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观念从产生到盛行,的确与政治特权有密切的关系。然而特权从何而来?即源自于封建制度,它是特权产生的源头。封建制度是封建贵族、官僚享有特权的制度保障,而封建特权为封建制度的实施提供权力支持,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从汉籍文献记载来看,封建制度是培育封建贵族、官僚奢靡腐化的温床。因而,汉代社会消费观念的演变是有其制度方面的成因,这是不容忽视的。
    汉初,“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64]。各种规章制度还未来得及完善,还存在很多遗漏的问题。汉武帝掌政之后,没有根据发展变化中的经济条件来制定或完善等级消费制度,反而变更文景时期节俭的章令,故上层群体的消费弥加奢淫。例如:武帝时,“梁王以至亲故,得自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65]元帝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66]。成帝时,因大将军王凤专事,王氏谭、商、立、根、逢时五侯群弟,乘其权势“争为奢侈”,“皆放效天子之制也”,其奢僭如此。[67]可见,特权是封建贵族、官僚奢侈靡烂生活方式的权力保障。后来时人称当时奢靡的原因:一是“制度泰奢”[68],二是“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69],这是符合汉代客观事实的见地。西汉时期一直没有制定像样的等级消费制度或相关典章,基本上延续先秦时期残缺的等级消费制度,如《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汉承秦制,用而弗改”。至东汉时,才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舆服制度,但它仅是封建等级消费制度的一个部分,还有婚嫁、丧葬消费制度明文记载较少。同时仅有的消费制度却过于奢侈,是教民奢侈享乐。据史载:“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是教民以侈也。”[70]就汉代舆服制度而言,后人司马彪也有类似的批评性见识,说:“车辂各庸,旌旂异局。冠服致美,佩纷玺玉。敬敬报情,尊尊下欲。孰夸华文,匪豪丽缛。”[71]东汉舆服制度所制定的舆服消费标准和要求:致美、巧饰、华彩、豪丽。如此奢靡的消费制度,令人匪夷所思。明帝时诏令就明显提到当时“车服制度,恣极耳目”[72]。实际上,是汉代社会上层统治者本身所要求的,这是汉初以来“非令壮丽亡以重威”[73]消费思想的沿续与实践,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本质。这正是揭示了东汉社会消费奢侈的制度成因。正因为如此,东汉时皇亲贵戚,日益骄奢僭主,兼倍前世。桓帝时,梁冀专权,梁皇后“独得宠幸,自下莫得进见。后借姊兄廕势,恣极奢靡,宫幄雕丽,服御珍华,巧饰制度,兼倍前世。”[74]宦官吕强曾说:“今外戚四姓贵幸之家,及中官公族无功德者,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垩,雕刻之饰,不可单言。丧葬逾制,奢丽过礼,竞相放效,莫肯矫拂。……今上无去奢之俭,下有纵欲之敝。至使禽兽食民之甘,木土衣民之帛。”[75]此指出一些外戚公侯无功德而居室奢华,丧葬逾越制度,奢僭礼数,还竞相仿效、攀比。还有一些宦官,也仗势帝权,诸如仇览、具瑗、徐璜、左倌、唐衡、张让、赵忠等,“猥受过宠,执政操权”,于是“居法王公,富拟国家,饮食极肴膳,仆妾盈纨素”[76],灵帝时“宦者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77]。史籍中类此事例记载较多,莫不说明了贵族、权贵的骄奢逾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所拥有封建特权过大的后果。这些特权阶层在消费方面上无约束,下无监督,而财富源源不断增多,故“崇奢”之心日月以长,不可遏止。所以,封建制度本身的缺限是秦汉“崇奢”消费观产生的社会根源。
根据现有汉籍文献的记载,汉代“崇奢”观念的传播,主要以关中京师为中心,向四周地区横向辐射,并且由上层统治者延及社会下层庶民,自上而下播散。在这两种传播方式的交互作用之下,西汉中期以后,人们消费观念迅速由“尚俭”向“崇奢”演变,并逐渐根深于民间,至东汉时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观念。汉代消费观念演变的原因也不尽上述,还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诸如价值观念、儒家厚葬思想、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消费观念演变的因素。故而可言,汉代消费观念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思想史研究室编著《秦汉经济思想史》(中华书局1989年)、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欧阳卫民《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与《论贾谊的消费思想》(刊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3)、仝晰纲《简论汉代抑奢思想》(刊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2)、周金华《试论秦汉时期社会消费时尚》(刊于《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8)等论著,重点在论述贾谊、桑弘羊、贡禹、王符等具体历史人物及《盐铁论》中所反映的消费思想,没有系统地把握整个秦汉时期消费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故本文有必要对此不足之处作尝试性探讨。
②《论语·八佾》,选自《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版,文中引自《论语》、《墨子》、《老子》、《庄子》、《盐铁论》、《潜夫论》、《论衡》等诸子书均同此版本。
③《论语·雍也》。
④《论语·子罕》。
⑤《史记》卷124《游侠列传》,中华书局1996年版,以下同此版本。
⑥《墨子·节用篇》。
⑦《老子》第29章。
⑧《老子》第12章。
⑨《庄子·天地篇》。
⑩《史记》卷62《管晏列传》。
⑾《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
⑿《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⒀《史记》卷10《孝文本纪》。
⒁《汉书》卷4《文帝纪》载班固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汉书》卷64下《贾捐之传》载贾捐之曰:“当此之时(文帝时),逸游之乐绝,奇丽之赂塞,郑、卫之倡微矣。”《汉书》卷87下《扬雄传》载《长杨赋》辞曰:“逮至圣文,随风乘流,方垂意于至宁,躬服节俭,绨衣不敝,革鞜不穿,大夏不居,木器无文。于是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却翡翠之饰,除雕瑑之巧,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郑、卫幼眇之声,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汉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以下同此版本。)
⒂《汉书》卷5《景帝纪》。
⒃《汉书》卷22《礼乐志》。
⒄《汉书》卷5《景帝纪》。
⒅《史记·太史公自序》。
⒆《汉书》卷64《严安传》。
⒇《后汉书》卷49《王符传》。
[21]《史记》卷30《平准书》。
[22]《汉书》卷24《食货志》。
[23]《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24]《后汉书》卷2《显宗孝明帝纪》。
[25]《后汉书》卷4《孝和孝殇帝纪》。
[26]《后汉书》卷5《安帝纪》。
[27]《后汉书》志第29《舆服上》。
[28]《盐铁论·刺权篇》。
[29]《汉书》卷75《翼奉传》。
[30]《汉书》卷72《贡禹传》。
[31]《汉书》卷22《礼乐志》。
[32]《汉书》卷99《王莽传》。
[33]《后汉书》卷41《宋均传》。
[34]《后汉书》卷43《何敞传》。
[35]《后汉书》卷54《杨震列传》注引《华峤书》曰。
[36]《汉书》卷65《东方朔传》。
[37]《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38]《汉书》卷28下《地理志》。
[39]《汉书》卷89《循吏列传》。
[40]《汉书》卷64下《严安传》。
[41]《后汉书》卷2《显宗孝明帝纪》。
[42]《后汉书》卷28上《桓谭传》。
[43]《潜夫论·浮侈篇》。
[44]《艺文类聚》卷66产业部下引鲁褒《钱神论》,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