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论》五题 I(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1
简十一至简十六又为总论,体例取先秦常见的经说体,其言说方式与《管子·宙合》、《明法》和《韩非子》中《十过》及六篇《储说》同。简十一“《关雎》之改”XLIX起经简十二至简十三“《甘棠》”之前为一层,评《关雎》、《樛木》、《汉广》、《鹊巢》,其中第十一简先扼要揭出何以认定“改”、“时”、“智”、“归”四字为四首诗关键词之原因,十二、十三简用反问形式再进一步将此原因明晰化;简十三“《甘棠》”起,下接简十五、十六至“《燕燕》之情,以其蜀(独)也”为又一层,评《甘棠》、《绿衣》、《燕燕》。前一层详于《关雎》,略于后三首;后一层详于《甘棠》,略于后二首。由总到分,层层深入,逻辑清楚,秩序井然。

简十“害曰”至断残部分皆论《关雎》,文未完,简十四上端弧形完整,残存简文皆论《关雎》,当与此相接。简十三下端始论《甘棠》,上下端残损严重,但从简十六上端残余部分仍有“召公”字样看,简十五全简都在评论《甘棠》,准此,简十五上当与简十三相承,下当与简十六相连。如此,调整之后十至十六简的次序如下:10--14--11--12--13--15--16。

简十开始讨论的七首诗至简十六“孔子曰”作一小结,其中又引入《葛覃》与《甘棠》作比,由“得氏初之诗民性古然”二句照应简十“童而皆受于其初”之语,行文周密。然简十六句子尚未完足,幸而其下端弧形完整,“夫萭之见诃(歌)也则”半句刚好由简二十四“以□蔌之古(故)也”补上,如此编连的理由,除了语气相接之外,尚有:一、简二十四上端弧形略残,但只影响到对该简第二字的隶定;不影响对其上端端末完整性的判断;二、简二十四仍在评论《甘棠》,则从内容上应视为承第十简而来,与简十至简十六合为一体;三、本简与简二十四分别有以下句子:

吾以《萭★》得氏初之诗,民性古(固)然 (简16)

吾以《甘棠》得宗庿之敬,民性古(固)然 (简24)

其为并列句式,一目了然如此,不宜远隔如彼。L

从简十八下端的墨钉推论,此简应为前文从卫风到唐风诸诗之总结,其形式与上述简十六“孔子曰”之后下接简二十四以《葛覃》与《甘棠》二诗总结从周南到邶风七首诗之情形同,准此,本简当置于论《齐风·东方未明》、《郑风·将仲子》、《王风·扬之水》、《王风·采葛》(简17)、《邶风·北门》、《卫风·木瓜》(简19)、《木瓜》、《唐风·有杕之杜》LI(简20)之后,其顺序是简17--19--20--18,理由是:一、简十七论诗之法与简十同,皆以极简净之语评诗,有待下文展开,简十九与简二十正是其展开,此二简论诗之法复与前文简十以下详论《关雎》等七首诗之法相同。前一组详于《关雎》和《甘棠》,本组则详于《木瓜》和《有杕之杜》。二、简十--简十六及简二十四第一次合论国风,彼论七首国风:依次是《周南》三首,《召南》二首,《邶风》二首,至《邶风》第三《燕燕》结束,本组适有《邶风》中诗,按理亦应从《邶风》起。然而,本组各简均严重残损,简十七残余部分不及正常长度的一半。从第一组论《国风》中诗之体例以及本组下三简(18、19、20)的残存内容判断,简十七残余部分当尚有《邶风·北门》、《卫风·木瓜》(依序评论此二首之内容当在简十七之上部)、《唐风·有杕之杜》(依序此内容当在简十七之下部)的内容。将上述诸因素综合考量,本组依次论《邶风》第十,《卫风》末首,《齐风》第五、《郑风》第二、《王风》第四与第八,《唐风》之十。除简十七同一简内齐风、郑风、王风之序与今本相反外,各简总的次序仍与今本相同。

简二十一以下(除简二十四外)八简合论风、雅(颂),为总评,当置于分论风、雅之后,因每简皆有风有雅,其内部次序不易排定,或者如《论语》中教诲弟子之言,未必有逻辑性。或者散失太多,已无法编连。

四、关于逸诗

据笔者的理解和统计,简文讨论诗篇共六十首,LII其中《宾赠》、《中氏》、《侓而》、《角★》四首因文字隶定仍在存疑阶段,相关信息少之又少,故而尚无法在《诗》三百篇中找到相对应的诗篇,其他五十六首尽管有异文或异名,仍可见于今本《诗经》中。当然,笔者并不赞同《诗经》是先秦的诗歌总集之说,但此外的诗歌较之经过整理的《诗经》显然更难经受时间的淘洗,因而无论是传世文献中,还是地下材料中,今人想在辑佚工作中比前贤如马国翰、杜文澜取得更多的成绩看来非常困难,更不可能象某些制造新闻的记者说的那样,一下子发现多少多少逸诗。

五、《孔子诗论》的文献学意义

新材料的发现总能于文献学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孔子诗论》亦不例外,兹举三例以示同好。

第七简有“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谷也得乎此命也”之语,孔子谈命,于传世文献罕有旁证,今于此见,尤足宝爱。二诗皆盛言天与命,可与《尚书·无逸》及他篇、《逸周书·度邑解》及他篇、《诗经》他篇、《论语》、《大学》《中庸》等言命之文字相发明。于此又可知何晏(190——249)等集解《论语·子罕》“子罕言”章断句之正确:“子罕言利,与命与仁。”LIII二“与”字义同“吾与点也”之“与”,谓赞同也。

第八简《节南山》置于《十月之交》、《雨无政》之后,《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之前,今本毛《诗》《节南山》之什次序如次:《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十月之交》郑《笺》:“作《诂训传》时移其篇第。”简文此条可证郑《笺》之说不谬。

简二十九有“河水智”之语。按:“河水”,诗题,已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和《国语·晋语四》,后者曰:

秦伯赋《鸠飞》,公子(重耳)赋《河水》。秦伯赋《六月》,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三国吴韦昭(204--273)注:“《鸠飞》,《小雅·小宛》之首章,曰:‘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言己念昔先君洎穆公不寐,以思安集晋之君臣也。”“河,当作‘沔’,字相似误也。其诗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言己反国当朝事秦。”LIV江永《群经补义》和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三年》亦引此说,江永复引《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诸侯,莫肯念乱,谁无父母”之句,谓“欲以此感动秦伯,望其念乱而送己归也。”LV诸先贤皆言之凿凿,固无可疑者也。唯韦昭谓“河”、“沔”因字相似而误之说,验诸简文、《左传》和《国语》,则非也。如《小宛》有《鸠飞》之异名,《褰裳》有《涉溱》之异名,将《河水》理解为《小雅·鸿雁之什·沔水》之异名可也。



主要参考文献

上海博物馆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98

《郭店楚简校读记》,李零著,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陈鼓应主编,三联书店,1999

《殷周金文集释》,徐中舒主编,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吴越徐舒金文集释》,董楚平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古籀汇编》,民国徐文镜编,武汉市古籍书店,1981

《金文编》,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中华书局影印,1985

《毛诗正义》,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著,吴格点校,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丛书,1987年

《韩诗外传集释》,西汉韩婴撰,许维遹校释,中华书局,1980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