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综述(6)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整个或某一阶段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事件。

[2]参见董之林的“走出雾霭是霞光”,载王江编《劫后辉煌》,172-184页。

[3]参见顾洪章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之后记部份。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

[4]刘小萌,“西方学者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青年研究》,1994/3,29-32页。

[5]有的学者认为该文发表于1985年。但笔者所能查到的该文之最早出处是《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35-147页。此文亦载于同年的《党史资料通讯》,1987/4,9-16页。

[6]参见方奕的“知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中国青年研究》,1995/2,32-35页。

[7]参见李玉琦的“‘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中国青年研究》,1996/6,34-35页。

[8]参见李玉琦、方奕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专辑笔会:让历史在此聚焦”,《中国青年研究》,1998/5,27-32页。

[9]这包括10部回忆录汇编类的书,因其具有较强的史料性,一并计入研究专著。

[10]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429页。

[11]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196至197页。

[12]出处同上,283至284页。

[13]出处同注[11],284至295页。

[14]见章德宁、岳建一主编的《中国知青情恋报告》一书前言。该书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8出版。

[15]出处同注[4]。

[16]Gold,Thomas B.1980."Report from China :Back to the City:The Return of Shanghai's Educated Youth.” The China Quarterly,V.84,p.355-370。

[17]由中共党的刊物发表的“知青”研讨文章包括张化的“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87),柳建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前前后后”(1995),史卫民的“‘知青日记选编’、‘知青书信选编’的史料价值”(1996),邬思源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综述”(1996)。这些文章的出处见本文附录第二部份。

[18]《思想的境界》网站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已于2000年10月14日宣布关闭。

[19]谢春池,“我们忠实于时间和历史——中国知青文化论坛纪要”,《知青:南加州中国知青协会会刊》,第5期(2003/1),18-20页;刘晓航,“中国厦门老三届知青文化周会议纪要”:

[20]刘小萌,《中国知青口述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1]刘志男,“‘文革’时期历史研究座谈会概述”,《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1,117-120页。

[22]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1,121-124页。

[23]见王江主编的《劫后辉煌:在磨难中崛起的知青老三届,共和国第三代人》之前言。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95。

[24]见方奕的“知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载《中国青年研究》,1995/2,32-35页。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