始创作的百篇《人生自白》系列(后结集为《奋斗与平等》、《愿上帝保佑》),可谓写尽了海内外人生的当代"清明上河图",人物栩栩如生,文字鲜活透明,其中蕴含的饱满的生活积淀和生命激情,实在让人惊叹不已,其叙述语言的真实魅力和深刻性撼动人心。这些作品不仅在网上广受欢迎,而且各界报刊争相转载。据悉,目前至少有一万家中文网站刊有少君的作品,读者反响热烈,至此少君文名大盛。
少君创作的意义首先是他努力打破传统作家与读者交流的格局,他不是首先从油墨纸香中呼应读者,而是先从电脑屏幕的网络上向我们一步步走来,可以说,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全了少君的创作激情。在艺术风格上,他找到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文体,他成功地运用了自己把握生活的机智和文字修炼上的简洁,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写作优势,同时也找到了这个时代特定的千万读者。少君对于海外文坛的贡献,不在于他提供了怎样的宏篇巨制,不在于创造了怎样复杂的人物典型,而是在他的笔下描绘了一个特定时代最丰富最广阔的社会图卷。少君的努力,正显示了网络文学的实绩。
纪实文学在北美的华文文坛,纪实文学一直在新移民的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彩色斑斓刺激了作者的表现冲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内外读者对异域生活渴望认知的欲求。
在纪实文学的范畴内,除了老作家赵浩生的《中国学人在美国》系列作品外,也涌现了不少的新人佳作,如钱宁的《留学美国》、沈宁的《美国十五年》、张敬民的《美国孤旅》、穆京虹的《在美国屏风上》等一系列长篇巨制。
在
在北美文坛,除了严歌苓、张翎这样成熟的女作家,"新移民文学"的园地可说是众人拾柴的火焰,是涓流汇合的潮水。张慈的《浪迹美国》、卢新华的《细节》、薛海翔的《早安,美利坚》《情感签证》、宋晓亮的长篇《涌进新大陆》《切割痛苦》以及严力、林燕妮、张咏霞、张索时、陈惠琬、树明、李舫舫、白帆等各地的作家都奉献出了自己杰出的作品。
曾经在北美创办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刊物《北美行》,一直在致力于"新移民文学"的耕耘发展。近几年加州创办的《美中时报》,更侧重于突出大陆新移民的长篇创作园地,成为推波助澜新移民文学的又一典范。而加州的《美华文学》及美南新创办的《华人世界》杂志都在为推出一代"新移民作家"而不遗余力。
网络文学论及海外的当代"新移民文学",不能不瞩目到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网络文坛。其实,网络文学一直在伴随着"新移民"成长的脚步,它是融作者最广泛、创作题材最快捷、读者最众的一个文学园地,尤其是在北美,中文电脑网络杂志已成为传播华文文学创作的最佳途径,并成为知识分子阶层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在北美,就网上文学来看,影响最早的当属1991年创刊的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可谓首开新移民电脑创作的先河。全年52期的《华夏文摘》,再加文学增刊,总计达上百万字,从1991年第四期的第一篇留学生小说《奋斗与平等》,到后来连载的《回国求职随笔》,都在留学生和华人社会中引起极大反响。
继《华夏文摘》之后,全球电子刊物如雨后春笋,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的《新大陆》、《威斯康辛大学通讯》、《布法罗人》、《未名》,加拿大的《新语丝》(该刊是目前以创作质量和数量著称并倾心致力于纯文学事业的高水准电子刊物,其中的作品广被转载)及《枫华园》、《红河谷》、《联谊通讯》、《窗口》,其中的"枫园聊斋"、"环球采风"等栏目颇受瞩目;北美还有水牛城编发的《花招》文学月刊,这是北美地区女作家的一个专刊,其中有"女作家文库"和"花会"通俗小说选刊等;在日本,有《东北风》,其中包括"娱乐天地"、"寻找大师"、"当代作家评论"等栏目;在欧洲,有《橄榄树》文学月刊、《郁金香》、《华德通讯》、《真言》、《北极光》、《美人鱼》、《利兹通讯》、《隆德华人》等,还有专重评论的《东西论坛》、专门登载欧洲风情及人生与旅行的《一角》等。另外,特别应该关注的是《美洲文汇周刊》和《中国与世界》两家网上杂志,他们横贯中西文坛,新老作家并举,架起了国内与海外文坛交流的学术桥梁。
在这近百种电子文学刊物面前,涌现出一大批网络作家,有些化名,无以考证,有些又如流星闪过,光彩夺目却瞬息间消失。值得研究的如网络诗人方舟子,他作为《新语丝》杂志的总编辑,颇有远见地强调海外文学多以表现怀旧和描写文化冲突为诉求,并认为中文国际网络是汉语流放文学的肥沃土壤。
论及到新移民"网坛"的实力派作家,"少君"的名字是被广泛瞩目的。这位本名为钱建军的创作多面手,1991年即开始在网络杂志上露面,之后一发不可收地发表了数百万字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才气可谓横贯海峡两岸,并一举成为北美华人网络文学的重要作家。
曾任北美华文作家协会北德州分会会长的少君,曾出版过《五星旗下启示录》、《西部报告》、诗集《未名湖》、小说集《奋斗与平等》、《愿上帝保佑》、《大陆人生》、《大陆留美学生档案》、《新移民》、《一只脚在天堂》、《活在美国》、《活在大陆》《人生笔记》、《网络情感》、《爱在他乡的季节》、《西域东城》以及最新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少年偷渡犯》等,作品体裁遍布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作品在海内外各大报刊发表,广受欢迎,尤其是在近万家中文网站,影响甚大。香港、台湾、美国、中国都出版了他的力作。他影响最大的作品当属他自九七年动笔连续创作了五十万字的一百篇《人生自白》系列,其中所采写的人物三六九等,各形各色,从厨房里无奈的大厨,到澳洲沦落的"洋插队"小姐,从红尘挣扎的演员,到情场可怜求救的"ABC",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斑驳陆离的海外人生"清明上河图"。人物虽是"自白",但血肉已呼之欲出,个个浮雕般鲜活透明。由于《人生自白》系列所表现的真实感人,气韵生动,不仅在网上广为传阅,而且各家中文报刊均争相转载。"少君"的可贵,在于他没有职业作家的种种禁锢,虽不是小说家的精思谋篇,但却洋溢着来自生活深处的咄咄底气。在他的笔下,完全是性情所致、天马行空,更加他丰盛的人生体验以及纵横东西方文化的精神顿悟,遂使得他的创作热泉奔涌,不寻规矩却自成方圆。《人生自白》的价值的并不仅仅在于人物戏剧化的传奇故事,而是凝聚着作者对海外人生的冷静关照以及对碾在生存车轮下如泣如诉生命的理性关怀,这一精神高度,界定了钱建军为当代新移民文学所做的重要贡献。 少君早年出身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的人生经历从学生、工人、工程师、记者、学者、教授,直到跨国公司的经理、总裁,可以说经历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广阔丰富的人生。更因为他从东方横跨西方,跨越时空的感受,才使得他在观照大千世界百态人生的时候能够临空俯瞰,从而在创作上有相当高的起点。因此,他半路里杀出,笔锋之健却让专业作家惊目。少君影响最大的作品当属他自1997年开始创作的百篇《人生自白》系列(后结集为《奋斗与平等》、《愿上帝保佑》),可谓写尽了海内外人生的当代"清明上河图",人物栩栩如生,文字鲜活透明,其中蕴含的饱满的生活积淀和生命激情,实在让人惊叹不已,其叙述语言的真实魅力和深刻性撼动人心。这些作品不仅在网上广受欢迎,而且各界报刊争相转载。据悉,目前至少有一万家中文网站刊有少君的作品,读者反响热烈,至此少君文名大盛。
少君创作的意义首先是他努力打破传统作家与读者交流的格局,他不是首先从油墨纸香中呼应读者,而是先从电脑屏幕的网络上向我们一步步走来,可以说,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全了少君的创作激情。在艺术风格上,他找到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报告文学、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文体,他成功地运用了自己把握生活的机智和文字修炼上的简洁,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写作优势,同时也找到了这个时代特定的千万读者。少君对于海外文坛的贡献,不在于他提供了怎样的宏篇巨制,不在于创造了怎样复杂的人物典型,而是在他的笔下描绘了一个特定时代最丰富最广阔的社会图卷。少君的努力,正显示了网络文学的实绩。
纪实文学在北美的华文文坛,纪实文学一直在新移民的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彩色斑斓刺激了作者的表现冲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内外读者对异域生活渴望认知的欲求。
在纪实文学的范畴内,除了老作家赵浩生的《中国学人在美国》系列作品外,也涌现了不少的新人佳作,如钱宁的《留学美国》、沈宁的《美国十五年》、张敬民的《美国孤旅》、穆京虹的《在美国屏风上》等一系列长篇巨制。
在
下一篇:爱——西德尼·卡尔顿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