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业的四要素(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费力小而收获大。过去之所以没有耕种,主要是夏季人要随畜迁出,没有力量。由于气温较高,只要劳力许可,冬牧场草可割刈两次或割一牧一。这将提高草质、增加草产无疑。

  2.四季放牧场的划分。放牧场的按季划分,适应牲畜全年游动放牧,充分合理均衡的利用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畜草良性循环,本是游牧业生产的历史性最早变革。即是季内定牧,适应牲畜喜新(草)厌旧的触觉和对不同草种口味的转换,有经验的牧人,也是把牧场按大方位划分几区轮牧的。应该说按季划分越细致,这种要求愈易实现。在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牧主、畜多户,不仅四季四地轮牧,而且有的还是四季六地轮牧--在秋末安排一块配种牧场,在春初安排一片产羔牧场;现今春、秋和产、配重复利用一地,不仅配产不利,且改良也难--因腾不出地来,无法播后封闭一两年。这一是由于开荒造田,大大缩小了春秋牧场,二是由牧畜归私和放牧场碎划两项原因促成的。从地理上讲,六族各自的草原、放牧场的具体情况很不相同。新疆草原大部具有山川相间、地貌各异、四季分明、相隔有距等四个特点和夏高山之巅、冬群岗环护山坳、春秋戈壁平川等四季三地(春秋一地)三种类型。但这也是自然提供的大体形态,人的划分利用在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与需要)不断地,通常总是从地域面积和放牧时间两方面调整、改进,以适应四季特别是天寒草缺的冬季情况。

  3.草原本身的更新改良。这指使草丛、草株、草类、草质四项达到高、密、繁、优,也就是达到产草量多而质优。(1)除了毒草,凡能适应当地条件(特别是干旱、严寒、瘠薄、盐碱、低温)等不利条件又为牲畜能吃的牧草便是好牧草。既然原地能长某种牧草,那就有它生长的土壤和气象(温度、降水)两大条件,因此补播容易采集到的适地(当地)草种,以提高牧草密度和生长量既易行又最为有效。(2)不论人播、机(械)播还是飞机播,播种日期(雪消前还是随雪消)是能否出苗和出苗多少的关键措施,因为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是草籽发芽两项必具因素。掌握这个关键措施,即温度与湿度,实践证明在大范围飞播中诚非易事。(3)播后封闭一至两年,是草苗能否长大并存在下去的主要条件。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消失,牲畜归私经营,划留补播轮封牧场就成了个难解决的问题。(4)夏季放牧场的牧草生长期最短(由籽实繁殖困难大)、春秋季放牧场的牧草重复利用、冬季放牧场的牧草生长期最长,因而牧草补播应先从易处(冬牧场)下手,牧草的保护却应从难处(夏牧场)用力。草原研究与工作的学者、专家,在这方面最好也打个转而思索。那种适应冬牧场草缺、夏牧场草多情况提出的"严格控制年末存栏牲畜,尽高扩大适龄母畜比例,多生多养仔畜,把夏牧场草吃个一干二净"的想法是不利于草原合理利用与牲畜健康发展的。夏牧场的保护,重在全面轻牧与均衡利用。夏牧场退化,一是更新困难,二是游牧畜夏季无地可牧。(5)改良草原不仅从改良一般所说牧草出发,而还应该从改良与之密切结合的林木结构与覆盖率下手,以取护草、扩大饲料来源与为畜遮荫以及其它林业为国为民作用,草木不应对立、矛盾、分家。荒漠和有林草原,最好条播、直播抗旱耐瘠薄的饲料灌木、刺丛,不仅灾(旱、雪)年救畜,且可起到防风、聚集水(雪)土作用。

  4.草原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草原的好差,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1)草质(营养性和适口性)、草量(高度和密度)、草类(繁杂和单调);(2)人畜饮用水源(泉、河、湖、坝、雪)的量、质(清、浊、盐碱度)与道路远近、取用难易;(3)气象(温凉或热寒,干燥或潮湿,年降水超过或不及300毫米,多或少七八级以上大风);(4)地貌(平坦、稍有起伏或陡峻,近风口或遮风地,远离或靠近大河、沼泽、险地);(5)燃料(类属、多少、拾取难易);(6)役畜、奶畜可吃牧草多少;(7)与外间道路的长短和险夷。因而草原的评价虽然首先从对牲畜有直接影响的前四项标准来衡量,但也要从直接对人、间接对畜有影响的后三项标准来衡量。牲畜得利的草原人未必感觉舒适,因此只有改善牧者生活条件,才能促使牲畜合理均衡利用草原。游牧民的生活条件和游牧业生产条件是同一的,改善生活条件也就是改善生产条件。在七项标准中,老天未能提供、自然环境不足的,人就要想法创造补充。这在解决人畜用水、燃料和补饲等方面,看得很清楚。只就以草的量与质来评论草原的长短来说,也不能从简,听信一面之词。虽然说嫩绿比枯黄草适口养分高有充分科学根据,但有经验的游牧人却认为阴坡尤其是高又绿的林阴草,不如阳坡黄矮草,这连牲畜也能辩得出来,总是自动选择。高到足以掩畜的草,除了因垦作农田减少外,至今仍有,但大都是芨芨、芦苇、薄草等,并非好草也并非能为牲畜愿吃、吃尽的草。这就是说,草原的好坏,只就草种、草质、草量来说,应该从实际多方面的考虑,不应从概念、单方面下结论。可以说,这方面游牧人的实际经验往往高明于书本理论。

  5.草原建设项目。所谓草原建设项目,除为了提高牧草质量产量的草原本身的更新改良外,还有:(1)冬、春秋、夏三地宽敞、明亮、结实、成套人房、畜舍、工棚、围栏;(2)春秋人畜饮用水源,开暗渠、埋管道、挖井、堵坝、修水泥池;(3)冬(高标准)牧场小片草料梯田(不断提高畜均自给补饲水平);(4)道路(便于驮运畜道、畜力车道、小型机车道)。

  6.草原的合理利用。这有以下三项主要措施:(1)均衡利用,克服不牧和超牧现象;(2)为达到上述目的,饮水设施(如库、坝)易小而分散,不易大而集中。缺水多在春牧场,可用堆雪、堵坝、小型水泥池蓄水;一般道路宽平,或可采用畜驮或畜车、机车拉运,供人和部份牲畜(奶牛、羊、病弱畜)饮用,实易办到且较经济。(3)几处草原四季(或冷、暖两季)轮牧,是合理利用草原的基本方式。草原的按季划分轮牧,不论从时间或空间上说,都只有相对意义,并非绝对、纹丝不能变动。草原利用的平衡关系,是由:A牲畜数,B畜均日吃草量,C放牧日数等三项连乘之积,就是性畜需吃草量;由D草原面积(公顷或亩),E亩(或公顷)产草量和F补饲草料数量等三项连乘之积,便是草原实际产草量。游牧业经营者的职责和管理水平,正在于通过调整六项因素来维持草畜平衡状态和四季草原轮牧的良性循环关系。草原因草类不同,生长期(阶段)不同和牲畜适口性不同,如何通过适宜的具体轮牧形势,以提高草原利用率(即全面积内全部草量的利用百分比),是游牧业生产赖以发展的潜力所在。例如:在游牧区经常碰到如下几种情况:暖季末初牧、轻牧留有剩草的放牧场在冷季末返回再牧;本单位放过细毛羊、牛的夏牧场,再安排粗毛羊、马去放牧;本单位用过的暖季放牧场,让给外单位冷季放牧(特别是马)渡灾。这也就是说明,除去干旱灾年、地面太窄和聚畜过牧(踏多吃少),放牧场之草被牲畜吃得一干二净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它的潜力(地面、草类)是很大的,只要精心安排,就可发挥出来。

    四、游牧--迁徙,转移,搬迁,"逐"

  1、游牧。游牧业生产是全靠牲畜繁殖与生长来提供产品(活畜与畜产品)的。牲畜只有通过吃草才能生存、成长、繁育。草生长于四季分明、相隔有距的广袤地域。为了牲畜吃草,人必须驱赶它们按季节转移到有草、有水并气候相宜的地面放牧。因此说,游牧是连结性畜与草原的必需环节,其核心与关键是按季转移放牧场地。游牧是游牧业的四项基本要素之一,是游牧业链中必需一环,是游牧业生产的主要特定形式。他是适应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